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飛矢不動:易學預測中為何要用24節氣作為應期?
01

古希臘數學家芝諾(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25年)提出了一個“飛矢不動”悖論:
飛著的箭在任何瞬間都是既非靜止又非運動的。如果瞬間是不可分的,箭就不可能運動,因為如果它動了,瞬間就立即是可分的了。但時間是由瞬間組成的,如果箭在任何瞬間都是不動的,則箭總是保持靜止。所以飛出的箭不能處于運動狀態。
這個悖論實際上討論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問題。對于已經習慣了“時間是線性流逝”的我們,這個悖論相當于把時間概念從時空交互中抽取出來了,不但造成了戲劇性后果,也給人一種茫然若失的感覺。

我們經常說,萬物皆變,唯時間不變。實際上,時間并不是一成不變。我們現在所用的時間概念是以一個回歸年為基準衍生出來的,一個回歸年平均為365.2429天,這個時間是采用一個固定節氣點比如春分,地球從春分點開始繞太陽公轉,到再一次到達春分點,計算出來的。目前通行的公歷就是采用這個方法。

但這是以地球為視角,假如你在木星上居住,你的一年就是木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地球一年的11.8倍。如果你在土星上,你的一年就是地球回歸年的2.25倍。

所以如果你的視角變了,那么時間的計算方式也變了。從這一點說,時間也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相對不變的。

在絕對不變的情況下,時間可以采用線性的方式延伸,但在相對不變的情況下,時間如果依然采用線性延伸的方式,必然會導致兩個結果:

1、誤差越來越大。
2、時間會走到盡頭。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把時間的結算改成圓周形計算方式,比如中國古代的六十甲子,從第一組甲子到第六十組癸亥,然后接著又是甲子,一個圓一個圓的繼續下去。

六十甲子會不會用完?會。因為60*60*60*60也不過1296萬而已。但1296萬零一就又是甲子了,這個甲子跟第一個甲子本質上沒有區別。時間依然在循環。

換句話說,在線性思維下,當發現地球年、土星年、火星年之間的時間不同時,要進行復雜換算。

而在圓形思維下,干脆都以一個所處星球的年來作為基準,等分為六十份之后,開始計時就可以了,只需要在前面加個星球名就行了。比如火星甲子年戊寅月丙子日丁巳時,地球甲子年戊寅月丙子日丁巳時等等。

兩種對待時間的方式,對應兩種解決問題的思路。

備注:實際上時間并不是按照圓周運動的。在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中寫道:“廣義相對論中,物體總是沿著四維時空的直線走,盡管如此,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中看起來,它是沿著彎曲的途徑……。太陽的質量引起時空的彎曲,使得思維的時空中地球雖然沿著直線的軌跡,它卻讓我們在三維空間中看起來是沿著一個圓周運動。”

也就是說,在四維空間中因為時間的作用,當春分點開始運動的地球,繞行一周后,再次回到春分點的時候 ,其并不是回到去年的春分點,而是一個新的春分點,只是因為太陽的質量造成了空間扭曲,使地球看起來像是繞了一圈。而實際上地球是在簡單的做直向和逆向的線性運動。

從這一點說,中國古代的計時方式是忠實的記錄了三維空間的時間運行,同時也點出了四維空間的運行方式,西方格里高利之后的計時方式,并沒有揭示這兩點。

02

那么在地球上,時間就是絕對不變的嗎?
不是。

我們普遍概念中地球的一年在天文學領域被稱為一個回歸年,但還有一個概念是恒星年,這兩個年之間是有差距的,叫做“歲差”

B站上有一個視頻比我解釋的更好,最好是先看一下,再往下看文章。

視頻版權:It's Just Astronomical!(油管) 
字幕翻譯:天文志愿字幕組(有錯誤的地方望各位指出)

這個視頻里,提出了一個天文學上的概念“地球進動”,我國的古代文獻稱地球進動為“交點退行”,兩者名稱相反,但指的是同一個天文現象。

現在天文學已經測出,地球通過“進動”使每個回歸年和恒星年相差20分23點5秒,也就是差不多約71年,地球進動1度。在中國古代,古人也早已測出地球的“進動”現象,并且推算出了具體的度數。

  • 東漢賈逵曾經觀測到兩個春分點的地球進動現象;

  • 東晉的虞喜推算出:“通而計之,未盈百載,所差二度。”由此得出“五十年退一度”也就是每50年歲差為1度的結論。

  • 132年后,南北朝的祖沖之參考虞喜的歲差值,制定出舉世聞名的《大明歷》(不是明朝的歷法,而是祖沖之起的就是這個名字。),從此把“歲差”的概念引入中國歷法中,避免了后世制定歷法時,犯下視頻中所說的教皇格里高利的錯誤。

  • 又過了50年,隋朝的劉焯在《皇極歷》中將歲差度數精推到每75年差1度,這個數值非常接近現代天文學測算的實際數值,后世制定歷法的模板。


這里蕩開一筆,說一個別的概念。

在觀測“歲差”的時候,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又發現了“極游”的現象。

在中國古代觀測天文的重點就是最靠近北天極的亮星,稱為北極星。在中古天文學中,認為北極星是恒定不變的,故而將其賦予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中國古代圣賢逐漸發現伴隨地球的“進動”,地軸偏轉的位移增大,北極星的位置也會跟著變化。如古人推測出,公元前3000年左右北極星曾是天龍座α星(古稱“右樞”),到明朝時,則位移到接近小熊座α星(古稱“勾陳一”“北辰”)的位置。隨著時間的流逝,到公元14000年左右,北極星會回到天龍座α星,到公元27800年又會回到小熊座α星。這一天文現象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稱為“極游”

綜上所述,因為歲差的問題,通行的歷法也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公元X年X月X日”“農歷X年X月X日”這種歷法都是隔幾百年就需要修訂的,否則就會因為每年的20分差異變得越來越不準確。其中以目前通行的公歷錯誤之處最大。就像視頻中所說,如果不加修訂,那么到公元14000年的時候,居住在北美的美國人慶祝圣誕節的時間就會在盛夏時節。

而中國以農歷年月時日相加除以九或者除以八為基礎的梅花易數和陰盤奇門遁甲,恐怕到時候也會出現錯誤率上升的情況,到時候要么按照新歷法來搞,要么就修改這套術數的底層邏輯。

那么有沒有一個比較靠譜或者相對固定方法不用去費神修改?有。那就是二十四節氣。

03

24節氣的劃分是不考慮歲差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是有兩條軌跡的,一條是地球歪著身子轉的那條線,叫做天赤道線。一條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太陽的行動路線,叫做黃道。


我們把黃道分為24個節點,就是24節氣。

因為黃道是以我們看到的太陽運行軌跡來畫出的一條模擬線路,因此只要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大致不變,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率不變,地球圍繞太陽進行公轉的規則不變,黃道就不會改變,那么24節氣就不會改變。

具體24節氣在黃道是怎么運行的呢?在B站上有一個視頻,雖然道具比較簡陋,但能夠很好的模擬太陽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的運行,他的視頻不允許轉載,我就送上鏈接,大家自己看。

二十四節氣是怎么來的?五分鐘帶你領略四季的變幻_嗶哩嗶哩_bilibili點擊藍色字可看。

看完以后,你再看這個二維的黃道劃分24節氣土,你就明白中國的太極圖是怎么來的了。


這兩個視頻一結合,你會明白:

第一,地球進動會導致兩分點(春分,秋分)西移,但并不會影響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因為兩分點西移一旦導致兩分日太陽不直射黃道和天赤道的交點,也就是直射赤道的話,那么就無所謂均分晝夜。那就無法形成夏至日太陽處于北回歸線正上方的天象。這種情況除非地球脫離軌道,否則不會出現。兩分點如果西移,那么所有的節氣點肯定跟著西移。既然都西移了,等于沒有移動。

第二,周天宿度的制定是古人為了修正太陽回歸年和周天360之間的度差。與黃道十二宮和24節氣是兩個概念。節氣是隨黃道而設,不是隨著周天宿度而設,這兩者不是一個概念。

第三,在易學預測中,月建體系隨著地球進動會發生歷法上的變化,比如正月建寅改為正月建丑,這在歷史上是發生過的,周代正月建子,商代正月建丑,秦代正月建亥。但依據24節氣建立的月將體系無法發生變化,到了太陽第一次直射赤道的這一天,北半球就是春分,春分之后的月將就是降婁(河魁戌將),這是無法更改的。這一點也印證了古傳大六壬為三式之首的來歷。

所以,在易學預測中,在考慮應期的時候,最好是能優先考慮24節氣,我舉有三個例子:

一個是測工作調動時,告訴對方立秋之前調令下不來,他不信,因為他知道調令馬上要下了,但最終因為事情耽誤,導致立秋節氣的第二天調令下達。

另一個例子是我說2022年立春之后才能拿到土地證,對方不信,明明所有的章都蓋完了,怎么算日子都是臘月二十八這天拿到,結果疫情原因臨時封控,等解封以后拿到土地證就是正月初八,而正月初四是立春。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跟一個單身人士說冬至之后才會有人給他介紹相親,冬至前一點動靜都沒有,冬至第二天,親戚一下子給他介紹了三個相親對象。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因為在使用中發現了節氣的妙用,進而想去研究原因,研究者研究著,就發現了地球進動、歲差、極游,這些概念,也算是對我“善疑善研”的獎勵吧。

---   End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關于六壬中氣換將與歲差的影響
二十四節氣,歲差、歲差紀年法
中國“二十四節氣”與西方“黃道十二宮”的時間方位關系
恒星年與回歸年的歲差現象,歷法為什么不用恒星年?
天文與歷法中容易誤解的一些概念與數據
話“春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公市| 怀柔区| 长岛县| 晋城| 耿马| 红安县| 安图县| 禄劝| 河南省| 故城县| 会东县| 沂源县| 马尔康县| 新源县| 拜泉县| 修武县| 轮台县| 通榆县| 洛南县| 和龙市| 江阴市| 禹州市| 汉寿县| 沙洋县| 黔西| 呼玛县| 乾安县| 佳木斯市| 苏尼特左旗| 阿拉善盟| 九江县| 通城县| 那坡县| 洛扎县| 敦煌市| 永昌县| 屯昌县| 南溪县| 德昌县| 洪江市|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