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唐宋詩詞賞析 11卷(9—11卷)選入83篇詩詞 折盡梅花,難寄相思

清人周濟、劉熙載、陳延焯、譚獻、馮煦、況周頤、王國維、陳洵等論唐宋人詞,語多精當。惟所論概屬總評,非對一詞作具體之闡述。近人選詞,既先陳作者之經歷,復考證詞中用典之出處,并注明詞中字句之音義,誠有益于讀者。至對一詞之組織結構,尚多未涉及。各家詞之風格不同,一詞之起結、過片、層次、轉折,脈絡井井,足資借監。詞中描繪自然景色之細切,體會人物形象之生動,表達內心情誼之深厚,以及語言凝練,聲韻響亮,氣魄雄偉,一經釋明,亦可見詞之高度藝術技巧。簡釋唐詞五十六首,宋詞一百七十六首。小言詹詹,意在于輔助近日選本及加深對清人論詞之理解。

目錄:

唐宋詞簡釋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唐宋詞簡釋卷九

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游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雙鴛響,廊葉秋聲。宮裹吳王沈醉,倩五湖倦容,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

此首游靈巖詞。起從遠望點靈巖。“幻蒼崖”三句,吊館娃官。“箭徑”兩句,吊采香徑。“時□”兩句,吊響□廊。換頭,承上吊古之意,言吳王以沈醉而亡國,范蠡以獨醒而全身。“問蒼波”以下,空際轉身,將吊古及身世之感盡融入景中。前月所言館娃官、采香徑、饗□廊,俱巳化為烏有,只有山青水碧,亂鴉盤空而已。末句,更轉一境,亦“更上一層樓”之意,與起句相應。全篇波瀾壯闊,筆力奇橫。

踏莎行

潤玉籠綃,檀櫻倚扇。繡圈猶帶脂香淺。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應壓愁鬟亂。午夢千山,窗陰一箭。香瘢新褪紅絲腕。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

此首感夢之作。上片夢端午時家人睡情,下片夢后之感。起三句,寫睡時之容姿。次兩句,寫睡時之服飾。換頭,言夢醒之迷惘。“香瘢”句,設想家人此際之瘦損。“隔江”兩句,以目前凄涼之景色結束。晚江風雨,菰葉蕭蕭,雖非秋亦若秋也。全篇綴語農密,以“夢”釣勒,而末以疏淡語收,至覺瞥動。

黃孝邁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銷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空尊夜泣,青山不語,殘照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搖蕩湘云。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第、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

此首抒羈旅之感,上下片作法皆是即景生情。上片由聞入情,下片由見人情,文筆婉妙。時近清明,聞翠禽已銷魂,而黃昏清歌更不堪聞。“欲共”兩句,自為呼應,韻致最勝。“念楚鄉”三句,揭出旅況。換頭宕開,實寫眼前所見之青山殘照。湘水湘云,境既空闊,情亦凄悲。“天長”兩句,嘆相見無期。“誰與溫存”與“甚時重見”兩問,有淺深之別。末句,總申愁情,與白石之“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結法相同。

無名氏 青玉案

年年社日停針線。怎忍見、雙飛燕。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落日解鞍芳草岸。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此首寫游子飄零,語淺情探。起兩句,從時序、景物□述。“怎忍見”句,含凄無限。“今日”數句,點明所處之境地,“已”字、“猶”字呼應,倍見沈痛。換頭,寫在外實況。春衫著破,無人縫綻,可見飄零之久與獨處之哀。“落日”數句,更以景色拱染情事。三層遞下,寫足游子內心之苦悶。語極疏朗,情殊可憫。

劉辰翁 蘭陵王 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裹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途客屢回顧。斜日未能渡。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此首題作送春,實寓亡國之痛。三片皆重筆發端振起,以下曲折述懷,哀感彌深。“秋千外”三句,承“無路”,寫出一片凄迷景色。“依依”句,頓宕。“漫憶”數句,大筆馳驟,嘆當年之繁華已無覓處。第二片,歷數春之燕與杜鵑,以襯人之傷春。第三片,嘆故國好春,空余神游。末言人生流落之可哀。

寶鼎現

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彩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還轉盼、沙河多麗。混漾明光連邸第。廉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里。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腸斷竹馬兒□,空見說、三千樂指。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又說向、燈前擁髻。暗滴□珠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裹。

此首鋪寫當年月夜游賞之樂,而一二字句鉤勒今情,即覺興衰迥異,凄動心目。第一片,極寫當年游人之眾、樓臺之麗與歌舞之盛。第二片,更記當年燈片交輝之美。第三片,回憶舊游,恍如一夢,燈前想像,不禁淚墜。

周 密 高陽臺 送陳君衡被召

照野旌旗,朝天車馬,平沙萬里天低。寶帶金章,尊前茸帽風欺。秦關汴水經行地,想登臨、都付新詩。縱英游、疊鼓清笳,駿馬名姬。酒酣應對燕山雪,正冰河月凍,曉隴云飛。投老殘年,江南誰念方回。東風漸綠西湖岸,雁已還、人未南歸。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

此首送陳君衡北上,兼有豪俠俊逸之勝。起寫途景,氣概頗大。次寫途情,胸次亦壯。一路飲酒賦詩,笳鼓暄暄,且有名姬相伴,寫來何等風流曠達。換頭,設想遠去冰雪之域。“投老”兩句,自傷無人顧念。“東風”兩句,嘆人去不歸。著末備致□念之意,殊覺真摯。

玉京秋 長安獨客,又見西風、素月丹楓,凄然其為秋也,因調夾鍾羽一解。

煙水闊。高林弄殘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韻,銀床飄葉。衣濕桐陰露冷,采涼花、時賦秋雪。嘆輕別。 一襟幽事,砌蟲能說。客思吟商還怯。怨歌長、瓊壺暗缺。翠扇恩疏,紅衣香褪,翻成消歇。骨西風,恨最恨、閑卻新涼時節。楚簫咽。誰寄西樓淡月。

此首感秋而賦。起點晚景,次寫夜景。“嘆輕別”三句,入別恨。下片,承別恨層層深入。“客思”兩句,恨客居之無俚。“翠扇”兩句,恨前事之消歇。“□骨”兩句,恨時光之迅速。末揭出凄寂之感。

曲游春

禁煙湖上薄游,施中山賦詞甚佳,余因次其韻。蓋平時游舫,至午后則盡入裹湖,抵暮始出斷橋,小駐而歸,非習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極擊節余“閑卻半湖春色”之句,謂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東風外,□暖絲晴絮,春思如織。燕約鶯期,惱芳情偏在,翠深紅隙。漠漠香塵隔。沸十里、亂弦叢笛。看晝船、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柳陌。新煙凝碧。映廉底宮眉,堤上游勒。輕暝籠寒,怕梨云夢冷,杏香愁冪。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滿湖、碎片搖花,怎生去得。

此首記游湖情景,自午至夜,次序井然。初寫湖上風光;次寫湖上花繁,與湖上笙歌之盛;再次寫湖上游舫之實況。換頭,寫堤上游人之眾。“輕瞑”三句,記晚寒人歸。“歌管”兩句,記湖上入夜之岑寂。末以月湖空蒙境界作結。通體精練,詞采音響交勝。

花 犯 水仙花

楚江湄,湘娥再見,無言灑清淚。淡然春意。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凌波路冷秋無際。香云隨步起。漫記得,漢宮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寫怨更多情,騷人恨,枉賦芳蘭幽芷。春恩遠,誰嘆賞、國香風味。相將共、歲寒伴侶,小窗靜、沈煙熏翠被。幽夢覺,涓涓清露,一枝燈影裹。

此首上片寫花,下片寫人惜花,輕靈宛轉,韻致勝絕。起寫花之姿容,繼寫花之內情,后寫花之豐神。換頭以下,惜花無人賦,花無人賞。“相將共”以下,拍到己身。上是花伴人,下是人賞花,將人與花寫得繾綣纏綿,令人玩味不盡。

卷十一

蔣 捷 賀新郎

夢冷黃金屋。嘆秦箏、斜鴻陣裹,素弦塵撲。化作嬌鶯飛歸去,猶認紗窗舊綠。正過雨、荊桃如菽。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薹、涌起彈棋局。消瘦影,嫌明燭。鴛樓碎瀉東西玉。問芳蹤、何時再展,翠釵難卜。待把宮眉橫云樣,描上生綃晝幅。怕不是、新來妝束。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此首感舊詞,極吞吐之妙。發端言夢冷塵撲,是一凄極境界。“化作”兩句,承上言箏聲,仍扣住舊境,語甚奇警。“正過雨”句,頓住,點雨景。“此恨”四句,嘆世局改移,令人恨極而瘦。換頭,傷舊游難尋。“待把”二字,與“怕不是”呼應,詞筆曲折,言描畫倩影不能逼肖也。“彩扇”兩句,再用曲筆,言知音已杳,物是人非也。末以美人自喻,倍見孤臣遲暮之感。

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晝。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麈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但夢裹隱隱,鈿車羅帕。吳□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此首元夕感賦。起六句,極力□染昔時元夕之盛況。“蕙花”兩句,寫月光;“春風”四句,寫燈光,中間人影、簫聲,盛極一時。“而今”二字,陡轉今情,哀痛無比。時既非當時之時人亦非當時之人,故無心閑賞元夕。換頭六句,皆今夕冷落景象,反應起六句盛時景象。人悄燈殘,此情真不堪回首。“吳□”以下六句,一氣舒□,言我自傷往,而人猶樂今,可笑亦可嘆也。

張 炎 高陽臺 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廉: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此首西湖春感,沈哀沁人。“接葉”三句,平起,點明地時景物。“能幾番”兩句,陡轉,嘆盛時無常,□動之至。“東風”兩句,自為開合,寄慨亦深。“更”字進一層寫景,“萬綠”八字,寫足湖上春盡,一片慘淡迷離之景。換頭承上,提問燕歸何處。“但”字領兩句,嘆春去、燕去,繁華都歇。“見說”兩句,以鷗之愁襯人之愁。“無心”兩句,實寫人之愁態。江山換劫,閉門醉眠,此心真同槁木死灰矣。末以撇筆作收,飛花、啼鵑,徒增人之愁思,故不如不聞不見也。

渡江云 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一廉鴆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猶記得、當年深隱,門掩兩三株。愁余。荒洲古溆,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燈孤。長疑即見桃花面,甚近來、翻笑無書。書縱遠,如何夢也都無。

此首傷離念遠。起寫倚樓所見遠景,次寫倚樓所見近景。“新煙”兩句,念及西湖風光之好。“猶記得”兩句,念及舊居之適。下片抒情,純以詠嘆出之。“愁余”四句,嘆己之飄流無定。“空自覺”兩句,嘆已之日愈銷減。“長疑”兩句,嘆別久無書。末句,軌無書反請無夢,層層深婉。

八聲甘州

辛卯歲,沈堯道同余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并寄趙學舟。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 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此首追念北游寄懷故人之作。起兩句,記當年北游之豪情。“傍枯林”三句,記北游之地。五句一氣直下,氣象蒼莽。“短夢”兩句,折到南歸,無限酸辛。“一字”兩句,使題葉事賦愁更深換頭,言堯道別去之落寞。“折蘆花”五句,極寫凄寂無人之感與念遠之切。收處與稼軒之“斜湯煙柳”句意相同。舉友朋聚散、家國興衰之感,并收入此結句也。

解連環 孤雁

楚江空晚。悵離裙萬里,□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漫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會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晝廉半□。

此首詠孤雁。“楚江”兩句,寫雁飛之處。“自顧影”三句,寫雁落之處。“離群”、“顧影”,皆切孤雁。“寫不”兩句,言雁寄相思,寫出孤雁之神態。“料因循”兩句,用蘇武雁足系書事,寫出人望雁之切。換頭,言雁聲之悲。“想伴侶”三句,懸想伴侶之望己。“暮雨”兩句,言己之望伴侶。末以雙燕襯出孤雁之心跡。

月下笛 孤游萬竹山中,閑門落葉,嵇恩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裹,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無語。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此首起句不平,飄然而至,記個人今日之孤游。“寒窗”兩句,忽折入,記舊時同游之人。“連昌”兩句,記山中夜雨之感。“漫驚回”兩句,記山中無眠之苦。換頭,傷歸遲。“天涯”兩句,傷羈旅。因人不在,而憶及同游;因而難聽,而不能安眠;因歸遲,而感羈旅。一氣貫下,步步扣緊。“只愁”兩句,揭出□人之意,與篇首呼應。末承上設想故人之清高,不改初志。

王沂孫 天 香 龍涎香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采鉛水。汛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紅瓷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一縷縈廉翠影,依稀海天云氣。幾回□嬌半醉。剪春燈、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尊前舊風味。漫惜余薰,空篝素被。

此首詠龍涎香,上實下虛,語語凝練,脈絡分明,旨意當有寄托。“孤嶠”三句,言龍涎產地。“汛遠”三句、言采之制香。“紅盞”兩句,言焚香之具與香之形狀。“一縷”兩句,寫香氣散漫。此上片將香之始末俱已寫盡。下片乃提空另寫,逆入舊事。“幾回”兩句,憶昔日焚香之時;“更好”兩句,憶昔日焚香之地。“荀令”兩句,跌轉今情,純學白石“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句法。末以惜香之意作結。

眉 嫵 新月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廉掛秋冷。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云外山河,還老桂花舊影。

此首,上片刻畫新月,下片就月抒感。起三句,寫新月極細,“新痕”、“淡彩”、“初暝”,皆不能分毫移動,一“漸”字傳神亦佳。“便有”三句,用李端詩意,言人拜新月。“畫眉”兩句,體會新月似離恨。“最堪愛”兩句,更特寫新月之美。換頭句,縱筆另開,詞旨悲憤。新月難圃,即寓金甌難整之意。“太液池”兩句,吊月懷古,不盡凄惻。“故山”兩句轉筆,望明月之圓。末句,拍合上句,傷心月照山河,余恨無窮。

齊天樂 蟬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漫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此首詠蟬,蓋詠殘秋哀蟬也。妙在寄意沈痛,起筆已將哀蟬心魂拈出,故國滄桑之感,盡寓其中。“乍咽”三句,言蟬之移棲,即喻人之流徙。“西窗”三句,怪□之弄姿揭響,即喻人之醉夢。“鏡暗”兩句,承“怪”字來,傷□之無知,即喻人之無恥,真見痛哭流涕之情矣。換頭,嘆盤移露盡,蟬愈無以自庇,喻時易事異,人亦無以自容也。“病翼”三句,寫□之難久,即寫人之難久。“余音”三句,寫□之凄音,不忍重聽,即寫人之宛轉呼號,亦無人憐惜也。末句,陡看盛時之情景,振動全篇。太白《越中□古》有「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詩,蓋上極盛而下極哀,而此則上極哀而下極盛,反剔一句,亦自警動。

長亭怨慢 重撾中庵故園

泛孤艇、東皋過遍。尚記當日,綠陰門掩。屐齒莓苔,酒痕羅袖事何限。欲尋前跡,空惆悵、成秋苑。自約賞花人,別后總、風流云散。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凄婉。

此首過故園有感。起處敘事,用直起□。“尚記”兩句,即逆入,回憶前游之地。“屐齒”兩句,回憶前游之人。“欲尋”兩句,承上言地已改觀。“自約”兩句,承上言人已分散。換頭宕開,嘆人去之遠。“天涯”兩句,嘆人不歸來。“望不盡”兩句,嘆盛時難再。末言花落園空,無限傷感。

卷十二

孫光憲謁金門

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白紆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只。

此首寫飄泊之感與相思之苦。起兩句,即懊恨百端,沈哀入骨。“白紆”兩句,記去揚州時之衣服,頗見瀟灑豪邁之風度。下片換頭,自寫江上流浪,語亦沉痛。末兩句,更說明孤棲天涯之悲感。通篇入聲韻,故覺詞氣遒警,情景沈郁。

鹿虔扅 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此首暗傷亡國之詞。全篇摹寫亡國后境界,有《黍離》、《麥秀》之悲。起三句,寫秋空荒苑,重門靜鎖,已足色淇涼。“翠華”三句,寫人去無蹤,歌吹聲斷,更覺黯然。下片,又以煙月、藕花無知之物,反襯人之悲傷。其章法之密,用筆之妙,威喟之深,實勝后主“晚涼天靜月華開”一首也。“煙月”兩句,從劉禹錫“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化出。、“藕花”句,體會細微。末句尤凝重,不啻字字血淚也。

李 景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傅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此首直抒胸臆,清俊宛轉。其中情景融成一片,已不能顯分痕跡。首句“手卷真珠”平平敘起,但所以卷廉者,則圖稍釋愁恨也,故此句看似平淡,實已含無限幽怨。次句承上,凄苦尤甚,蓋欲圖消恨,而恨依然未銷也,兩句自為開合。下文更從“依前春恨”句宕開,原恨所以依然未銷者,則以廉外落花,風飄無主耳;花落無主,人去亦無主,故見落花,又不禁引起悠悠遐思矣。換頭,承“思悠悠”來,一句遠,一句近,兩句亦自為開合,所思者何,云外之人也,云外之人既不至,云外之信亦不至,其哀傷為何如。“丁香”句,又添出雨中景色,花愈離披,春愈闌珊,愁愈深切矣。“回首”兩句:別轉江天茫茫之景作結,大筆振迅,氣象雄偉,而悠悠此恨,更何能己。通首一氣蟬聯,刀揮不斷,而清空舒卷,跌宕昭彰,洵可稱詞中神品。

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此首秋思詞。首兩句,從景物凋殘寫起,中間已含有無窮悲秋之感。“遼與”兩句,觸景傷情,拍合人物。“不堪看”三字,筆力千鈞,沈郁之至,較之李易安“人比黃花瘦”句,誠覺有仙凡之別。換頭,別開一境,似斷實連,一句遠,一句近,作法與前首同。夢回細雨,凝想人在塞外,悵惘已極,而獨處小樓,惟有吹笙以寄恨,但風雨樓高,吹笙既入,致笙寒凝水,每不應律,兩句對舉,名雋高華,古今共傅。陸龜蒙詩云“妾思正如簧,時時望君暖”,中主詞意正用此;而少游“指冷玉笙寒”句,則又從中主翻出。或謂玉笙吹徹,小樓寒侵,則非是也。末兩句承上,申述悲恨。“倚闌干”三字結束,含蓄不盡。”

李 煜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 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蓑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碗。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此首詠佳人口。起兩句,寫佳人口注沈檀。“向人”三句,寫佳人口引清歌。換頭,寫佳人口飲香醪。末三句,寫佳人口唾紅茸。通首自佳人之顏色服飾,以及聲音笑貌,無不描葦精細,如見如聞。

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此首寫江南盛時官中歌舞情況。起言紅日已高,點外景。次言金爐添香,拙衣舞皺,皆官中事。換頭承上,極寫宴樂。金釵舞溜,其舞之盛可知;花蕊頻嗅,其醉之甚可知。末句,映帶別殿簫鼓,寫足處處繁華景象。

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此首亦寫江南盛時景象。起敘嬪娥之美與嬪娥之眾,次敘春殿歌舞之盛。下片,更敘殿中香氣氤氳與人之陶醉。“歸時”兩句,轉出踏月之意,想見后主風流豪邁之襟抱,與“花間”之局促房攏者,固自有別也。

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晝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此首寫小周后事。起點夜景,次述小周后匆遽出官之狀態。下片,寫相見相憐之情事,景真情真,宛轉生動。“奴為”兩句,與牛給事之“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同為狎呢已極之詞。他如“潛來珠鎖動,驚覺鋃屏夢”,“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諸詞,亦皆實寫當日情事也。

望江南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混輕塵。忙殺看花人。

此首寫江南春景。“船上”句,寫江南春水之美,及船上管弦之盛。“滿城”句-寫城中花絮之繁,九陌紅塵與漫天之飛絮相混,想見寶馬香車之暄,與都城人士之狂歡情景。末句,揭出傾城看花。方可見江南盛時上下酣嬉之狀。

望江南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盧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此首寫江南秋景,如一幅絕妙圖畫。“千里”句。寫秋來江山之寥廓,與四野之蕭條。“□花”句,寫遠岸蘆花之盛,與孤舟相映,情景兼到。末句,寫月下笛聲,尤覺秋思洋溢,凄動于中。孤舟,見行客之悲秋;笛聲,見居人之悲秋。張若虛詩云“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亦兼寫行客與居人兩面。后主詞,正與之同妙。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此首即景生情,妙在無一字一句之雕琢,純是自然流露,豐神秀絕。起點時間,次寫景物。“砌下”兩句,即承“觸目”二字寫實。落花紛紛,人立其中;境乃靈境,人似仙人。拂了還滿,既見落花之多,又見描摹之生動。愁腸之所以斷者,亦以此故。中主是寫風裹落花,后主是寫花裹愁人,各極其妙。下片,承“別來”二字深入,別來無信一層,別來無夢一層。著末,又融合情景,說出無限離恨,眼前景,心中恨,打并一起,意味深長。少游詞云:“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到盡還生。”周止庵以為神來之筆,實則亦襲此詞也。

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廉幛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此首由景人情,寫出人生之煩悶。夜來風雨無端,秋聲颯颯,此境己令人愁絕,加之燭又殘,漏又斷,傷咸愈甚矣。“起坐不能平”句,寫盡抑郁塞胸,展轉無眠之苦。換頭,承上抒情,言舊事如夢,不堪回首。末兩句,寫人世茫茫,眾生苦惱,尤為沉痛。后主詞氣象開朗,堂廳廣大,悲天憫人之懷,隨處流露。王靜安謂:“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言良然。

望江南

多少恨,咋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此首憶舊詞,一片神行,如駿馬馳扳,無處可停。所謂“恨”,恨在昨夜一夢也。昨夜所夢者何?“還似”二字領起,直貫以下十七字,實寫夢中舊時游樂盛況。正面不著一筆,但以舊樂反襯,則今之愁極恨深,自不待言。此類小詞,純任性靈,無跡可尋,后人亦不能規摹其萬一。

望江南

多少淚,斷瞼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此首直揭哀音,凄厲已極。誠有類夫春夜空山,杜鵑啼血也。斷臉橫頤,想見淚流之多。后主在汴,嘗謂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正可與此詞印證。心事不必再說,撇去卞層;鳳笙不必再吹,又撇去一層。總以心中有無窮難言之隱,故有此沈憤決絕之語。“腸斷”一句,承上說明心中悲哀,更見人間歡樂,于己無分,而□延殘喘,亦無多日。真傷心垂絕之音也!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會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此首后主北上后追賦之詞。上片,極寫當年江南之豪華,氣魄沈雄,實開宋人豪放一派。換頭,驟轉被虜后之凄涼,與被虜后之憔悴。今昔對照,警動異常。“最是”三句,忽憶當年臨別時最慘痛之事。當年江南陷落之際,后主哭廟,宮娥哭主,哀樂聲、悲歌聲、哭聲合成一片,直干云霄,寧復知人間何世耶:后主于此事,印象最深,故歸汴以后,一念及之,輒為腸斷。論者謂此詞凄愴,與項羽拔山之歌,同出一揆。后主聰明仁恕,不獨篤于父子昆弟夫婦之情,即臣民官娥,亦無不一體愛護。故江南人聞后主死,皆巷哭失聲,設齋祭奠。而宮娥之入掖庭者,又手寫佛經,為后主資冥頑。方可見后主感人之深矣。

搗練子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廉攏。

此首聞砧而作。起兩句,敘夜間庭院之寂靜。“斷續”句,敘風送砧聲,庭愈空,砧愈響,長夜迢迢,人自難眠,其中心之悲哀,亦可揣知。“無奈”二字,曲筆逕轉,貫下十二字,四層含意。夜既長,人又不寐,而砧聲、月影,復并赴目前,此境凄迷,此情難堪矣。揚升庵謂此乃(鷓鴣天)下半闋。然平仄不合,楊說殊不可信。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釣。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遺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此首寫別愁,凄惋已極。“無言獨上西樓”一句,敘事直起,畫出后主愁容。其下兩句,聱山后生所處之愁境。舉頭見新月如鉤,低頭見桐陰深鎖,俯仰之間,萬感縈懷矣。此片寫景亦妙,惟其桐陰深黑,新月乃愈顯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換頭三句,深刻無匹,使有千絲萬縷之離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斷,理還亂”,則離愁之紛繁可知。所謂“則是一般滋味”,是無人嘗過之滋味,惟有自家領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嘗之滋味,自與常人不同。心頭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說則無從說起,且亦無人可說,故但云“別是一般滋味”。究竟滋味若何,后主且不自知,何況他人于此種無言之哀,更勝于痛哭流梯之哀。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此首傷別,從惜花寫起。“太匆匆”三字,極傳驚嘆之神。“無奈”句,又轉怨恨之情,說出林花所以速謝之故。朝是雨打,晚是風吹,花何以堪,人何以堪,說花即以說人,語固雙關也。「無奈」二字,且見無力護花,無計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憐愛之情,躍然紙上。下片,明點人事,以花落之易,觸及人別離之易,花不得重上故枝,人亦不易重逢也。“幾時重”三字輕頓;“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長東,喻人之必然長恨,語最深刻。“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悶之義蘊。此與“此外不堪行”,“腸斷更無疑”諸語,皆以重筆收束,沈哀入骨。

虞美人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晝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此首憶舊詞。起點春景,次入人事。風回柳綠,又是一年景色,自后主視之,能毋增慨。憑闌脈脈之中,寄恨深矣。“依舊”一句,猛憶當年今日。景物依稀,而人事則不堪回首。下片承上,申述當年笙歌飲宴之樂。“滿鬢”句,勒轉今情,振起全篇。自摹白發窮愁之態。尤令人悲痛。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此首思故國,不假采飾,純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起句兩問,已將古往今來之人生及己之一生說明。“故國”句開,“覺來”句合,言夢歸故國,及醒來之悲傷。換頭,言近況之孤苦。高樓獨上,秋晴空望,故國杳杳,銷魂何限一“往事”句開,“還如”句合。上下兩“夢”字亦幻,上言夢似真,下言真似夢也。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廉閑不卷,終日誰來。金劍已沈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瑤殿影,空照秦淮。

此首念秣陵。上片,白書凄清狀況,哀思彌切。起兩句,總括全篇。“秋風”一句,補實上句難排之景。秋風裊裊,苔蘚滿階,想見荒涼無人之情,與當年“春殿嬪娥魚貫列”之盛較之,真有天淵之別。“一桁”兩句,極致孤獨之哀。后主入汴以后之生活,于此可見。換頭,自□當年之意氣,都已銷盡。“晚涼”一句,點月出。“想得”兩句,因月生威,悵望無極。另影室照秦淮,畫出失國后之慘淡景象。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奉水向東流。

此首咸懷故國,悲憤已極。起句,追維往事,痛不欲生;滿腔恨血,噴薄而出:誠《天問》之遺也。“小樓”句承起句,縮筆吞咽;“故國”句承起句,放筆呼號。一“又”字慘甚。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一時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滿,苦痛未盡,仍須偷息人間,歷盡磨折。下片承上,從故國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問答語,吐露心中萬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讀。通首一氣盤旋,曲折動湯,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浪淘沙

廉外雨潺潺。春意闌跚。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裹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此首殆后主絕筆,語意慘然。五更夢回,寒而潺潺,其境之黯淡凄涼可知。“夢裹”兩句,憶夢中情事,尤覺哀痛。換頭宕開,兩句自為呼應,所以“獨自莫憑闌”者,蓋因憑闌見無限江山,又引起無限傷心也。此與“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同為悲憤巳極之語。辛稼軒之“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亦襲此意。“別時”一句,說出過去與今后之情況。自知相見無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兩句,即承上申說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盡矣,花落盡矣,春歸去矣,而人亦將亡矣。將四種了語,并合一處作結,肝腸斷絕,遺恨千古。

馮延巳 采桑子

花前失卻游春侶,獨自尋芳。滿目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林間戲蝶廉間燕,各自雙雙。忍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

此首觸景咸懷,文字疏雋。上片,逕寫獨游之悲,笙歌原來可樂,但以無人偕游,反增凄涼。下片,因見雙蝶、雙燕,又興起己之孤獨。“綠樹”句,以景結,正應“滿目悲涼”句。

喜遷鶯

宿鶯啼,鄉夢斷,春樹曉朦朧。殘燈吹燼閉朱櫳。人語隔屏風。香已寒,燈已絕。忽憶去年離別。石城花雨倚江樓。波上木蘭舟。

此首寫曉來夢覺之所思。上片點景。起三句,言啼鶯驚夢,廉外樹色朦朧夫辨。“殘燈”兩句,寫廉內之殘燈、殘香猶在,人語分明。下片,言燈絕香寒之際,忽憶去年故鄉送別之情景,宛然在目,故不禁凄動于中。

清平樂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廉高卷。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此首純寫景物,然景中見人,嬌貴可思。初寫雨后油滿,是閣外遠景:次寫柳院燕歸,是閣前近景。人在閣中間眺,頗具蕭散自在之致。下片,寫倚闌看月,微露悵蔗。看末,寫風振羅衣,芳心自警。通篇俱以景物烘托人情,寫法極高妙。

三臺令

南浦。南浦。翠鬢離人何處.當時攜手高樓。依舊樓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傷心雙淚。

此首懷人詞。南浦別離之處,今空見其處,而入則不知何往矣。“當時”句逆入,回憶當年之樂。“依舊”句平出,慨嘆今日之物是人非。末句,即流水而抒真情,語極沈看。其后小晏云“樓下分流水聲中,有當日憑萵淚”;李清照云“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疑眸”;稼軒云“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皆與此意相合。

范仲淹 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此首,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界,即畫亦難到。下片,觸景生情。“黯鄉魂”四句,寫在外淹滯之久與鄉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兩句拍合。“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酒入腸化淚亦新。譚復堂評此首為“大筆振迅”之作。予謂此及[御街行]、[漁家傲]諸作皆然也。又此首曰:'化作相思淚';[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淚';[漁家傲]曰:'將軍白發征夫淚',三首皆有'淚',亦足見公之真情流露也。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幛裹。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此首,公守邊日作。起敘塞下秋景之異,雁去而人不得去,語己凄然。'四面'三句,實寫塞下景象,蒼茫無際,令人百感交集。千嶂落日,孤城自閉,其氣魄之大,正與“風吹草低見牛羊”同妙。加之邊聲四起,征人聞之,愈難為懷。換頭抒情,深嘆征戰無功,有家難歸。“羌管”一句,點出入夜景色,霜華滿地,嚴寒透骨,此時情況,較黃昏日落之時,尤為凄悲。末句,直遣將軍與三軍之愁苦,大筆疑重而沈痛。惟士氣如此,何以克敵制勝?故歐公譏為“窮塞主”也。

御街行

粉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廉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此首從夜靜葉落寫起,因夜之愈靜,故愈覺寒聲之碎。「真珠」五句,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年年今夜”與“夜夜除非”之語,并可見久羈之苦。“長是人千里”一句,說出因景□人之情。下片即從此生發,步步深婉。[蘇幕遮]末句,猶謂酒入愁腸始化淚,而此則謂酒未到已先成淚,情更凄切。“殘燈”兩句,寫屋內黯淡情景,與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傷感。末三句,復就上句申說。陳亦峰所謂“淋漓沈著”者,此類是也。

張 先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廉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此首不作發越之語,而自然韻高。中間自午至晚,自晚至夜,寫來情景宛然。首因聽[水調]而愁,因愁而借酒圖消,然愁重酒多,遂致沈醉。迨沈醉既醒,眼看春去,又引起無窮感傷。“送春”四句,即寫春去之感。人事多紛,流光易逝,往事則空勞回憶,后期則空勞夢想,撫今思昔,至難為□。“沙上”兩句,寫入夜凄寂景象。“云破”句,寫景靈動,古今絕唱。“重重”四句,寫夜深人靜,獨處廉內,又因風起而念落花,仍回到惜春送春之意。李易安“應是綠肥紅瘦”句,亦□此,然太蓍跡,并不如此語之蘊藉有味矣。

青門引

乍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樓頭晝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途過秋千影。

此首與[天仙子]同為子野韻勝之作。首敘所處之境,已極悲涼。時節則近清明,所居則寂寞庭軒,氣候則風雨交加、冷暖不定。人處此境,情何以堪,故于對花飲酒之際,又不禁勾起去年傷春之病。謂“風雨晚來方定”,可見沈陰不開,竟日凄迷;謂“又具去年病”,可見羈恨難消,頻年如此。換頭兩句,寫夜境亦幽寂,忽為角聲吹醒,自不免百端交集,感從中來。“那堪”兩句,兼寫情景。明月送影,真是神來之筆。而他人歡樂之情,一經對照,更覺愁不可抑。

漁家傲

巴子城頭青草暮。巴山重疊相逢處。燕子占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塘水瀾舟難渡。天外吳門清□路。君家正在吳門住。贈我柳枝情幾許。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此首和詞,疏蕩有韻。起記相別之處,次記別時之景。“杯且舉”兩句,述勸酒之情。下片,答謝贈別者之情意,尤為深厚。

晏 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會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首諧不鄰俗,婉不嫌弱。明為懷人,而通體不看一懷人之語,但以景襯情。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現時景象,記得與昔時無殊。天氣也,亭臺也,夕陽也,皆依稀去年光景。但去年人在,今年人杳,故驟觸此景,即引起離索之感。“無可”兩句,虛對工整,最為昔人所稱。蓋既傷花落,又喜燕歸,燕歸而人不歸,終令人抑郁不歡。小園香徑,惟有獨自徘徊而已。余味殊雋永。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此首為傷別之作。起句,嘆浮生有限;次句,傷別離可哀;第三句,說出借酒自遣,及時行樂之意。換頭,承別離說,嘹亮入云。意亦從李嶠“山川滿目淚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說明懷念之深。末句,用唐詩意,忽作轉語,亦極沈痛。

清平樂

紅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廉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此首上片抒情,下片寫景,一氣舒倦,語淺情深。“紅□”兩句,述思念衷曲。“鴻雁”兩句,悵無從寄□。下片,但寫遙山綠波,而相思相望之情,其何能已。“人面”句,從崔護詩化出。

清平樂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 一枕小窗濃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此首以景緯情,妙在不著意為之,而自然溫婉。“金風”兩句,寫節候景物。“綠酒”兩句,寫醉臥情事。“紫薇”兩句,緊承上代寫醒來景象。庭院蕭條,秋花都殘,疑望斜陽映闌,亦無聊之極。“雙燕”兩句,既惜燕歸,又傷人獨,語不說盡,而韻特勝。

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此首述相思之情。起句點春景。次句言人去。“樓頭”兩句,寫人去后之□境,凄楚不堪,而綴語亦精練無匹。下片,純用白描,直抒胸臆,作意自后主詞“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來。但覺忠厚之至,而無絲毫怨懟。

踏莎行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晝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此首為送行之作,足抵一篇《別賦》。起兩句言餞別。“香塵”句言別去,香塵己隔,而猶回面,極見繾綣不忍之意。“居人”兩句,一寫去者,一寫送者,兩兩對照,情景如見。換頭一氣蟬聯,因行舟已依波轉,故必登樓望之。但轉瞬更遠,即登樓望之,亦不得見,只余斜陽映波,徒教人目斷魂銷也。“無窮”兩句,說出人雖不見,而心則隨人俱遠,無時或己。通體自送別至別后,以次描摹,歷歷如畫。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薹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翠葉藏鶯,珠廉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醍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此首通體寫景,但于景中見情。上片寫出游時郊外之景,下片寫歸來后院落之景。心緒不寧,故出入都無興致。起句,寫郊景紅稀綠遍,已是春事闌珊光景。“春風”句,似怨似嘲,將物做人看,最空靈有味。“翠葉”三句,寫院落之寂寞。“爐香”句,寫物態□極靜極。“一場”兩句,寫到酒醒以后景象,渾如夢寐,妙不著實字,而閑愁可思。

浣溪沙

小閣重廉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醍人散得愁多。

此首寫池閣景物,清圓宛轉,筆無點塵。起句,寫閣內燕入;次句,寫閣外花落;第三句,寫闌影入池,美境如畫。換頭,寫風生,寫雨滴。末句,總束全詞,補出池閣盛宴,與人散后之愁情。此詞二、三、五、六句之第五字皆用入聲,其他用雙聲之處亦頗多,如閣過千、花紅好回荷、廉落闌涼、莎疏散皆是,可見大晏嚴究聲音之一斑。

韓 縝 鳳簫吟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繡幃人念遠,暗垂珠露,泣送征輪。長行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銷魂。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輕裙。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裹,緩步香茵。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遍綠野,嬉游醉眼,莫負青春。

此首詠草,實則借草以抒別情。篇中句句有草,句句有人,寫來自然拍合,情韻悠漾。起首寫陌上一片芳草,巳鎖離愁,是來時情景。“陌上初熏”句,即用江文通“陌上草熏”語。“繡緯”三句,寫草之神,垂露如淚,泣送征輪,是去時情景。“長行”兩句,更以云水襯草,寫遠人所歷之境。“但望極”兩句,又折回閨中人之悵望,用《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語。下片“銷魂”三句,追思昔游,逆入。“池塘”句,用謝靈運“池塘生春草”詩。“恁時”三句,空想將來,蕩開。“朱顏”兩句,縮筆,意從劉希夷詩“年年歲崴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化出。末兩句,又蕩開,與“朱顏”兩句呼應。勸人不必因草而感傷,但以及春嬉游為宜,含意頗厚。

宋 祁 木蘭花

東城漸覺風光好。谷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云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此首隨意落墨,風流閑雅。起兩句,虛寫春風春水泛舟之適。次兩句,實寫景物之麗。綠楊紅杏,相映成趣。而“鬧”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氣貫注,亦是勸人輕財尋樂之意。

歐陽修 采桑子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缸。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廉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靜。通篇于景中見情,文字極疏雋。風光之好,太守之適,并可想像而知也。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首,上片寫行人憶家,下片寫閨人憶外。起三句,寫郊景如畫,于梅殘柳細、草薰風暖之時,信馬徐行,一何自在。“離愁”兩句,因見春水之不斷,遂憶及離愁之無窮。下片,言閨人之悵望。“樓高”一句喚起,“平蕪”兩句拍合。平蕪已遠,春山則更遠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則人去之遠,不能目□,惟存想像而已。寫來極柔極厚。

蝶戀花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廉海燕雙飛去。滿恨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此首,情緒亦寓景中。“六曲”三句,闌外景:“誰把”兩句,廉內景。闌外楊柳如絲,廉內海燕雙棲,是一極富麗極幽靜之金屋。而鈿箏一聲,驟驚雙燕,又是靜中極微妙之興象。下片,“滿眼”三句,因而而引起惜花情緒。“濃睡”兩句,因夢而引起惱鶯情緒。鎮日凄清,原無歡意:方期睡濃夢好,一晌貪歡,偏是鶯語又驚殘夢,其惆悵為何如耶。譚復堂評此詞如“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可謂善會消息矣。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廉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此首寫閨情,層深而渾成。首三句,但寫一華麗之深院,而人之矜貴可知。“玉勒”兩句,寫行人游冶不歸,一則深院凝愁,一則章臺馳騁,兩句射照,哀樂畢見。換頭,因風雨交加,更起傷春□人之情。“淚眼”兩句,毛稚黃釋之曰:‘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觀毛氏此言,可悟其妙

蝶戀花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此首寫閨情,如行云流水,不染纖塵。起兩句,自設間笞,已見凄惋。“日日”兩句,從“惆悵”來,日日病酒,不辭消瘦,意更深厚。換頭,因見芳草、楊柳,又起新愁。問何以年年有愁,亦是恨極之語。末兩句,只寫一美境,而愁自寓焉。

蝶戀花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裹無尋處。

此首傷離念遠,筆墨入化。句首以問起,問人去何處?“忘了”兩句,言春將暮,而人猶不歸,怨之至,亦傷之至。“百草”兩句,復作問語,問人牽系誰家,總以人不歸來,故一問再問。換頭,因見雙燕,又和淚問燕可逢人,相思之深、悵望之切,并可知已。末兩句,揭出愁思無己之情,即夢裹亦無尋□,纏綿悱惻,一往情深。

木蘭花

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此首寫別恨,兩句一意,次第顯然。分別是一恨。無書是一恨。夜聞風竹,又攪起一番離恨。而夢中難尋,恨更深矣。層層深入,句句沈著。

浣溪沙

湖上朱橋響晝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此首寫湖上景色。起記橋上車馬之繁。“溶溶”兩句,寫足湖水之美,一碧無塵,春云浸影,此景誠足令人忘返。下片,言游絲縈客,啼烏喚人,更有無限情味。末句,點明日斜不得不歸,又頗有惆悵之意。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晝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此首記泛舟之樂。起記堤上游人之眾;次記堤下春水之盛;“綠楊”句,記臨水人家之富麗。下片,觸景生感,寓有及時行樂之意。

少年游

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此首詠草詞。吳虎臣謂“君復、圣俞二詞,皆不及也。”首從憑闌寫起。“晴碧”一句,實寫草色無際。“千里”句,就空間說;“二月”句,就時間說;“行色”句,點出愁人之意。換頭,用謝靈運、江淹詠草故實。“那堪”兩句,深入一層,添出黃昏疏雨,更令人苦憶王孫游衍也。

柳 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驤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起三句,點明時地景物,蓋寫未別之情景,已凄然欲絕。長亭已晚,雨歇欲去,此際不聽蟬鳴,已覺心碎,況蟬鳴凄切乎。“都門”兩句,寫餞別時之心情極委婉。欲飲無緒,欲留不能。“執手”兩句,寫臨別時之情事,更是傳神之筆。“念去去”兩句,推想別后所歷之境。以上文字,皆郁結蟠屈,至此乃凌空飛舞。馮夢華所謂“曲處能直,密處能疏”也。換頭,重筆另開,嘆從來離別之可哀。“更那堪”句,推進一層。言己之當秋而悲,更甚于常情。“今宵”兩句,逆入,推想酒醒后所歷之境。惝恍迷離,麗絕凄絕。“此去”兩句,更推想別后經年之寥□。“便縱有”兩句,仍從此深入,嘆相期之愿難諧,縱有風情,亦無人可說,余恨無窮,余味不盡。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隙。草色煙光殘照裹。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首,上片寫境,下片抒情。“佇倚”三句,寫遠望愁生。“草色”兩句,實寫所見冷落景象與傷高念遠之意。換頭深婉。“擬把”句,與“對酒”兩句呼應。強樂無味,語極沈痛。“衣帶”兩句,更柔厚。與“不辭鏡里朱顏瘦”語,同合風人之旨。

采蓮令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一葉蘭舟,便恁急槳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此首,初點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臨別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態。執手勞勞,開戶軋軋,無言有淚,記事既生動,寫情亦逼真。“斷腸”一句,寫盡兩面依依之情。換頭,寫別后舟行之速。“萬般”兩句,寫別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遠景作收,筆力千鈞。上片之末言回顧,謂人。此則謂丹行已遠,不獨人不見,即城亦不見,但見煙樹隱隱而已。一顧再顧,總見步步留戀之深。屈子云:“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收處仿佛似之。

傾 杯

騖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聞岸草、切切蛩吟如織。為憶芳容別后,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沈,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云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此首,上片寫景,下片抒情,脈絡甚明,哀感甚深。起三句,點秋景。“暮雨”三句,記泊舟之時與地。“何人”兩句,記聞笛生愁。“離愁”兩句,添出草蛩似織,更不堪聞。換頭,“為憶”三句,述己之遠別及信之難達。“想繡閣”三句,就對方設想,念人在外邊之苦,語極凄惻。“楚峽”三句,念舊游如夢,欲尋無游。末兩句,以景結束,惆悵不盡。

夜半樂

凍云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度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翩翩過南浦。望中酒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后約丁寧竟何據。慘離□、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此首三片,上片記泛舟所徑;中月記舟行所見;下片抒遠游之感。大氣磅磁,鋪敘盡致。起首,點天氣黯淡,乘興泛舟。“度萬壑”兩句,記舟行之遠。“怒濤”三句,記舟行所遇。“片帆”三句,記舟行之速。中片寫景如畫,皆從“望中”二字生發。霜樹煙村,酒旆閃閃,是遠景;漁人鳴榔,游女浣紗,是近景。下片,.觸景生情,語語深厚。初念拋家飄泊,繼嘆后約無懣,終恨歲晚難歸,沈思千般,故不覺淚下。“到此”以下,皆曲處密處。至“凝淚眼”三句,乃用直筆展開,極疏蕩渾灝之致。

玉蝴蝶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濰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裹,立盡斜腸。

此首“望處”二字,統撮全篇。起言憑闌遠望,“悄悄”二字,己含悲意。“晚景”二句,虛寫晚景足悲。“水風”兩對句,實寫蘋老、梧黃之景。“遣情傷”三句,乃折到懷人之感。下片,極寫心中之抑□。“難忘”兩句,回憶當年之樂。“幾孤”句,言文酒之疏。“屢變”句,言經歷之久。“海闊”兩句,言隔離之遠。「念雙燕」兩句,言思念之切。末句,與篇首相應。“立盡斜陽”,佇立之久可知,羈愁之深可知。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此首亦柳詞名著。一起寫雨后之江天,澄澈如洗。“漸霜風”三句,更寫風緊日斜之境,凄寂可傷。以東坡之鄙柳詞,亦謂此三句“唐人住處,不適如此。”是處四句,復嘆眼前景物凋殘,惟有江水東流,自起首至此,皆寫景。換頭,即景生情。“不忍”句與“望故鄉”兩句,自為呼應。“嘆年來”兩句,自問自嘆,與“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句,同為恨極之語。“想”字貫至收處,皆是從對面著想,與少陵之“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作法相同。小謝詩云:“天際識歸舟”,屯田用其語,而加“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收處歸到“倚闌”,與篇首應。梁任公謂此首詞境頗似“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說亦至當。

王安石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裹,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此首為金陵懷古之詞,以筆力峭勁,為東坡所嘆賞。上片寫金陵之景,下片抒□古之情。“登臨送目”四字,籠照全篇。“正故國”兩句,言時令與天氣。“千里”兩句,言山水之美。“征帆”以下,皆為江天景色。換頭,歷述古今盛衰之感,清空一氣。“門外樓頭”句,用杜牧之“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意。“六朝”句,用竇鞏詩意。“商女”句,用牧之《泊秦淮》詩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彊村語業 【清· 朱祖謀】
十發居士詞集 (民國)程頌萬
夢松風閣詞稿 徐震堮
歷代詞家簡說│七寶樓臺迥不殊—吳文英
【文化】宋詞精選
《婉約詞136首》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剑河县| 任丘市| 克什克腾旗| 读书| 资溪县| 洱源县| 青岛市| 昔阳县| 图片| 保定市| 孟州市| 罗田县| 灵台县| 济源市| 仁怀市| 庆城县| 西畴县| 基隆市| 乌拉特中旗| 安溪县| 诏安县| 海门市| 望奎县| 太湖县| 克山县| 四子王旗| 扎鲁特旗| 绍兴县| 友谊县| 泾阳县| 雅江县| 古丈县| 松滋市| 永泰县| 乡宁县| 马龙县| 永顺县| 乌兰察布市| 子洲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