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近年來唯一一位獲準退休的院士,現(xiàn)年已經(jīng)90歲的秦伯益院士在談到自己退休的決定時,大笑說道:“我很慶幸當年堅持退休。”
盡管目前院士已實行退休和退出制度,但在十幾年前院士還是終身制,不能退休,而秦伯益院士卻堅持申請退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自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處走走看看,不枉此生。
2005年,72歲的秦伯益院士被獲準退休,退休后秦院士基本做了2件事,旅行和寫書。
秦院士一直信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甚至從1994年就開始計劃周游全國。退休后,他把我國37個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的景點,20個世界地質(zhì)公園,110個歷史文化名城,187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首批30個國家遺產(chǎn)全部游遍,完成了心中的夙愿。
關于養(yǎng)老生活,秦院士談到看過的一本書《養(yǎng)老,你指望誰?》,書里列舉了多種養(yǎng)老方式,例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姆、組織、社會等,最后分析的結果是,養(yǎng)老的根本還是要靠自己。
首先,要有好的心態(tài)。很多社會地位很高、經(jīng)濟情況很好的人,到了晚年卻不幸福;而一些經(jīng)濟條件一般的普通百姓,活得很愉快,他們的差別就在于心態(tài)。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為老年生活做好準備,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活得瀟灑舒坦,活得有尊嚴。
其次,自己過得好,才是好。人心不平,主要還是想要的太多,人家有,就想要。學會說“我不需要”,就可以擺脫很多煩惱。到了老年,就要不慕榮利,不相攀比,發(fā)揮個性,自己過得好,才是真的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比如旅游,就能讓你在游覽風景之時開闊眼界,收獲健康的體魄和充實的內(nèi)心。
再次,老年人不必自苦。很多老年人經(jīng)過了革命的歷練,一輩子省吃儉用,什么都為了兒女,覺得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一輩子肩負重擔,晚年也不能為自己活。而外國人認為賺錢就是為了花錢,工作則是為了更好地休息,兒女成年后各自生活,相安無事。老年人還是要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學會放手,不必過于擔心。
最后,老年人要懂得享受孤獨。孤獨并不可怕,懂得享受孤獨,同樣可以獲得快樂。蘇東坡曾寫過“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很多大文學家、大科學家的不朽之作都是在孤獨時創(chuàng)作出來。孤獨時可以擁有廣闊的思想空間和不受干擾的心靈之地。
我們既要強調(diào)社會關心老人,更要強調(diào)老人自己關心自己。不論在任何境遇之中,都要能夠樂其所樂,甚至苦中作樂。做到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便能無處而不樂,無時而不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