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公主嶺石人記

公主嶺市轄區內已發現的石人有三對。

第一對在毛城子鎮北約15公里的太平溝村東的世隆合屯后。由于這一處石刻群有一半在長嶺縣界內,因此被長嶺縣爭取了管理權。這一組石刻群包括石人兩個,石虎兩只,石羊兩只,201012月,這組石刻群中的兩個石人被盜走,至今下落不明,因此,這個石刻群目前只有石羊兩只,石虎兩只。

第二對在公主嶺市區南約6.5公里的石人村后張家店屯東側的石刻群。這組石刻群目前有石人兩個,石羊兩只,石函一個,石碑蓋一個。

第三對石人原來在公主嶺市懷德鎮東和氣鄉民興村龍王廟屯。文革時期被民兵用鐵鏈子鎖住,拖到和氣公社大院內砸碎,埋在大院當中。

另外,在公主嶺市秦家屯鎮王家窩鋪村前面有一個叫太師坡的地方,也可能曾經有過石人。

古代的君王,皇族,達官顯貴死后陵墓前主道兩邊,一般都設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馬、石象、石柱等石刻物件。這些石刻統稱為“石像生。”石像生,顧名思義就是用石頭雕刻的,像生前一樣的景物。

古代君王舉行大典,往往將文臣武將排列在主道兩旁,有時還拉來獅、虎、馬、象等猛獸加入行列以振聲威。王公們死后,也要像生前一樣講排場,要畫面。所以用這些石刻的人和獸來勾勒出生前的壯觀景象。人們便管這些石刻叫“石像生。”

“石像生”中的石人,還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翁仲。”翁仲是秦始皇的一個大力士。秦始皇派翁仲帶兵守護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用銅鑄造了翁仲的銅像,豎立在咸陽宮門外。匈奴的使者遠遠看見,以為是真的翁仲,不敢靠近。后來人們便把陵墓前雕刻的高大石人稱作“翁仲。”

傳說乾隆皇帝和翰林們路過一個陵墓,乾隆問翰林們,陵墓前的石人叫什么,一個翰林回答說叫“仲翁。”乾隆皇帝隨后作了一首詩:“‘翁仲’而今作仲翁,只因窗前少夫功;你今不得作林翰,罰到江南作判通。”于是這個三品的翰林被乾隆貶到江南做了個六品的通判。

目前公主嶺轄區內發現的石人,連底座高度都在兩米以上,形象高大魁偉,的確有翁仲的雄偉體魄。

懷德鎮和氣鄉民興村龍王廟屯的兩個石人。2009年屯民平整原和氣公社大院時被挖了出來。經過修復后重現了往日的風采。這兩個石人頭戴官帽,方領口,雙手合持笏板,神態謙恭,與世隆合石人(看過2010年前拍的照片)、后張家店石人不同的是。龍王廟的這兩個石人衣袖短緊,不似另兩處石人那樣寬袍大袖。而三處石人的神情姿態都驚人的相似。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龍王廟的這兩個石人的原始位置,和相關資料《縣志》沒有任何記載。

位于公主嶺市區南6.5公里左右石人村后張家店的“石像生”包括石人一對,石羊一對,石函一個,石碑蓋一個。還有許多殘破的布紋瓦片和青磚殘塊。布紋瓦是金代典型的建筑材料,他和石人像中的方領口一樣,為文物的歷史斷代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些磚瓦碎片也能夠證明這一處的陵墓以前曾經有享殿一類的地上建筑。

破衣老叟201011月曾經親自探訪過后張家店東側的石刻群。拍了許多“石像生”的照片,并且寫了《破衣老叟初訪石人村》,個中比較詳細的記載了探訪過程。

據《縣志》記載:“距公主嶺南十三里張家溝,南臨柳條邊,北依巨阜,綠柳數株,溪環于前,隱隱有古墓遺址焉。石人二,東西對立,距四丈,高六尺,被風雨剝蝕尤其翁仲形象。又石羊二,北首向臥,石香爐一,甚巨。據父老云:數十年前,石人常幻為醫生,診人于數百里之外,自稱石大夫,居張家溝。每有從遠方來詢者,村人后乃悟為石人。”

后張家店東的石刻群在,后張家店東0.15公里。坐標約為東經1245011.20秒;北緯432714.44秒。地勢北高南低,北距上張家溝1.42公里,南經前張家店過河接柳條邊遺址。后高坡前流水,當時應該是風水寶地。

位于公主嶺市毛城子鎮太平溝村世隆合屯后的石刻群,在世隆合屯的后面0.5公里左右。位于公主嶺市和長嶺縣交界處。“石像生”所在地東一公里左右為長嶺縣前進鄉南城子村的南城子屯。這里是遼代的鳳州城遺址。

201644日,天氣晴朗。破衣老叟和榮從公主嶺市行程八十多公里,實地踏查世隆合屯的石刻群。沿途經過朝陽坡、秦家屯、楊大城子、堿鍋村、小梁山、平安嶺到達毛城子鎮太平溝村東面的世隆合屯。在屯中向屯民段大哥打聽石刻群的具體位置。段大哥指了指屯子后面說:“到屯子后面就看見了。”于是破衣老叟和榮繞到屯子后面,北走一里左右,看見田間的一條東西道路兩邊兩兩相對的一對石虎和一對石羊。道南的一只石虎和一只石羊頭朝北,道北的另一只石虎和另一只石羊頭朝南,中間的這條道就是公主嶺市和長嶺縣的分界線。道路兩面都是玉米地。如果沒有這幾個“石像生”作為標記,外地人很難知道從這里南跨一步就是公主嶺市,北跨一步就是長嶺縣。道路北面的石虎和石羊之間有長嶺縣人民政府198812月立的文物保護石碑。石刻群坐標為:東經1241109.07秒,北緯435924.11秒。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這一處“石像生”由東到西的排列順序為石虎、石羊丟失的兩個石人應當在石羊的西側。根據早期圖片看,這兩個石人和后張家店的兩個石人各方面極為相似,只是這兩個石人的耳朵略大,北側長嶺縣界內的石人,除了手持笏板外,腰間有懸掛寶劍的痕跡。兩只石虎蹲坐在臺基上,高接近一米,頭圓口方,眼大鼻平,翹首昂視,旁若無人。背部微微拱起,狀如大貓,憨態可掬,威而不戾。石羊頭小耳長,眼如鴿卵,角似彎月,尾短身圓,體態豐腴,四腿蜷臥身下,骨感明顯,與肥碩身軀成鮮明對比。石羊石虎均為深青色花崗巖石雕成,鏟鑿紋理清晰如昨,風雨剝蝕較后張家店的石羊輕了許多。形象保存完好。

破衣老叟手撫石虎石羊拍下了許多照片,希望能將這樣完好。此次探訪也有深深的遺憾,那就是沒有親眼看見那兩個被盜的石人。歷史往往不盡如人意,但恰恰是不盡如人意的歷史才更有其無窮的魅力。破衣老叟期待著世隆合屯的那兩個石人回歸的那一天。

《縣志》記載:“在北遵義社八寶湖屯,有石人二,石虎二,石羊二。人高七尺余,傑然奇立,蓋是古墓,但無碑記,莫知誰何......今懷長分界即在二石人中,昔作徒具,今作界石,可謂化無用為有用。”

清末,毛城子鎮北部為北遵義社,八寶湖屯就是世隆合屯。世隆合屯早先叫石龍河屯,世隆合是石龍河的轉音。石龍河的名字大概和屯北一里許的石刻群有一定的聯系。

距離世隆合石刻群東一公里左右的南城子屯,是遼代鳳州城遺址。這次破衣老叟順便探訪了鳳州城遺址。屯子中間的東南西北方向道路在原來古城正中穿過,只有北城墻的東北部和東城墻的東南部分尚有痕跡,其余都被房屋和耕地占領,耕地中有很多布紋瓦片和青磚碎塊,還有一些細碎的陶瓷碎片。破衣老叟拍了些照片。

公主嶺轄區內乃至黑吉兩省轄區內的石刻群基本上都是金朝皇族高官的陵墓地上物。目前確定墓主人的有位于舒蘭市小城子鎮馬路村的完顏希尹家族墓地。還有長春市東約10公里石碑嶺屯的完顏婁室墓地。他們地上的“石像生”和公主嶺轄區內所發現的三處“石像生”從制式、風格和雕工上看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因此公主嶺轄區內的石人都應給是金朝皇族高官的陵墓地上物。

金朝是我國東北地區女真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存在于1115年到1234年之間,距離現在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雖然這個朝代在東北大地上存在了一百多年,但是我們普通人對這個朝代卻不熟悉。最能幫助我們了解這個朝代的是一部小說《岳飛傳》。這部小說里面的金兀術就是金朝最著名的將領。

金朝的第一個皇帝叫完顏阿骨打,金兀術是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金朝開國的國都在會寧府(今天的哈爾濱阿城),后來不斷擴張滅了遼朝和北宋。在擴張中逐步學會了漢族和契丹族的喪葬禮儀。也開始了大修陵墓的工程。同時,也逐步確立了各等級王公的陵墓規格。上面說的金兀術(也叫完顏宗弼或完顏兀術)和完顏希尹、完顏婁室等官位都在一二品左右,因此他們墓地的石像生在數量上都非常可觀。

公主嶺市轄區內的兩處“石像生”所在地的金代高官陵墓都被日本鬼子盜掘過,里面的珍寶和有價值文物都不會存在了。因此,我們在努力自強的同時也要詛咒這些野蠻掠奪中國文物的侵略者。

另外,在公主嶺市秦家屯鎮王家窩堡村前,有個叫太師坡的地方。《縣志》記載:“墓在第四區戥子街村王家窩堡前,俗名太師坡,高丈余,周半畝許,按秦家屯古城系遼信州城,此墓距城十里,又查《遼史。職官》有太師之名,豈遼之太師鎮信州,歿,即葬于此歟。惜無碑碣可考也。”《縣志》中猜測太師墳是遼朝太師的陵墓。對此我們可作如下分析:遼朝的發源地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政治經濟及主要活動中心在內蒙古巴林左旗附近,今天秦家屯一帶是遼朝的東部邊陲,是遼朝和生女真的交接地帶,由于生女真完顏部的崛起,女真和遼朝的戰爭不斷,秦家屯一帶遼朝和女真的邊界線游移不定。隨著女真的進一步擴張,整個東遼河流域幾乎都被女真完顏部建立的金朝所占領。因此遼朝耶律家族的太師不可能在遙遠的邊疆修建自己的陵墓。很多考古資料證明,遼朝耶律家族墓地大多在內蒙古附近特別是的西遼河和老哈河交匯處附近。

其次,秦家屯所在的遼代信州城,金朝一直沿用著,并且是個下轄一縣一鎮的刺史州。《金史 職官》也有太師一職,并且和太傅、太保一同位列三公,官居一品。上文說的完顏兀術(金兀術)就是三公中的太傅。秦家屯是金朝崛起時的腹地,是金朝擴張后的大后方。因此金朝的太師最有可能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在這里。如果王家窩堡的太師墳真的是金朝的太師陵墓,那么它地上的“石像生”群的規模將極其宏大。很可能要超過完顏婁室和完顏希尹的陵墓地上的石刻群。然而,這座名傳千年的陵墓真實面目最終還是被厚厚的黃沙和黑土無情的掩埋了。

清明節前,破衣老叟用大理石板做了三個供桌,分別放到了媽媽和兄弟的墳前,三個理石板自己一個人從路上背到很遠的地里,累得通身透汗。之后就感冒了,再加上幾天來清明祭掃,游走于墳地之間,被陰氣所襲,病情越發嚴重。今天身體略感輕松,于是開機碼字,寫下這篇《公主嶺石人記》,把它呈現給嶺城父老和家鄉歷史的愛好者。

由于資料匱乏,水平有限,其中錯誤一定不少,希望行家多多指教。

肅慎故地遼水旋

完顏耶律各爭先

塵沙滌蕩英雄跡

風雨剝蝕翁仲顏

                   破衣老叟  20164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代石像生識別指南
陵墓前的石像為何叫“翁仲”?
一篇文章搞明白 石像生 翁仲 的由來
回夢大唐游乾陵
陜西乾陵游記
西安,讓我行走在歷史的邊緣(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扬中市| 太和县| 建瓯市| 达拉特旗| 南乐县| 额济纳旗| 乐平市| 疏附县| 蓝山县| 天镇县| 岳阳市| 博客| 永春县| 芒康县| 兴安县| 巨鹿县| 垦利县| 聂荣县| 亚东县| 报价| 大田县| 延寿县| 修武县| 宝兴县| 琼结县| 巴南区| 宁强县| 大化| 环江| 桐梓县| 理塘县| 广汉市| 凤凰县| 平乐县| 遂昌县| 罗山县| 泌阳县| 界首市| 巴楚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