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句是本詞的序言,交代其寫作有關方面的情況。是在中秋夜歡飲賞月大醉時,即境生情,寫下的懷念弟弟蘇轍的一首詞作。本詞是最負盛譽的中秋詞,《水滸》“血濺鴛鴦樓”一回歌妓中秋賞月飲酒即唱此詞。詞作于熙寧九年即丙辰(1076)中秋。當時,蘇軾因不合于新政,第次出任地方官知密州,時其弟蘇轍在濟南,兄弟間已有六、七年未能見面。
詞的上片寫中秋歡飲達旦。下片兼懷子由。開篇從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化出,面對皎月,飲酒對歌,浮想聯翩,不甚感慨。由中秋圓月,勾起對親人的想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議論,脫口而出,是自古名言。“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直接是對子由而發的祝愿,它語出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也是代天下所有的牛郎織女立言的。它表達了一種通達的人生觀:現實人生盡管有缺憾,卻依然使人留戀,讓我們以對親愛者的良好祝愿來彌補這一缺憾吧。
全詞以詠月貫穿始終,詞的上片抒情中帶議論,下片中議論中有抒情,表現出詞人富于憧憬而又直面現實、由把握現實而超越現實的自然觀、人生觀及人格美,給人以充分的審美享受和積極的思想影響。此詞行文明白家常,清空一氣,讀之無任何語障,然措語多有出處,大覺有書卷氣即文化氛圍,只是作者信手拈來,得之不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