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于中國,歷史最久,被雅稱為“飲中君子”。因此,中國人也最擅長將“情趣”二字用于茶藝。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就曾經說過:“只要一壺茶,中國人走到哪里都是快樂的。” 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也是如此,不像日本茶道具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總之,“有清茶一杯,便可隨遇而安”。
茶起源于中國,至今已有將近5000年的歷史。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人是飲茶習慣的首創者,因此可以說,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象征符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茶藝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有人曾把茶比喻為“佳人”,成熟中體現高貴,去除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安靜、舒暢、自然地流淌在心里、眼里……其色、其香、其韻,都值得你細細品味。在紛繁的現代都市中,還生命一些平和與淡泊,以東方人獨有的方式,在縷縷茶香中享受閑情與散漫,這正是茶世界所能帶給我們的。縷縷茶香,是一種過濾心情的力量,稀釋心中久久的郁積,讓整顆心輕松起來!
我國茶藝始于唐代,由茶圣陸羽所提倡。我國的茶藝精神以“美健性倫”見長:美即美律,治茶時態度從容,連貫而下,能顯示優美的旋律,造成最佳氣氛;健是健康,為治茶之大本,茶質要好,水質亦要佳;性為“養性”,品茗時,由清靜中培養靈性,持之以恒并了悟禪理,為修身之佳法;倫則是說茶猶如橋梁,可和睦人際關系,增進情感交流。
敘說茶藝
茶藝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從長期的飲茶實踐過程中,根據茶的特性及與飲茶緊密相關的飲茶環境、茶具配置、沖沏技能、品飲藝術等入手,再結合地方風俗、文化特點,總結出的一套飲茶禮法。它代表了茶主人對茶文化的理解,或是主人、客人間的親和與敬重。茶藝也被稱做是飲茶生活的藝術化,有關專家曾說:茶藝,歸根結底是一種泡茶與品茶的學問,是如何享用一杯茶的藝術。全國各地現在比較有名的茶藝代表如陜西仿唐宮廷、上海仿清文人、云南三道茶、福建烏龍茶、浙江龍井茶、湖南擂茶、江西禪茶、山西五臺山佛茶等。在采訪過程中,我們就有幸與現場觀眾一起,欣賞了一段美妙絕倫的烏龍茶茶藝表演,看茶藝小姐如何通過一系列優美的動作詮釋杯中的一縷茶香。
茶藝的表演形式很獨特,備好一方茶席、一張茶幾、一套茶器,茶藝師就可以進行表演了。茶藝小姐先逐一介紹茶具,接著邊翻動十指,動作靈巧地提壺舉杯,邊用甜軟的語調念出一道道烏龍茶茶藝的程序:焚香靜氣,活煮甘泉;孔雀開屏,葉嘉酬賓;大彬沐淋,烏龍入海……每一道程序的名稱都文雅得如同從古書中翻出來一般,聽在我們耳里別有一番滋味。
茶藝表演的泡茶順序其實與平常無異,只是茶藝重在“藝”字,因而帶有濃厚的表演意味,演繹的動作相比較之下也略顯夸張。但也就是那翹起的蘭花指,揮動手臂時那圓潤的曲線才使茶藝與平常的泡茶方式區分開來,一招一式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將茶湯倒入聞香杯后,茶藝小姐耍雜技般一個“鯉魚翻身”的動作,有急有緩,柔中帶剛,三個手指卷成優美的雀首狀,看得觀者大呼妙哉。
飽覽茶藝表演美妙景象的同時,我們也認真傾聽著茶藝小姐對整個過程的詳細解說。據茶藝小姐介紹,在茶藝表演中,泡茶的每一道程序都有其特定的內涵。比如將茶海中的茶湯快速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中的動作稱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當茶海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將巡回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征著向嘉賓行禮致敬,在民間,這道程序稱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而令我們驚嘆的“鯉魚翻身”一式則借助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鯉魚翻身越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的寓意。茶藝表演最后,茶藝小姐往客人杯中各斟了七分滿的茶湯,余下三分是謂情誼,這又是中國茶文化的另一特殊內涵了。
怎樣選茶
要喝好茶,首先就得選好茶葉。茶葉種類繁多,但基本的挑選都是從“色、香、味、形”入手。
看色澤 包括外觀的色澤及湯色。新茶色澤一般都清新悅目。外觀顏色應以純而亮為好,雜而暗為次;茶葉的湯色以明亮清晰為優,暗而深為劣。
看茶形 各種茶葉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征,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鑒別方法,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為好,粗、枯、短者為次;條形茶以條索緊細、圓直、勻齊者為好,粗糙、扭曲、短碎者為次;顆粒茶以圓滿結實者為好,松散塊者為次。
聞香氣 新茶一般都有新茶香。好的新茶,茶香格外明顯。如新綠茶聞之有悅鼻的香氣,質量越高的茶葉,香味越濃郁撲鼻。口嚼或沖泡,綠茶發甜香為上,如聞不到茶香或者聞到一股青澀氣、焦煳氣則不是好新茶。
品茶味 新茶湯色澄清而香氣足,陳茶則湯色變褐、香味差。就綠茶來說,質量好的綠茶口感略帶苦澀,飲后又口感鮮甜,且回味越久越濃。
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