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精彩的亂世,三國時期頂級謀士蜂擁而出,賈詡、郭嘉、荀彧、程昱、諸葛亮、龐統、魯肅等妙計百出,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其中,諸葛亮名氣最大,算無遺策,是“智慧的化身”,魯迅吐槽說他“多智近乎妖”,以至現代很多小說里都會塑造一個諸葛姓的智者。但這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度龂萘x》突出蜀漢正統地位,劉備手下自然得到優待,諸葛亮的智慧被藝術升華,所以才會“多智近乎妖”。
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無論治國還是用兵,還是以堂堂正正的謀略為主,雖說智謀過人,但也并非傲視群雄宇內第一,還有一些不遜色于諸葛亮的謀士,比如荀彧、周瑜、龐統、法正、劉巴等人。其中,諸葛亮贊不絕口的劉巴,送給劉備一份大禮,短期之內迅速解決了問題,但長期卻坑慘了蜀國。
劉巴是荊州人,官宦子弟,他家世代職業是做官,但到了他這一代時恰逢天下大亂,豪強紛紛割據稱霸,劉巴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因為選擇做誰的官、跟誰混非常關鍵,人生選擇大于努力嘛!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頂級人才的眼光都不會差,荊州諸葛亮不愿為劉表效力,劉巴同樣如此,多次拒絕了劉表的征召。不同的是,諸葛亮投靠了劉備,劉巴卻投靠了曹操。仔細品一品,劉表集團最終慘遭瓜分,標準的失敗者,劉備與曹操成為三國之二,標準的成功者,可見頂級人才的眼光都很毒辣,不會隨便投靠別人。
不過,劉巴投靠曹操不是時候,不久之后曹操敗于赤壁之戰,當時劉巴在幫曹操招降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而這三郡被劉備占領,劉巴被困在荊州南部。后來,劉巴拒絕了諸葛亮的盛情邀請,就先去交州,然后準備再想辦法回到曹操身邊。聽聞劉巴遠去交州時,劉備郁悶之情無以言表。
后來,劉巴從交州進入益州,但從益州到曹控區道路險峻難行,中間還有其他割據勢力,不得已之下就在劉璋手下工作。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時,劉巴三番兩次勸阻,但有法正這個內應在,劉巴努力付之流水,劉璋引狼入室,一步一步地滑向了滅亡的深淵,無奈之下的劉巴只好閉門稱疾。果不其然,劉備狼子野心奪取了益州。
在奪取益州過程中,劉備發布了一條軍令:“如果有誰危害到劉巴,我將誅殺他三族。”這就體現了劉備的高情商,既展現了愛才的姿態,又給了劉巴臺階下。看到劉備這樣的姿態,劉巴再矯情的話,估計只有死路一條了,于是劉巴向劉備謝罪認錯,劉備不計前嫌,隨后任命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掾。從208年到214年,劉備追了六年,終于把劉巴追到手了。
劉備投靠曹操時,漢獻帝封他為左將軍,這是僅次于大將軍的官職,西曹掾是領百官奏事的官職,相當于要見劉備,就得西曹掾的同意,因此左將軍西曹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體現了劉備對劉巴的重視。
為了激發將士們的士氣,劉備打下成都后,將府庫里的財物全部分給了手下,但這樣一來劉備就成了窮光蛋,軍費奇缺,諸葛亮、法正等人都沒辦法解決,而劉巴卻說很容易解決,即鑄造大錢、平定統一物價、設立官市公平買賣,史書說“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市”!
所謂鑄造大錢,史書上稱之為“直百五銖”,其中“五銖”是重量單位。簡而言之,原來的一枚五銖錢,現在蜀漢官方刻字“直百五銖”,然后“直百五銖”就價值100枚五銖錢,于是劉備銅錢財富瞬間增長了百倍。反過來說,貨幣瞬間出現貶值,按道理是資產要升值才對。
統一物價,強行命令物價穩定,避免“直百五銖”出現后物價飛漲;設立官市,強行命令大家在官市交易,避免“直百五銖”花不出去。這兩條是配套措施,確?!爸卑傥邈彙蹦苜I到價格適中的物資,因此劉巴這個策略在當時的確非常高明。
史書記載:“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計是奇計,效果顯著,幫助劉備度過了最艱難的財政危機階段。但“直百五銖”實際價值只有幣值的1%,劉備用這種貨幣購買東西,其實就是瘋狂地掠奪民財,最終百姓越來越窮。為了籌措軍費度過難關,別說長期使用了,就是短期使用都危害巨大,飲鴆止渴!因此,劉巴之策,對蜀國危害巨大。
但劉備、諸葛亮、后來繼任者等都嘗到了甜頭,后來劉備還發行過“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等,基本都是“以一當百”,蜀國中后期還發行過更夸張的“直五百株”。而且,貨幣的重量越來越輕,有的甚至還不到一銖重。
回顧蜀國歷史,蜀國人口最少,在冊人口不到百萬,卻有十萬將士、三萬官員,從劉備、諸葛亮到姜維,蜀國幾乎連年發動戰爭。如此小國,軍費何來?奧妙就在“直百五銖”上,劉備等人通過貨幣,瘋狂掠奪物資,這樣才能支撐起一場又一場的戰爭。
蜀國發行“直百五銖”之后,史書沒有記載民間反應,但東吳也做過這種缺德事,民間反對聲很大。孫權發行過“大泉五百”,重量只有12銖,后來又相繼鑄造了“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老百姓手里全是大錢,想要找零頭都沒辦法。十年之后,百姓和商人都不干了,紛紛抵制國家發行的“大泉”,迫于外界壓力,孫權不得不中止發行大錢,并將之按比例回收,以緩和官民矛盾。
由此可見,蜀國發行“直百五銖”,也必然激起民間強烈反對,只是最終被壓制了下去,所以后來甚至還發行了更夸張的“直五百銖”。但可以想象,蜀國內部官民矛盾應該非常嚴重,這就為蜀國滅亡埋下了隱患。
以前讀《三國演義》時,非常痛恨以譙周為首的本地投降派,導致蜀國突然滅亡,但看看蜀國長期使用的“直百五銖”,反而理解了譙周的選擇?!爸卑傥邈彙钡穆訆Z,讓益州本地富豪與百姓損失最大,而魏國正常使用貨幣,兩相比較的話,蜀國滅亡才是順應天意,譙周投降也是順應民心之舉。
當然,劉巴這一奇策,盡管嚴重侵害了百姓的利益,為蜀國第一個滅亡埋下隱患,但的確讓劉備“數月之間,府庫充實”,也為諸葛亮、姜維北伐奠定了財務基礎。如果沒有劉巴奇謀,可能劉備就沒有辦法發動漢中之戰與夷陵之戰,諸葛亮也就沒有精彩的“六出祁山”。
法正去世之后,劉備任命劉巴為尚書令,相當于擔任劉備私人管家,是內朝最大的官,常伴劉備身邊,外朝最大的官是丞相,但沒兩年劉巴英年早逝,讓劉備傷心不已。如果劉巴沒有英年早逝,他極有可能成為托孤大臣之一,蜀國也就可能走向另一條路,更好更壞,卻難預料!
參考資料:《零陵先賢傳》、《三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