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先說結論:沒有!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健康的胖子,大家就別心存僥幸了,趕緊努力減肥吧。
但是,這個結論太過簡單粗暴,這里面存在很多值得一說的細節。下面我就來說說這些細節,從中找出幾個最容易混淆大家視線的魔鬼。
首先需要澄清一個概念,那就是胖子的定義。衡量一個人是否肥胖的一個最常用的指標叫作“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就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比如一個人身高1.8米,體重80公斤,他的BMI就是24.7。一般認為BMI在18.5~24.9為正常,25~30為超重,30以上為肥胖。
用BMI來鑒別胖子雖然簡單,但有三個明顯的問題。
第一是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種族的判斷標準應該是不一樣的,不能搞一刀切,可惜我至今沒有看到一個完整的校正表,可以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對BMI進行校正。
第二是沒能把脂肪和肌肉區分開來,因為肌肉比脂肪重很多,所以肌肉多的人BMI會偏高,卻不能歸到胖子的陣營里。
第三是無法體現出脂肪分布模式的差別。堆積在腹部的脂肪是最差的,而堆積在臀部和大腿上的脂肪則沒有那么糟糕,需要區別對待。
話雖如此,BMI仍然是醫學界最常用的指標,因為身高體重最容易測量,而一般人的肌肉量也不足以影響數據的準確性,除非你是個健美運動員。
其次需要明確健康的定義。健康不等于不得病,也不等于生活質量高,但和這兩者密切相關。其中生活質量太難定量,我們姑且將其簡化為個人形象與運動能力。絕大部分的胖子在這兩方面都要比相同條件的瘦子差一些,除非你是個相撲運動員。這一點我就不展開說了,各位自己去體會。
除此之外,過大的體重對膝蓋和脊椎也很不友好,還容易睡覺打鼾,甚至引發睡眠呼吸暫停。這些都是胖子們的宿命,除非減肥,否則很難改變。
說到疾病,最可怕的無疑是癌癥。胖子們更容易患癌癥,原因和脂肪細胞導致的慢性炎癥有關,這是目前最流行的解釋。但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一位研究人員通過一項實驗給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解釋,他認為既然癌癥就是細胞內的DNA發生突變導致的,那么在DNA的突變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細胞的總數越多,出現一個癌變細胞的概率也就越大。換句話說,胖子們之所以更容易得癌癥,純粹就是因為他們體內的細胞數量要比瘦子們的更多。
這個解釋目前尚存爭議,但不管怎樣,數據是不會撒謊的。根據最新的研究統計,全球大約有1/5的癌癥與肥胖有關,包括腎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和直腸癌在內的13種癌癥的發病率都會隨著體重的增加而顯著增高。
除了癌癥,至少還有200種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和肥胖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就拿大家目前最關心的新冠肺炎來說,肥胖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容易引發重癥的因素之一,其危害程度僅次于患有基礎病的高齡老人,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不過,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一提到肥胖的健康隱患,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和新陳代謝相關的癥狀,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科學術語稱之為“代謝癥”。但是,這方面的爭議反而是最大的,因為大部分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幾個各項代謝指標均正常的“健康的胖子”。
科學研究證實了大家的觀察。2008年出版的《內科學檔案》中曾經刊登過一篇論文,調查了美國胖子們的身體狀況,發現有一半的各項基礎代謝指標均屬正常,而被歸類于“重度肥胖”的人群當中也有1/3屬于這種情況。相比之下,有1/4的美國瘦子卻表現出明顯的“代謝癥”癥狀。如果不看體形,只看指標,這些瘦子和得病的胖子沒有差別。
2010年1月出版的《內分泌與代謝研究動態》雜志刊登了一篇論文,為上述觀察提供了一個解釋。論文作者認為人體脂肪并不是“代謝癥”的罪魁禍首,反而是人體的保護神。正是因為脂肪細胞儲存了大量脂肪,使之沒有擴散到血液中去,這才保護了人體免遭“代謝癥”的危害。
原來,“代謝癥”的真正病因是擴散到血液中的血脂分子,這些脂肪分子能夠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導致慢性炎癥反應。慢性炎癥反應可不是好東西,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于炎癥狀態,就會誘發多種疾病,“代謝癥”只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就是前面提到過的癌癥。
從這個解釋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吃下了等量的脂肪,前者可以迅速將其轉入脂肪細胞儲存起來,避免其擴散到血液之中,而后者反而會因為脂肪細胞不足,任由其擴散到血液之中,引發“代謝癥”。
可問題在于,瘦子們之所以瘦,很大原因就在于他們的脂肪攝入量通常要比胖子們低很多,所以我們只能得出結論說瘦子們并不一定比胖子們更健康,卻不能因此而認為胖子們會永遠保持健康,因為儲存在體內的脂肪總是會泄漏到血液中去的。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科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分析了2521名志愿者在這20年里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結果發現一開始就很胖的那些人雖然有的指標還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項指標下降得非常快。一開始體重正常的那些人的各項指標雖然也有下降,但下降幅度遠低于那些胖子。于是英國科學家得出結論說,“健康的胖子”只是暫時現象,他們的身體狀況遲早會變得很糟糕。
這個結論得到了更多研究的支持。目前的主流意見傾向于認為,雖然瘦子們的新陳代謝指標不一定比胖子們的更好,但胖子們的健康狀況遠比瘦子們的不穩定,很容易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生活環境的變化而迅速惡化。
歸根結底,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健康的胖子,減肥還是必要的。但是,凡是減過肥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有多么困難,所以這個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瘦不下來。如果你屬于其中的一員,千萬別破罐子破摔,因為只要你堅持運動,健康飲食,作息規律,還是有可能讓自己的新陳代謝指標回歸正常的。只要你做到了這一點,起碼暫時不用擔心“代謝癥”,這是個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