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也一樣。
那天,我正和孩子一起看直播。
突然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劉秀祥。
有人可能對這個名字還有點陌生。
但要是說14年前,那個背著瘋母上學的大學生,你一定恍然大悟。
時過經年,現在,他的身份,是一名黨的二十大代表。
忽然就有些感慨。
從一個窮苦的山村娃到如今的黨代表。
當我們總是抱怨時代不公、命運不濟的時候。
那個比我們拿著更壞人生劇本的人,卻始終低頭趕路,走到了高處。
今天,我想再寫寫劉秀祥的故事。
希望每一個期待著逆天改命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
2
劉秀祥的前半生,幾乎是地獄模式。
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
母親傷心過度,患上了精神病,失去了自理能力。
哥哥姐姐都因為忍受不了這窮苦的家庭,相繼出走。
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
那年,他10歲,卻已經懂得了生活的重量。
為了養家,還在上小學的他只能一邊上學,一邊打零工、撿廢品。
有空的時候,還會冒險跟著大人去陡峭的山上挖藥材賣錢。
這才能勉強飽腹。
即便幾乎被生活壓垮,劉秀祥也一直沒放棄讀書。
他知道,不讀書,自己一輩子也沒機會走出這個小山村。
沒幾年,學習刻苦的他,憑借全縣第三的成績考上了縣里最好的中學。
可喜悅很快消散,問題接踵而來。
母親不能沒人照看。
但從家里到縣中學要好幾個小時,來回奔波不現實。
劉秀祥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地做了決定:帶著媽媽去縣里上學。
因為交不起學費,他放棄了去重點中學的機會。
而是找到了一家愿意為他免除學費的民辦中學。
沒錢租房子,他就在山上搭了個簡易的窩棚。
白天,他像同齡人一樣,去學校上學。
晚上,他就出門撿廢品。
一周能賺20多元,是他和母親的全部花銷。
后來,他升了高中,學費更貴,離家更遠。
山洞也住不成了。
劉秀祥就靠著假期在工地上干苦力攢下的錢,租了一個豬圈,和母親住了進去。
幾張破舊的塑料布一包,就是他們的新家。
豬圈夏天漏雨,冬天漏風。
但劉秀祥從不覺得苦。
離家前,他曾去父親的墳前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發誓不混出人樣來,絕不回家。
但命運似乎總是不偏愛這個苦難重重的孩子。
高考第一年,他落榜了。
他幾乎崩潰,一度想做傻事。
但當他翻開日記本,突然被自己曾寫下的一句話點醒了:
“當你抱怨你沒有鞋穿時,你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
他想,自己并不是一無所有。
他還有母親,而母親教給了他,不認命。
重新振作起來的他,跑到了一家澡堂,給人搓澡。
搓一個背五塊錢。
他搓了50多天,才賺出了復讀的學費。
生活的確艱難,但它對于一個堅硬的靈魂,卻也無可奈何。
有志者,終不負。
復讀一年后,2008年,劉秀祥成功考上了臨沂師范學院。
他再次背起母親,踏進了大學校園。
3
劉秀祥剛一進大學,就成了名人。
他背著媽媽報道的照片被人拍下,見了報。
一時間,無數人為他的故事動容。
紛紛提出要資助他的想法。
劉秀祥一一謝絕。
他最害怕別人同情。
不是因為自卑。
而是因為他認為一個人,不應該活得可憐,而要活得可敬、可佩。
大學四年,他不僅靠自己賺出了娘倆的全部開銷。
甚至還資助了三個和他同樣家庭困難,上不起學的弟弟妹妹。
大學畢業那年,有企業給他開出了55萬的年薪。
他拒絕了。
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回家。
淋過雨的人,總想著給別人撐傘。
他深知讀書對一個人命運的改變,更深知在貧困的大山深處,還多得是和他一樣處境的孩子。
他們本該有更大的夢,和更遠的未來。
于是,他選擇成為了一名教師。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重返校園,劉秀祥發起了“助學走鄉村行動”。
他常常騎著摩托車,將自己的故事錄入小喇叭。
一次次自揭傷疤,走村串寨勸學。
8年時間,他騎壞了8輛車。
有家長不同意,他就一家一家地勸。
有學生沒錢,他甘愿自掏腰包。
為此,他掏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
從前,有很多企業想花大價錢叫他去做勵志講座。
不愿賣慘的劉秀祥都拒絕了。
后來,他終于點頭。
前提是,你必須要資助我的兩個學生。
8年里,他資助了1900名學生。
數以千計的孩子,在他的資助下,考上了本科。
曾坐在井底看天的他,最后成為了幫別人爬出井外的梯子。
他說:
“我就是要給孩子們一個希望。無論你出生在哪里,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努力讀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幫助孩子們改變命運的他,也完成了自己的逆襲。
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做到了校長。
劉秀祥這一路,實在讓人感慨。
上天給了人苦難,卻也給了人承擔苦難的力量。
每個人生來就在不一樣的起跑線上。
有人光芒萬丈,有人卑微如泥。
但別忘了,我們都同樣擁有一雙可以奮起直追的雙腿。
起點無能為力,但人生的目的地,終究還是要由我們自己寫定。
4
這并不是我第一次寫劉秀祥。
為什么總是寫他的故事?
是因為我覺得他的身上,有一種我們大多數人都缺乏的力量。
就是心若磐石、腳踏實地、埋頭苦干。
我們都夢想著自己有能夠逆襲的一天。
可逆天改命的劇本縱然很爽。
實際上,走過來的每一步,都是刀尖上起舞。
你得咬著牙,流著血,忍著疼,才能走上最寬闊的那條路。
除了劉秀祥,黨的二十大代表上,還有一個我們熟悉的女孩。
曾經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
這個激勵了無數人的貧苦女孩,現在已經成為了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
無論是劉秀祥,還是蘇明娟。
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命運只能決定你的出身,但決定不了你能成為什么樣的人。
逆轉的按鈕,始終只被我們自己掌握。
總有那么一些人,總在不厭其煩地抱怨大環境不好,抱怨時運不濟。
所以一事無成。
我不是完全不認同。
我們的生活,的確因為不可抗力而產生驟變,路也難走了些。
可你也能看到,總有些人,從泥土和風雪中走來。
走到我們面前,讓世界看看。
劉秀祥,董宇輝、龐眾望……
你要知道,再渺小的骨頭里,也有山河。
再卑微的泥土里,也能盛開出花朵。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弱者,茍且生活,只能通過抱怨世界不公,來達到內心平衡。
一種是強者,從不多說,只想著如何去打好手中的每一張牌。
前者淪為平庸,后者大多逆襲。
比起白日做夢式的空談,我更相信一萬小時定律。
沒有意外,沒有巧合,腳踏實地。
只有那勢必實現的決心,才是我們與這個世界抗衡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