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年,漢武帝于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第二天,漢武帝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為托孤大臣,共同輔佐幼主漢昭帝劉弗陵。
但在漢昭帝時代,史書記載是“政事一決于光(霍光)”,漢宣帝時代是“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后奏御天子”,霍光成了唯一權臣,能夠專權天下。
漢昭帝之初,丞相車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在外朝制衡,中朝有左將軍上官桀、車騎將軍金日磾同受遺詔。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雖為首輔,卻遠沒有到專天下權的程度。而且,昭帝初立,大將軍霍光柄政,與金日磾、上官桀共領尚書事,霍光遠談不上集權于一人。那么,霍光如何一步步達到專權天下的呢,其他三位輔政大臣的結局又如何?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命霍去病遠征大漠,讓匈奴渾邪王部損失慘重,另外還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匈奴單于因渾邪王多次被漢軍擊敗,傷亡數萬,怒不可遏,準備誅殺渾邪王,于是渾邪王便說服了休屠王一同降漢。
但休屠王部損失不大,估計匈奴單于不會殺他,因而中途反悔,渾邪王便殺了休屠王,率領四萬余人降漢,其中包括休屠王14歲的小兒子金日磾。
金日磾降漢之后,地位低下,被安置在黃門署飼養馬,成了一名馬奴。一次,漢武帝發現金日磾養馬才能高超,于是封他為御馬監,之后升遷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甚至“出則驂乘,入侍左右”。但金日磾真正讓漢武帝信任,主要是因為兩件事。
1,金日磾有三子,長子深得漢武帝喜愛,是漢武帝逗樂子的弄兒,常在皇上身邊。但有一天,金日磾卻將長子親自殺死,讓漢武帝非常憤怒,金日磾叩頭告罪:長子行為不謹慎,在殿下與宮女戲鬧。漢武帝聞之很哀傷,為弄兒掉淚,但因此對金日磾更為看重。
2,馬何羅兄弟與江充交好,巫蠱之禍中江充伏誅,且江充宗族和朋黨全部誅殺,馬何羅兄弟害怕被殺,于是策謀造反。漢武帝駕臨林光宮時,馬何羅兄弟造反,并在第二天清晨親自入宮刺殺還未起床的漢武帝,結果在門外被金日磾不顧生死抱住馬何羅,隨即高聲呼喊:“馬何羅造反!”
金日磾自從來到漢武帝身邊,幾十年從不用目光直視漢武帝。漢武帝賞賜給他宮女,也不敢親近。漢武帝要把他的女兒納入后宮,金日磾不肯。《漢書》云“其篤慎如此,上尤奇異之”,于是在公元前87年臨終之前,指定金日磾這一個匈奴人輔佐劉弗陵。
但第二年,金日磾病逝,終年四十九歲。換言之,金日磾去世的太早,即便與霍光有矛盾,醞釀了什么“陰謀”,也沒有時間展開。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歲時以精于心算入侍宮中,此后在漢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用今天的話來說,桑弘羊實行的是官營政策,國家幾乎完全控制了生產銷售和市場,這就是漢武帝的“有為而治”。
正因桑弘羊的財政措施,才讓漢武帝有錢北擊匈奴。作為漢武帝時代最主要的財政大臣、兼后勤部長,桑弘羊不可或缺、地位不可動搖,因此漢武帝才任命他為輔政大臣之一。
漢昭帝繼位之后,桑弘羊繼續實行官營政策,不愿改弦更張。但官營政策無法維持戰爭的長期消耗,至武帝晚年時,已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民眾多次起義,關東有“土崩”之勢,猶如秦朝末年。而且,官營政策嚴重侵害了貴族、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遭到很多人反對。
公元前82年,杜延年向霍光建議“行文帝時期政策,提倡節儉、對民寬和”,霍光采納,詔令三輔、太常各舉“賢良”二人,各郡國察舉“文學”一人。其實,霍光提出“與民休息”,已經開始對桑弘羊動手了。
第二年,霍光召集抵達京師的賢良文學(賢良方正所選拔出的人才),商議罷黜鹽、鐵、酒等專營政策,會議在京師隆重召開,持續了五個月。賢良文學反對官營政策,桑弘羊卻要繼續推行這一政策,雙方展開了激烈辯論,但其中身為朝廷一員的霍光卻倒向賢良文學。
最終,漢朝僅僅廢除郡國酒榷和關內鐵官,其他各項政策仍維持不變,但鹽鐵之議卻帶來兩個顯著效果:1,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威望開始下降;2,霍光借助賢良文學,提出“與民休息”政策,贏得了比較廣泛的輿論支持。
公元前80年,桑弘羊卷入燕王劉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謀反事件,牽連被殺。
值得一提的是,桑弘羊被殺之后,霍光繼續執行桑弘羊的經濟政策,并多次策劃北擊匈奴,沿襲漢武帝的對匈政策。
正所謂:趙子龍渾身是膽,上官桀渾身是戲。歷史上的上官桀,絕對是一個戲精。
年輕時,上官桀為期門郎,一次跟隨漢武帝去甘泉宮,趕上大風,車不能前進,就解下車蓋讓上官桀拿著。上官桀捧著車蓋,雖然風很大卻并沒有被車落下;不久下起了雨,他就用車蓋替武帝擋雨。漢武帝對他的勇力很是欣賞,就升他做了未央廄令。
上官桀成了未央廄令,掌管飼養馬匹任務,但卻很不用心。一次,漢武帝去看馬,發現馬大多都瘦了,漢武帝大怒:“你認為我再也見不著這些馬了嗎!”要治他的罪,上官桀說:“我聽說皇上身體不適,就日日夜夜為您擔心,哪里還顧得上看馬呀。”話還沒有說完,眼淚就一串串地落了下來,史書云“言未卒,泣數行下”。漢武帝認為他對自己很忠心,因此十分親信他,讓他做了侍中,逐漸升為太仆,后來又任命上官桀為輔政大臣。
上官桀與霍光關系非同一般,霍光一個女兒嫁給了上官桀之子上官安,生下一女上官氏。漢昭帝時期,上官桀一家想送六歲的上官氏進宮,然后再運作立為皇后,這樣上官一族可得大富貴。
霍光認為外孫女上官氏太小,就拒絕了這一提議,至于霍光到底如何想的,歷史沒有給出答案,筆者認為應該是上官氏一旦成為皇后,上官桀成為外戚,就會對霍光造成威脅,所以才會反對。最終,在上官桀父子打通了鄂邑長公主(漢武帝之女)關系,隨后鄂邑長公主下詔讓上官安之女進宮做了婕妤,上官安封為騎都尉,又過了一個多月,就冊立上官氏為皇后,她才只有六歲。
由于之前霍光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親戚封官,雙方因而結怨。因此,這一次漢昭帝立后之事,上官桀嚴重威脅到了霍光地位,讓霍光與上官桀矛盾進一步激化。
這時,有四股強大的政治勢力聯合了起來,準備扳倒霍光,廢除漢昭帝劉弗陵。
除了上官桀、桑弘羊、鄂邑長公主之外,還有一股是漢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因為沒有被立為皇帝,心存怨恨,在京城散布霍光要“推翻昭帝,自立為帝”的謠言。
公元前80年,燕王流言沒有效果,漢昭帝堅定不移的信任霍光,于是上官桀等人準備發動武裝政變,具體計劃是:由鄂邑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但計劃泄露,被漢昭帝與霍光獲悉,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鄂邑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后自殺身亡。
至公元前80年,上官桀等謀反案結束之后,其他三位托孤大臣全部死掉,霍光成了唯一權臣,也是中國封建史上第一位權臣。
看似其他三人自尋死路,但筆者認為,即便金日磾不早死,也無法對霍光專權帶來太大影響。金日磾、上官桀與霍光是結為兒女親家,焉知不是霍光早日布局結果?此后桑弘羊與上官桀的“陰謀”,實際上也是霍光步步緊逼的結果。古人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其實善謀者也無赫赫之名,桑弘羊、上官桀走一步看兩步,但霍光卻是走一步至少看四步,看似無用的落子,卻能在未來起到關鍵作用,這樣的人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主角。
不過,霍光給后世權臣們留下了一個悲劇的模板:權臣極致,不過霍光;權臣善終,不過霍光;權臣家族結局,大抵不過霍光。霍光死后一年,霍氏一族謀反,漢宣帝滅之,但霍光依然受到漢朝皇帝祭拜。
參考資料:《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