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精神疲憊、容易困倦、身重不爽、皮膚油膩、舌苔白膩、食欲減退……這究竟怎么了?其實很有可能是到了夏季,滯留在體內的濕氣加重了。
”
有數據顯示:10人里面,9人有濕氣潛伏,但很多人卻不自知。
盛夏來臨,很多人愛喝冷飲、愛喝冰鎮啤酒、愛吃涼菜和各種冷凍食品,很容易損傷脾胃,脾胃損傷后,人體運化水濕功能減弱,導致部分水濕內停;另一方面,夏天毛細孔打開,大家都喜歡待在涼爽的空調房里,濕寒易入侵,導致身體倦怠無力。
濕氣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的身體里有兩個管理水的臟器,一個是腎,另一個是脾,腎臟喜歡水,而脾臟討厭水,喜歡干燥。腎陽能和食物營養起反應,產生體溫熱量,將水蒸發向上蒸騰,是腎的能力,讓水份能分布全身。而脾會主管腸胃,將體內的水份吸收進血液里,血液再將這些水分運回腎臟,部分水分被制成了尿液,于是這樣,形成了體液的循環。
對于健康的人來說,腎和脾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如果脾虛了,那么大量的水濕,也就是濕氣會在體內大量地堆積起來,形成濕氣重,于是乎舌頭、大便都有了反應,體型也容易發胖起來:
甚至感冒咳嗽吐的痰都跟濕氣有關,你知道嗎?吐出的痰和你肚子上的肥肉是一類東西。
濕氣是脾虛產生的,身體平時有個存放濕氣的地方就是肺臟,中醫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就是說痰由脾生,由肺貯。濕氣存放在肺里形成了痰,充斥在每一個肺泡里,濕氣和脂肪就像是親戚,在中醫里都可以稱為痰濕。
同樣它們都是肺氣氣化的獵物,但肺吸進來的空氣能將痰蒸發氣化掉,再隨著呼氣排出體外,這個過程稱為氣化。肺氣越足,氣化掉體內濕氣越快;反之肺氣不足,體內濕氣就會越積越多。
濕氣不除 百病生
中醫認為,“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濕氣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夠,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
“濕氣”重,給人帶來最明顯、最直接的影響主要有:
“濕氣”會影響人的皮膚、容貌、體型。一旦被其纏身,皮膚油膩、毛孔粗大、暗黃無光澤、痘痘色斑慢慢都會出現;
“濕氣”會讓人變胖。有些長期被“濕氣”困擾的人,嘗試過N種減肥方法,但體重卻在逐年增加,因為沒有對癥,小肚子去不了,下半身瘦不了;
“濕氣”會誘發種百余種疾病,而這些疾病大多數難以被徹底根治。中醫濕病論治學中認為,“濕氣”會誘發脾胃、肝膽、甚至心腦方面的疾病。“濕氣”的影響涉及五臟六腑,因此祛濕不容忽視。
祛濕的好方法
可以在做菜的時候,適當地放入一點香料,比如白豆蔻、砂仁、花椒等香料,這些東西有振奮陽氣的作用。
適當增加運動量,多做一些揮汗如雨的運動,比如打球、跑步等,讓汗出透,這樣也有利于氣機的通暢。
晚上用熱水泡腳,跑到額頭微微出汗,也可以很好地祛除體內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