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講現代數碼攝影,丟掉各種配置帶來的差異。曝光方式都是一樣的,都離不開光圈 快門 感光度。這個也是攝影最基礎的知識點,無論你是學校攝影老師講課,亦或者網課學習,都繞不開這三個東西,那光圈 快門 感光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對照片拍攝的影響到底是什么呢,讓我用一系列的實拍圖來慢慢和你說。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數值表示。
對于已經制造好的鏡頭,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形,并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
光圈大小
光圈的作用在于決定鏡頭的進光量。在快門不變的情況下:
F后面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比較亮,焦平面越窄,主體背景虛化越大;
F后面的數值越大,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畫面比較暗,焦平面越寬,主體前后越清晰。
作用
1.能調節進入鏡頭里面的光線的多少,舉例來說:家養的小貓,白天的瞳孔總是縮成一條線,到了晚上,就自動地打開成為一個圓孔。所以,同樣道理,在拍照時,光線強烈,就要縮小光圈,光線暗淡,就要開大光圈。也就是說F值越小的相機(其他參數不變),越有利于夜景拍攝。
旋轉鏡頭上的調節環或者數碼相機機身上的旋鈕,就是用來調節光圈大小的。
2.光圈是決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小(光圈值大),景深深,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淺!舉例來說:患有近視眼的朋友,不戴眼鏡的話,總是習慣性地瞇起眼睛看東西,這樣往往看得清楚一些,套用攝影的術語,這就叫做:縮小光圈(瞳孔),增加景深!
快門是攝像器材中用來控制光線照射感光元件時間的裝置。
定義
快門是照相機用來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時間的機構。是照相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結構、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機檔次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范圍越大越好。秒數低適合拍運動中的物體,可輕松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不過當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車水馬龍,快門時間就要拉長,常見照片中絲絹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門才能拍出來。
速度
快門速度單位是“秒”。專業135相機的最高快門速度達到1/16000秒。常見的快門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等。相鄰兩級的快門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我們常說相差一級。如1/60秒比1/125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即1/60秒比1/125秒速度慢一級或稱低一級。
(上下兩圖分別是快門簾打開與關閉的區別)
感光度,又稱為ISO值,是衡量底片對于光的靈敏程度,由敏感度測量學及測量數個數值來決定,最近已經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化。對于較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曝光更長的時間以達到跟較敏感底片相同的成像,因此通常被稱為慢速底片。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稱為快速底片。無論是數位或是底片攝影,為了減少曝光時間,相對使用較高敏感度通常會導致影像質量降低(由于較粗的底片顆粒或是較高的影像噪聲或其他因素)。
看完上面的介紹是不是稍微清楚了一點呢
我們先來說光圈,既然說光圈控制著進光量,來看看是怎么體現的。設定ISO與感光度恒定,圖片按順序分別是 F/5.6 F/8.0 F/13 F/22 的區別,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畫面越明亮,光圈越小,畫面越昏暗
F/5.6
F/8.0
F/13
F/22
度娘也講了,光圈還控制著景深,景深是什么意思呢,說白了就是背景的虛化效果。景深淺說明虛化明顯,背景自然模糊:景深深說明虛化不明顯,背景自然清楚。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下面是關于大小光圈的不同景深變化,按順序分別是F/5.6 F/8.0 F/13
F/5.6
F/8.0
F/13
可以看出來背景的路飛因為景深的變化變得越來越清楚了。按道理來說F/5.6算不上大光圈,但是依舊能產生一定的虛化效果。(順便提一下)這就要說到影響景深的第二個因素:拍攝距離。拍攝距離對景深的影響還是很明顯的,如果背景離被攝物很近那就產生不了什么虛化,反之背景離被攝物的距離遠的話,同等光圈,背景虛化會更加明顯。舉個例子,下圖這是我的拍攝參數,以上是拍出來的虛化效果,看完應該心里有個底。
被攝物與相機鏡頭前段大約58CM
被攝物高約16CM
被攝物距背景路飛約16CM
那更大的光圈虛化效果是怎么樣的呢,感受一下F/1.4的大光圈虛化。
這是在凳子上拍的,幾個鏡頭離得不是很遠,卻依然有很好的虛化效果,這就得益于F/1.4的大光圈了,(所以一般大光圈的鏡頭又被稱為人像鏡頭,就是因為大光圈可以產生很好的虛化效果)。
不過不同的光圈控制的還不僅僅是景深和進光量,實際上,不同的光圈對畫質也有所影響,由于數碼單反鏡頭中的鏡片由凹,凸透鏡組成,根據鏡頭的光學特性,當使用鏡頭的最大和最小光圈時,照片的成像質量都會產生不同的下降。一般說來,鏡頭最大光圈的成像質量往往不堪理想,而稍微小一檔的光圈在成像質量上就會提高很多。通常,數碼單反鏡頭的最佳成像質量最佳光圈為F8或F11,比它們更大或更小的光圈,成像質量逐漸降低。所以也有“F8下無狗頭”的說法,無論什么素質的鏡頭,F8到F11光圈是都是最佳畫質,所以F/8又被稱為最佳光圈。
兩圖分別為F/32 與F/8,放大看畫質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講完光圈,再來講一下快門,快門控制曝光時間,什么意思呢,說白了就是相機的感光元件COMS與光接觸的時間,打開快門門簾快門開始曝光,關閉快門門簾曝光結束。曝光所花的時間就叫做快門速度。和光圈一樣,快門也影響著畫面的曝光也就是明亮程度,區別其實也簡單。舉個例子:把曝光過程比喻成水龍頭接水的過程,光圈就是控制著水流的大小,接水的時間就是快門曝光速度,最后誰能接多少水(曝光量),是由光圈和快門共同決定的。
不同的快門速度帶來的影響又是什么呢,先說曝光影響。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越慢,進光量越多,畫面自然越亮。下圖分別為快門速度1/60 1/30 1/10 0.7 S 的區別。
快門還影響著什么呢?那就是畫面穩定性,以上圖片都是上架拍攝,所以看不出抖動,以下是手持拍攝,分別為快門速度1/125 1/60 1/30 1/10 0.5 1S。
0.5
1
1/125S到1/30S還勉強不抖 1/10S直接垮掉。因為曝光速度慢,曝光時間長,手持難免抖動就會導致畫面不穩定,1/60S的快門一般都不會抖,所以1/60S又被稱為安全快門。快門就差不多講到這,后面講的感光度和前面講的光圈這兩個參數的改變都會多多少少影響畫質,三者中只有改變快門不會對畫質有所影響。
接下來講感光度(ISO),這個比較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對光線越敏感,畫面自然越亮,反之亦然。以下感光度分別為 100 200 500 1600 3200。
500
1600
3200
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畫面越亮。為了保持畫面穩定,攝影師往往會把快門時間設置的稍快一些,如果畫面還不夠亮就會增大光圈,如果還不夠亮,就只能拉高ISO了。看起來ISO挺有用的,大多時候調整ISO可以解決曝光不足的尷尬,不過相對的,ISO越高,畫面噪點也會增多,讓畫面變得“不干凈”。
兩圖分別是ISO100和ISO3200,很明顯,ISO100的畫面比ISO3200的純凈多了!
光圈 快門 ISO三者共同組成了曝光三要素,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都是在這三種參數的組合下得到的。總所周知,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正確理解曝光,是踏進攝影大門的第一步,那什么是正確的曝光呢,和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致,基本就是準確曝光了,亮于我們所看到的就是過曝,而比我們看到的暗就是欠曝了。(這里提一下,攝影還要后期,我們拍攝的照片都是可以進行后期處理的,圖片會記錄下相機拍下的細節,稍微欠曝的照片后期可以調整會正常曝光,但是曝光過度的照片就還原不了了,相機記錄不了高亮畫面的細節)。
咳咳,到此結束,希望我的文章對你理解曝光有所幫助。
ps:附上拍攝環境(記住M檔才可以同時調整三個參數哦)
攝影 / 排版 / 文案 :小趙同學
排版指導:小鄧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