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環保是生態環保的開始
文/美凝
環顧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從工業化發展以來環境污染問題就日愈嚴重。一些工業化國家享受著工業化發展的快捷便利,也承受著環境污染帶來的惡果。這使得他們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并開始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倡導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污染問題。
如果我們提到生態環保的問題,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認為說“這不是我一個人能夠解決的問題”。像這樣想的人,我們可以知道他以為自己已經和他人無關,但其實他即是環境的制造著,也同時是環境下的產物。
我們知道一個效應叫做“共生效應”。 這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之為“共生效應”。事實上,我們人類群體中也存在“共生效應”。人與人之間好的或不良的習性會相互間影響,以至于產生1+1>2的效果。事實上我們一直與社會、與自然界“共生共榮”。當我們的自然環境清新時,我們患病的時候就少;當我們的自然環境惡劣時,我們發生傳染性疾病的時候就多;這種情形并不是你說不關你的事,就可以免掉的。所以事實上我們并不可能獨立的存在,我們與這個世界的一切均有聯系。
在佛教中倡導“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更高層次的智慧,也是深深明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無緣大慈"指佛具大慈心,雖與眾生無緣,但是也發大慈心而施樂之。 "同體大悲"指佛具大慈心,雖與眾生無緣,但是也發大慈心而救渡之。或者說,觀一切眾生與己身同體,而生起拔苦與樂、平等絕對之悲心。看到這里或者又會有人說我只是一個凡人,但其實“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更何況你是萬物之靈長!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我們對自己應該有什么樣的態度?我們應該對自己負有什么樣的責任?如果我們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即使過去我們無明的心被貪、嗔、癡等煩惱染污後,也可以通過懺悔反思來改善修正我們的言行。
借著這個因緣,本末學發露懺悔自己在無明的過去所造的惡業。在過去的某一段時間里,末學很少打理家務,特別是很討厭洗碗。理由似乎顯得足夠充分——因為末學的皮膚細嫩敏感,對于很多化學制劑的洗滌劑、洗潔精,根本無法消受,即使是小小的有一些都會導致皮膚紅腫、時常痛苦在“主婦手”的陰影之下。而家庭生活也往往因為這些小事情,變得復雜,矛盾沖突頻頻發生,在惡性循環之中葬送了一段姻緣。相信有很多人都和過去的末學一樣非常的討厭洗碗,也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在今天,末學才知道其實那一切不過只是借口,事實上只要我們愿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迫于自己對“毒物”洗潔精的恐懼,以及每天面對洗碗的必須,一定要為自己找一個出口。中國有句老話“凡毒物,七步之內,必有解藥。”事實上問題的解決“不費吹灰之力”“一切本來天成”。只要每天在淘米煮飯的時候,將淘米水存留下來,然后用當天的淘米水溫熱來洗第一遍碗就好了,如此之后到今天也沒有出現“主婦手”的情形。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卻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避免了承受疾病的痛苦,也從自己在這個方面對生態環保做了一點點的努力。心中無比歡喜!
與讀者分享這段故事,旨在拋磚引玉、啟發大家的觀想思維。當我們這顆心和真實世界相接觸時,由於貪嗔癡等自私觀點的影響,常常產生種種分別妄想,因而創造了一個與本體世界面貌全非、顛倒夢想的現象世界,而這些現象世界又時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時時的關照自己,首先要將自己的心打掃干凈,當我們的心靈得到清潔環保的時候,我們自然會如心地改善我們的自然環境。就比如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會做家庭清潔,在勞動之后我們看到由自己造就的環境清凈整潔,自然就會升起愉悅的成就感。當我們帶著這樣的情緒,走出去,臉上的笑容就會傳遞給每一個人。“很多人都在想如何改造世界,很少有人在想如何改造自己” 其實改善自己,是改善世界的開始。這正是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靈環保是生態環保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