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兒子,快吃飯了,趕緊幫媽媽把桌子收拾一下,把你的玩具都收起來?!?/p>
“嗯,知道了?!?/p>
等我端著飯從廚房走出來的時候,看到兒子依然坐在那里,專心致志的看著動畫片,看到有趣的地方,咯咯地笑個不停。桌子上,依舊是亂糟糟的玩具。
我一下火了,聲音提高了八度: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都這么大了,得幫媽媽干點活,怎么就不聽呢?
還沒等兒子回答,奶奶一下從房間里沖出來:孩子那么小,干什么家務啊,他每天作業那么多,哪兒有時間呢?等大了自然就會了。
唉,我頗為無奈的搖了搖頭。每次讓孩子學著做點家務,奶奶總是以各種借口阻止,結果呢,現在兒子都九歲了,還是什么都不會,不會收拾玩具,不會自己洗襪子,更別說是做個飯掃個地了。
想起前一段時間,盤錦市教育局長的一番演講,很有感觸。
他說:所有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
作為教育局局長,他不談考試,不談成績,不談升學率,卻擲地有聲的說:教育就是要管小事。頭等大事是承擔家庭責任。
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才能夠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李玫瑾教授說:假期一定要給孩子安排家務活,而不是都去上補習班。
寒假期間,真正有遠見的家長,都懂得拼命“使用”孩子,讓他們學會做家務,學會勞動。
這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02
舍得使用孩子,孩子才會成器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我只教育我的子女能夠自立。
自立,是孩子成長的基石,也是他們未來搏擊命運的最強的武器。
來自西藏的10歲女孩熊婉晴,天生沒有左手,但是她非常獨立,會做各種家務,會做飯,還能幫著媽媽照顧妹妹,給妹妹做早餐、扎頭發。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熊婉晴克服了內心的自卑,變得陽光、自信、樂觀、大方。面對鏡頭,她豪氣的說:管不住別人的嘴,我們可以強大自己的心,大家會做的我也會,大家不會的我還會!
晴晴的背后,是一個堅強、偉大、有遠見的媽媽。她明白,身為父母,他們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他們唯一能夠留給孩子的財富,就是教會他們獨立,能夠獨自承受生活的各種挑戰。
她把晴晴視同為正常的孩子,不嬌慣,不溺愛,從小時候的自理,到長大后的自立,她用自己的遠見和智慧,給女兒鋪就了一條最寬廣的未來之路。
曾國藩曾有家訓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唯有勤勞節儉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有志向、有意志、有責任的孩子。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首位華裔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在一次采訪中說:
動手做飯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經驗和能力,對一個人在科學研究中解決所面臨的瓶頸問題,進行科學的思考有很大裨益。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么做實驗。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
唯有舍得用孩子,孩子方能成大器。
03
家務勞動,是一種“愛的勞動”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會讓自己的孩子做家務嗎?
有網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說:懷孕的時候,因為孕期反應嚴重,老公負責做飯,她則搬個小板凳坐在廚房門口和他聊天,孩子在媽媽肚子里靜靜的聆聽。
孩子出生后,家里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一家三口一起在廚房里忙碌,爸爸負責做飯,媽媽負責洗菜,孩子則在旁邊幫忙。
她說,從一開始,我們給孩子滲透并樹立的家務觀念就是:家務是家人交流情感的方式之一,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可以參與其中,大家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聊聊天,嘮嘮嗑,家務齊完成,溫暖的家庭關系建立。
小小的廚房,承載著一家人的瑣碎與溫暖,全家人一起忙碌,說點閑話,聊聊家常,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能夠真切的體會到勞動的快樂,也能感受到家庭的快樂。
社會學家藍佩嘉說:家務勞動是一種“愛的勞動”(labor of love)。
家務,是家庭互動的契機,是家庭溝通的紐帶。
孩子雖然年紀小,也是家庭的一個成員,他們需要被平等的對待,與父母一起參與到家庭的日常事務中,這也有助于孩子的情緒健康,也會讓他們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深層次的幸福和快樂,因為,他們的行為有價值、有意義和被欣賞。
從長遠來看,小時候在家務中承擔積極角色的孩子,更能夠擁有幸福的婚姻。
2013年美國一項關于家庭問題的研究發現:懂得彼此分擔家務的夫妻,婚姻生活更幸福美滿長久。
奧斯丁大學兒童心理學家卡爾·皮卡哈特建議:你可以向孩子說明,要維持一個家需要很多努力,爸爸在努力、媽媽也在努力,你也可以努力,為我們家帶來重要的貢獻。
全家人一起努力,讓瑣碎的家務成為密切親子關系的一座橋梁,橋的這邊,是你我他,橋的那邊,是滿滿的幸福。
家長替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會讓孩子錯失:帶來改變以及為家庭做出貢獻產生的自豪感、承擔責任和安排時間的練習,以及培養真正的自我價值和自信。
本文首發平臺: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傳播薩提亞、NLP、催眠、家排、NLP教練技術、親密關系等實用心理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