以鞍重股份為例:
最近鞍重股份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其與九好集團37億的重組計劃被證監會判定為忽悠式重組,成為證監會加強監管后的第一個刀下鬼。不少散戶直到被割了韭菜都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但在我看來,這次重組失敗是完全可以提前很久就發現并回避的。
下面就簡單回顧一下這個重組的經過,看看我們能找到什么破綻。
2015年4月,鞍重股份停牌籌劃重大事項。不得不說這個停牌時機真的太好了,正好處于牛市的最后趕頂階段,隨后就是兩輪股災,鞍重股份都利用停牌躲開了,這姑且算是巧合吧。
隨后年底市場轉暖,牛皮市重現,該公司復牌并正式發公告稱,“九好集團擬作價37億借殼,如果借殼成功,受累煤炭行業低迷的鞍重股份,將變成一家資產優質的后勤托管服務企業”。當時市場剛剛從兩輪股災的陰霾中走出來,監管也比較松,所以這么大的一個利好理所當然的帶來了10個一字板,而且開板后繼續上攻,相比復牌前最大漲幅到了270%。
一般來說,只要涉及到的重大事項是重組,帶來7-8個板都算是正常的,這個股停牌大半年,時間比較長,再加上有一個高送轉攤低股價,所以10個板也是合理的。開板后的繼續沖高,是大盤較好情況下的慣性使然,而且前面一字板也出不了貨,還需要在這個階段陸續派發,總之這里屬于比較多刺的魚尾行情,只適合高手博弈。
接下來,鞍重股份開始進入價值回歸的階段,畢竟前面漲幅太大了,泡沫過多。加上熔斷股災,股價大跌也在情理之中,這個階段顯然是不能進場的。換句話說,就算沒有股災3.0,這股也會連續下跌,因為重組的利好炒作已經結束了,隨后要考慮的就是這個重組到底能不能獲批并最終成功了。能不能成功,散戶永遠不會提前知道,但大資金可以,他們的行為會給我們一些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