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情感是沖突的,這是一個正確的哲學命題。弗洛伊德甚至說整個人類的文明源于理性與情感的沖突——弗氏的原意是理性是社會集體建構出來的利益邏輯,理性規訓著人類本能的沖動,而情感是人類的本能沖動,簡直就是“非理性”的另一個別稱,所以理性與情感是沖突的。
我們記住一點就夠了,情感本質上是情緒沖動的,一旦涉及到精確的理性分析,情感就不再存在。心理學上做過這個實驗:讓戀愛中的人們詳細分析自己為什么會愛對方,幾年后統計發現,相對于那些不理性分析“愛的原因”的人們,這些做了分析的戀人們分手的幾率比較高。
理性與情感的沖突讓我想起量子力學的測不準不愿理。簡單地說,你得到了A(理性,動量)的同時,你就會失去B(情感,位置),A和B不可能同時被你擁有。這個沖突可能源于我們的大腦的局限:大腦無法并發精確的處理邏輯思維和情感沖動。當然我不是說,測不準原理源于大腦的局限。
這個原理投射到網絡產品的開發上,也許我們能夠得到以下結論:你無法開發這樣一個網絡產品,它能同時滿足用戶的理性需求(利益維度)和感性需求(情感維度)。
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情感上的那種“朋友”)。1. 一旦朋友間涉及到很強的利益糾纏,朋友不再是朋友。2. 同樣,做生意的雙方也不可能成為朋友,如果說有的話,那一定是假的。
淘江湖的失敗源于2,你不可能把一群正在做生意的人們圈起來,讓他們真誠的談興趣愛好,風花雪月,即使你是偉大的淘寶——老是跟你談情感談人生的生意人是靠不住的生意人。
騰訊拍拍的失敗源于1,你不可能把QQ好友動員起來去做買賣,即使你是偉大的QQ——老是向你推銷安利產品的朋友很快將不是你的朋友。
買東西我去淘寶,談感情上QQ。作為一個真誠的人,我不會在淘江湖里面談感情,也不會在QQ空間里面推銷我的淘寶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