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巧克力中有哪些成分?
巧克力最初來源于中美洲熱帶雨林中野生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
多酚
可可是目前多酚含量第四大的植物(前三都是調味品…但你不可能一次性吃100g丁香八角的對吧?)多酚被認為具有潛在的消炎和抗癌作用,可以保護身體細胞抵抗自由基,有助于心血管保護,減緩細胞氧化,有助于預防動脈硬化和心臟病。多酚中的類黃酮物質對骨骼有正向影響,尤其對于青少年的縱向骨骼發育有好處,但過多的糖類負面影響可能會抵消,所以對于骨骼健康的關注,吃低糖的巧克力吧。
咖啡因和茶堿
可可中的咖啡因含量非常低,咖啡因能刺激中樞神經和血管系統,有些副作用,如緊張、失眠和焦慮。但可可中的咖啡因含量非常低,以至于不用考慮這些情況啦!當然,與此同時,咖啡因作用于人體的益處,比如增加腦力表現、刺激胃液產生,消除疲勞等,也會相對低一點。
大麻素和苯乙胺
雖然名字都很唬人,其實嘛,內源性大麻素,母乳中也有,跑步時候也會產生,結構和大麻醇十分相似,帶來快感、激發積極情緒。苯乙胺(PEA),在你墜入愛河的時候,腦中也會大量分泌。因為劑量其實很少,所以沒有上癮風險。
20世紀末,研究人員發現巧克力會促進苯乙胺(PEA)的分泌。苯乙胺的主要作用是神經興奮,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臉頰發紅……戀愛的感覺?所以,巧克力帶給人們戀愛的感覺,是真的有科學依據。
內啡肽和血清素
巧克力讓人快樂,是真的。也是暫時的。
可可促進腦中釋放血清素、多巴胺、內啡肽等。這幾個都是讓身體感到愉悅的化學成分。簡單解釋下幾種物質作用機制的差別:
多巴胺:中腦緣獎勵機制的主要神經受體,去甲腎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體,可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血流量,對周圍血管有輕度收縮作用,升高動脈血壓。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快樂滿足,增加興奮感。
內啡肽:可以消除不快樂感和其他負面情緒,運動也可以產生。
神經遞質血清素:讓人感到鎮靜和放松。其實感覺更多來源于其中的糖類:單糖能夠直接增加血液中血清素的水平,從而改善了情緒。抑郁癥患者的血清素含量通常較低。或者回憶一下你看完《2001: A Space Odyssey》時候的感受。
一家叫做Black Dog的機構對于3000名臨床抑郁癥患者的調查中,他們在抑郁時候,對于食物渴望的占比54%,其中90%的人都想要巧克力。一方面因為真的有部分提升情緒的作用,一方面因為人們潛意識里認為它可以改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