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陳桂芳 陽江人。由舉人嘉靖間任。博通經史,心存仁愛,善政累累。以邑乘典缺,捃摭往事,撰志自公始。又頒布《勸農講義》,洵有功于清邑云。
劉子忠 安福人。由舉人嘉靖間任。遇事能決,耿介不阿。生平未嘗以色徇人,以事徇物,可謂邦之司直。
俞文朋 永豐人。嘉靖間任。愛民節費,秉性果毅。歲兇,山寇蜂起,鄰民乘風騷掠。文朋緝獲,悉置法。繼以流寇千余,自連城路進攻清流。文朋督兵堅壁防御,衣不解帶。不數日,他寇踵至。民困莫支,愿出緡議和。文朋勿許,固守旬日而退。迄冬,寇復至,潛向邑東龍津橋。入度橋幾半,人民退縮。文朋奮勇,身昌前鋒,領眾驅殺。賊畏文朋敢死,須臾辟易,邑賴保全。惜其介直不容于時,遂掛冠去。民偉其御災捍患之功,建祠報德。
劉光奕 歸善人。嘉靖間任。為人明察,民不敢欺。有冰鑒,所薦拔悉知名士。裴恭靖其第一也,伍給諌其二也,三則華容令,四則新城令,五則宿遷令。厥后功名事業一如其銓次云。
桑大協 常州人。隆慶間任。才識通明,和平簡易,視邑中事如家然。傷戶口偽增,立請申豁者三千丁有奇。民受其賜,立生祠祀之。
翟廷策 東莞人,進士。英毅敏決,訊元反汗。申請補丈,戴星履畝,浮糧盡汰;丈溢田畝,復申詳變兌。增筑城堡,永稱兩利。倡建邑庠,巽位宜塔。落成,果應魁薦,自為銘。南山萬壽寺毀久,重新之。鄰壤安砂薦食,各里梗化,多所條議詟服。庚子分校閩闈,泉士皆名流。辛丑大計,竟以丈田事,注浮躁,如奪慈母。
蔣育馨 長洲人,舉人。清介警朗,理邑如家。出入兩肩輿,不呵禁。連城令,由中秘西臺出補。議以其邑浮貱飛派,七縣唯唯。惟清力請,獨不骫從。嗣六邑各引清例控上,尋罷派。甚德之。前翟尹詳筑城,議未果。更加慫恿,相與有成。添設倉廒,移置驛地,增高城樓,咸奏厥績。歲旱,步禱立應。士民興歌,自撰《靈雨記》。每朔望,浹辰課諸生親點竄。退食督諸郎讀書,聲達署外。戊辰第五魁蔣燦,乃其仲子,廉吏之后固然。
方兆麟 金華人。由選貢萬歷間任。愷悌慈祥,不事察察,民不忍欺。公暇登臨,賦詩怡如也。
楊大名 江夏人。由舉人天啟間任。興利除害,鋤強抑奸。六年考滿,兩臺交薦,有精能之譽。其捐租引泮,設計平糶,士民尤切。去后思。
張水藩讀文:
陳桂芳 陽江人。憑借舉人在嘉靖年間任職。博通經史,心存仁愛,善政累累。因為縣里缺縣志等典籍,就收集以往歷史事實,修撰縣志就是從他開始的。又頒布《勸農講義》,確實對清流縣有貢獻的。
劉子忠 安福人。憑借舉人在嘉靖年間任職。遇到事情能果斷決定,正直不奉承。一輩子從沒有過看人臉色辦事,也不因為辦事追求身外之物,可以說是國家主正人過的人。
俞文朋 永豐人。嘉靖年間出任。愛護百姓節約公費,秉性果斷剛毅。年景不好,山區盜寇像蜂群一樣起事,鄰縣的百姓也乘風騷擾搶劫。文朋抓到這些人,都依法處置。接著有流寇千余人,從連城路進攻清流。文朋督促士兵加固城墻和堡壘以防御,衣不解帶。沒幾天,其他地方到盜寇接踵而來。百姓被困沒有辦法支,愿意出錢議和。文朋不答應,堅守了十來天盜寇才退去。到冬天,盜寇又來進攻,他們潛伏沖向城東龍津橋。進入度橋幾乎一半你,守橋的百姓退縮。文朋奮勇,帶頭沖在前鋒,率領百姓驅殺盜寇。賊寇畏懼文朋敢死,一下子退避了,城賴以保全。可惜他 耿介正直不被時人接受,就掛冠而去。百姓認可他御災捍患的功勞,建祠報答他的功德。
劉光奕 歸善人。嘉靖年間出任。為人明察秋毫,百姓不敢欺瞞。有鑒別事物的眼力,所推薦提拔的都是知名人士。裴恭靖居第一,伍給諌居其二,第三就是華容令,地四就算新城令,第五就宿遷令了。以后他們的功名事業,都如其選授官職的次序一樣。
桑大協 常州人。隆慶年間任職。才能與識別力開通而賢明,為人隨和不拘禮節,看待縣里的事像自己家的一樣。悲哀戶口的虛假增報,馬上申請免除三千多的丁額。百姓享受到他的恩賜,立了生祠祭祀他。
翟廷策 東莞人,進士。英明果斷敏捷果斷,喜歡爭論,不服從上司號令。申請對有爭議的田畝重新丈量,他自己日夜到實地勘測,虛加的錢糧全部淘汰;丈量多出的田畝,重新申報詳情做出變更。增筑城堡,永稱官民兩利。提倡建設縣學,東南位適宜建塔。雁塔落成后,果然在科舉制鄉試中應了以第一名被錄取,自己給塔作銘文。南山萬壽寺毀壞很久,他重新建起。鄰近接壤的安砂不斷吞食,各里頑固不服從教化,做了很多分條陳述意見的文書使之畏懼服從。庚子年分校福建試院,泉士都是名流。辛丑年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績,竟因為丈量田畝的事,記載評為浮躁,百姓像慈母被奪走一樣。
蔣育馨 長洲人,舉人。清正耿直警朗,管理縣里的事像自己家事一樣。出入就坐兩肩扛的小轎子,路上也不大聲喝斥制止閑人行走。連城縣令徐大化,是從中秘西臺出任官職的。提議把他們連城縣的定額之外的錢糧稅款分攤給其他縣,七個縣都.應而不置可否。只有清流竭力要求,獨不委屈服從。隨后六個縣都各自引清流的例子向上申訴,很快就停止了攤派,大家都非常感激他。前面翟廷策縣令詳細規劃過筑城的問題,但議而未果。蔣育馨更加積極勸說鼓動,相互交往協助而有所成就。添設倉庫,調整驛站地址,增高城樓,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年景干旱,他進行禹步禱告馬上就有下雨反應,百姓高興地唱起歌,他自己撰寫了《靈雨記》。每月初一十五日,從子日到亥日到儒學教學生,親自幫助修整字句。回家吃飯就督促幾個孩子讀書,讀書聲音傳出官署外。戊辰科第五名的蔣燦,就是他的二兒子,清廉官吏的后代本來就應該這樣。
方兆麟 金華人。由選貢萬歷年間任職。和顏悅色,易于接近慈祥和善,不事明辨,百姓不忍心欺騙他。公干之暇余就登山臨水,安適自得地賦詩娛樂。
楊大名 江夏人。憑借舉人在天啟年間任職。興利除害,鋤強抑奸。六年考核期滿,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交相推薦,有精能的美譽。他關于“捐租引泮,設計平糶”,百姓感到特別切合實際。離開后百姓還思念他。
讀后:
讀清流道光縣志(卷之四 官職志 明知縣宦績2)
劉光奕13歲喪父,發奮讀書。嘉靖三十七年(1558)舉人,授福建布政司泉州府同安縣教諭。以優異的才能升任汀州府清流縣知縣。為官清廉,勤于政事。重視人才,培育出裴應章、伍可受兩進士。升任南京鳳陽府亳州知州。后因水士不服、母親年邁辭職歸家。晚年九次召集家鄉賢達共修丙辰惠州府志。惠州知府徐以卿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翟廷策,明萬歷十年舉人,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授福建清流縣知縣。他為官清廉,為人正直,并因此得任鄉試同考官。翟廷策最后因為積勞成疾,病逝于浙江武康知縣任上。
蔣育馨字明瑯,榜名茂才,號連城,一號皆我。隆慶元年(1567)中舉人,時年僅18(虛)歲,但十上京城考進士均未中,后改名育馨,選為福建省汀州府清流縣知縣。后回鄉。卒年六十有二,身無余財,所著有《文章正體》等。崇祀滄浪亭五百名賢祠,贊語是:“化孚閩俗,誠格甘霖;清流棠蔭,遺愛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