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浪
蘇軾的一首詞,人稱:“結尾一句拯救了整篇詞”,被后世千古傳誦
上學的時候,課本上總是少不了各個大詩人、詞人的作品。老師總會告訴我們要去背誦并且還要進行賞析。當我們跟著老師的指引,慢慢的解析出詩詞的含義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那些詩詞大家們心底深處的感想。
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見過一篇篇包含著不同意義的詩詞。就拿宋詞來說,有的氣勢豪放,而有的卻溫潤委婉。詞就是當時的文人們傳遞自己心情的重要手段。有的是用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抑郁,有的則說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有的抒發出對生活的不滿,有的則體現出超脫世外的輕松。所以,讀著一首首的詞,也讓我們能看到面對生活時不同的態度。
詞中的句子長短不一,便于歌唱。也算是古人們消遣的手段。詞發展的巔峰在宋朝,所以我們常聽到宋詞一說。在那個朝代,一個個偉大的詞人相繼誕生了。不同的流派也在那時同時地綻放出自己的風采。
豪放派的氣勢讓我們贊嘆,婉約派的細膩也讓我們感到舒適。不同的詞有著專屬自己的不同的感情。作為那個年代的大詞人蘇軾,他的詞有的氣勢豪放,有的超脫曠達。但是無不將心中的情感在詞中表達的淋漓盡致。
想想那《水調歌頭》中的對家人的想念,愿他們安好的濃郁感情。人稱:“結尾一句拯救了整篇詞”,被后世千古傳誦。有人說這首詞初次讀時感到平淡,再讀就能找到其中新奇的地方,三讀便可稱為經典了。
它就是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整首詞不像其他的送別詩一樣的滿是凄涼,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敘事的方式來平淡的表達出送別的情景。無不體現出作者的曠達。
而這首詞的最后一句被稱作是拯救了整首詞的一句。這最后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都是一樣匆忙的旅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其中的一員。逆旅二字在以前就有用于比喻人生短促的意思。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我們偉大詞人蘇軾的境界。他將人生看淡,用一顆超脫的心去看外界的紛擾。這種心境讓我們敬佩。
蘇軾一生并不是順風順水。他的一生也有很多失意的時候,貶官看起來像是尋常小事一樣,多次發生在他的身上。他沒有讓那些算計他的人得意,這種超然的心態就是對這些麻煩的回應。他不會嘆命運不公,而是恬淡的接受現實。這可不是尋常人能夠做到的。
就像這句話說的一樣,人生本就短促,而我們也只是匆匆過客中的一員。所以我們何必被眼前的失意絆住腿腳,發現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不才是我們需要努力去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