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大將軍曹爽陪伴魏帝曹芳去高平陵掃墓時,司馬懿在京城突然發動政變,從此之后曹魏軍權、政權全都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
然而,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其中六個早夭,其他多數都育有后代,被分封在全國各地,因此曹氏子弟可謂是遍布魏國。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只是掌控京城,那么遍布魏國的曹氏子弟,為何沒有一個挺身而出,樹旗討伐司馬懿?其實,按照曹操(下圖,劇照)的設計,司馬懿幾乎不可能奪權,但曹丕、曹睿上臺之后,徹底破壞了曹操的安排,于是才導致高平陵之變。
世家大族掌控官場,曹操對其充滿了警惕,從兩方面進行了限制!
漢武帝推行的“察舉制”,本義是選拔更多人才,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察舉制已經徹底變質,一個人能否得到舉薦,并不取決于能力如何,而取決于人脈如何,于是慢慢形成了一些世家大族,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弘農楊氏、荀彧家族、司馬懿家族等。其中,曹操在不到20歲時,由司馬防(司馬懿之父)推薦擔任北部尉。
漢末亂世之中,曹操能夠崛起,自然少不了世家大族與地方豪強的幫助,“王佐之才”的荀彧代表的是潁川汝南士族,“世之奇士”的程昱代表的是兗州士族,許褚是地方豪強帶著兵馬投靠曹操。從親疏關系上看,曹操與程昱關系更近,但實際上曹操更重視荀彧,原因在于汝南士族集團勢力更大。
然而,整個士族集團排斥寒門,而每一個士族集團又極為封閉,長久下去,士族集團就會像在東漢一樣壟斷官場,各個士族集團會因為利益爆發沖突,從而威脅到皇權、危害到國家長治久安。更重要的是,世家大族很難對曹操保持真正忠誠,他們只會以家族利益為先。因此,曹操對包括司馬懿(下圖,劇照)在內的世家大族充滿了警惕,為此從兩個方面做了限制。
首先,曹操三次發布求賢令,實行“唯才是舉”,所謂“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不看出身而看才能,打破此前的用人制度,有意識地提拔寒門士大夫,努力在往世家大族壟斷的文官集團里摻沙子。
其次,曹操在軍事上任人唯親,堅決任用自己的親族來擔任一方主將,比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曹彰等。與此同時,曹操提拔出身較低的將領逐步進入中高層,比如張遼、徐晃、張郃、李典、于禁。
其中,曹休、曹彰是曹操慢慢培養出來的。換言之,曹操寧可慢慢培養親族,也不讓世家大族擔任軍事主官。實際上,曹操在世時,世家大族從未獲得過真正的軍權,沒有一個戰區最高指揮出自世家大族。
總之,由于歷史的慣性,曹操無力完全改變世家大族把持的文官系統,只能往里面慢慢摻沙子,但在軍事方面,曹操堅決杜絕世家大族染指,總體是用宗室與軍功勛貴來平衡、抑制世家大族。
曹丕與曹睿兩代帝王,先后推翻曹操的安排,開始重用世家大族,打壓曹氏親族!
在儲位之爭中,曹丕(上圖,劇照)勝得非常艱難;同時,曹操去世時,回來奔喪的曹彰詢問“先王璽綬何在”,讓曹丕非常警惕........因此,曹丕對自己的兄弟很不信任,于是繼位之后就開始對宗室動手。
曹操時期,長安最高軍事長官是曹彰,但曹丕繼位后,改用曹操養子曹真代替,將曹彰趕到了封地,相當于剝奪了曹彰的兵權,后來曹彰進京朝覲時突然暴斃,享年僅僅35歲,不知道有沒有陰謀。
除了曹彰,曹丕對其他兄弟也很防范,曹氏子弟一旦成年立即就要去封地,但曹丕只給100多老弱殘兵作為護衛。在宗室管理上,曹丕嚴禁宗室諸侯私下交往,只準他們在封國活動,相當于曹丕將曹氏子弟幽禁了起來。后來,曹植上書希望稍微放松宗室管理,允許諸侯往來,允許諸侯擔任實權職務,但曹丕沒有同意。
曹睿(上圖,劇照)繼位之后,對宗室的打壓更進一步,曾對曹操諸多子的宗室諸侯大規模打壓,以各種名義改封、削戶,其中曹植在就封11年中,三次遭到改封,不停地被折騰。
因此,曹丕、曹睿期間,曹氏子弟要權沒有權,要膽子沒有膽子,全都活得膽顫心驚、小心翼翼。曹睿臨終之前,兩個養子年紀都不大,可能意識到了誰來保駕護航的危機,準備讓燕王宇(曹操之子)、司馬懿、曹爽一起成為托孤大臣,但之前對宗室的過度打壓,讓燕王宇沒敢答應,最終代表世家大族的司馬懿與代表宗室的曹爽(曹操養子曹真之子)輔佐曹芳。
總之,曹丕與曹睿期間,除了繼續使用曹真(231年去世)、曹休(228年去世)等少數幾個曹氏子弟外,絕大多數宗室都被打壓與防范。
在打壓宗室的同時,曹丕與曹睿卻在重用世家大族,徹底推翻了曹操的安排。
曹丕在位期間,采用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品評“家世”、“行狀”、“定品”,本質上還是察舉,因此這就將世家大族對政治權力的壟斷制度化了。與此同時,曹丕雖然任命曹氏子弟擔任東西兩線(針對東吳與蜀國)的最高軍事主官,但世家大族開始進入軍事領域,比如潁川陳氏出身的陳群就被授予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還有一些成為中堅實權將軍。
曹睿在位期間,世家大族的勢力進一步上升,最為突出的地方是世家大族開始擔任實權軍事主官。以司馬懿為例,曹操、曹丕對司馬懿比較防范,一直沒有讓他染指軍權,但曹丕上臺之后,司馬懿逐漸成為一方軍事主官,先后擔任對東吳、對蜀國、對遼東的最高軍事指揮。于是,曹睿在位期間,世家大族在軍事領域又有了巨大的突破。
總得來說,曹丕、曹睿期間,曹氏宗室、軍功勛貴和世家大族之間大體保持平衡,但世家大族的勢力上升明顯,不僅掌控了文官系統,而且在軍方也擁有了巨大的實力。
最終,由于曹爽過于無能,在世家大族支持下的司馬懿,才能發動高平陵之變,比較輕松地掌控了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睿對宗室的極力打壓,導致宗室在司馬懿政變之后毫無反抗能力,只能任人宰割,任由司馬氏篡奪大權。
顯然,如果按照曹操最初安排,魏國或許會存在其他問題,但司馬懿將沒有機會發動政變,也不可能通過一場政變就掌控曹魏大權。
高平陵之變后,司馬氏掌握了曹魏大權,世家大族也完成了對政治、軍事權力的全部壟斷。但為了避免有人篡奪司馬氏的大權,于是司馬氏采取分封宗室,給予實際軍政權力,以此來平衡其他世家大族,然而由此卻引發內亂——八王之亂,最終讓華夏進入五胡亂華帶來的黑暗時代。至于東渡的東晉,幾乎是由世家大族扶持建立,他們也基本架空了司馬氏。直到唐宋期間,因為科舉制的推行,最終才消除了世家大族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