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字從隸書的出現和成熟標志著古漢字成為了歷史。古文字進入書法,常常會作藝術加工。
時代風氣、個人偏好不同,對古文字字形的選擇就有差異。有人標新立異,愛用生僻字、異體字。
這是主觀上的原因。針對上面的一些特點,介紹幾本有助于辨認書法古文字的工具書。
1.說文解字
認字的過程是“先猜,再查”,要培養猜的能力,《說文解字》就是一部不得不看的書。《說文解字》是目前最全的小篆字形的集合,熟悉《說文》中的小篆字形,生活碰到的大部分“古文字”都能認出來。
2.戰國策
鑒于《說文》太枯燥,看了太有助于睡眠,就有必要提出下面的代替方案:拿一部書,轉成小篆字體讀一遍。這就是《戰國策》!篆的結構與繁體字已經很接近,其實很好認,經過這種練習可以快速熟悉小篆。
3.六體千字文
《六體千字文》也有助于熟悉小篆。這書據說是趙孟頫所寫,每個字有大篆、小篆、隸書、章草、楷書、草書等六種字形。有文物出版社影印本。不過個人覺得效果一般,直接看長篇小篆文字是最有效的。
4.六書通、金文編、甲骨文編
以上幾本類型都相差無幾,特別推薦的是里面的《六書通》,收了不少奇怪的字形。有些好事者刻印就愛在這里面找怪字。
5.傳抄古文字編
學堂的《傳抄古文字編》安徽大學徐在國教授編。包含《說文解字》、《汗簡》、《古文四聲韻》、《集篆古文淵海》等通過抄刻流傳至今的古文字資料。
現有的資料大多是按照部首(一般是形符)排字。疑難字在只認出部首的情況下,翻翻同部首的其他字,常有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