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浚縣大伾山,因其位于縣城東邊,所以周邊的人們都叫它東山。大伾山與太行山雖然有近百里的距離,但據考證它仍是太行山的余脈,它的面積僅有1.66平方公里,相對地面也就高出70多米。然而就在此山的東坡上卻有座著名石佛,石佛比他住的樓房還要低許多成了人們的奇談,因此人們總是從遠方慕名而來看究竟。(李剛)
石佛坐落在大伾山半山腰兩條交匯的路口處,外地人弄不明白的“八丈佛爺七丈樓”面東背西,黃河以前流經這里,他一直注視著前面的黃河故道。
大伾山大佛開鑿于十六國后趙時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它高22.29米,其開鑿年代比樂山大佛還早400多年,高度比龍門大佛還高出5米。
石佛是外地游人必來之地,每天都有上千人來此觀看石佛。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內一些專家一致認定,浚縣大石佛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一軀大型摩崖造像,因而,坯山大佛也成為了國家級一級重點保護文物。
關于大佛的身世之謎近年來受過國、內外各大媒體,聯合文物專家考察組跟蹤報道,來的人們更希望知道樓比石佛還低2米的原因。
石佛的手和腳的面積都可以供四個人坐上面打牌,在此文物被保護以前,常有當地的小孩兒在這里打撲克。
我們還是來揭秘一下'八丈佛爺七丈樓'吧,對于外地人沒有看過大佛全貌的人來說,人人覺得奇怪。我用無人機拍俯拍了一張大佛,照片中你會發現大石佛底部低于樓房底座兩米多,所以佛爺雖然住在樓里,個頭兒卻比樓高。
每當天氣不佳,或特殊日子,石佛前面的院子里就會免費供游客吃大鍋菜,聽說最多的一回有3000人一起午飯。 #今日頭條攝影大賽#@李少白 #光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