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走進李老師的閱讀大課堂,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寫作手法中的結構手法。
分析劃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第5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結構手法又稱結構技巧、結構方法。是文章的骨骼和布局,是為了表現文章內容對材料的組織安排,是對文章形式進行的總體設計。結構一般包含開頭和結尾,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線索和順序四組八個要素。
開頭:
開門見山,干凈利落;介紹背景說明緣由,總領下文,統領全篇。引出下文,抒發感情,渲染氛圍,奠定基調,鋪墊伏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揭示主題,首尾照應,照應文題
結尾:
總結全文,點明主旨,升化感情,照應開頭,照應題目,呼應全文,委婉含蓄,意猶未盡,發人深省,暗示主題。
1、開門見山,
如《一起長大的玩具》的開頭:“忘記了是在哪一年的廟會上,看到了一種通體漆黑的泥玩具,形狀像狗,又像猴,有的像獨角獸,有的像九頭燕,奇禽怪獸,多的是,我一時看得眼花繚亂?!?/p>
開篇直接點明本文的寫作對象是玩具,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注意
這里說的“題”主要是指“標題”而非“主題”或寫出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等,均可起到開篇點題的作用。
2、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有些文章的開頭設疑或提問,往往能起到制造懸念、抓住讀者、激發閱讀興趣的效果。
如宗璞《紫藤蘿瀑布》的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笨此埔痪洳黄鹧鄣脑?,卻能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疑問:“作者為什么會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讀者的心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3、總領全篇,引出下文
有些文章在開頭用簡潔的話語概述全文的總體內容,后文圍繞這一概述從不同方面具體描述,這類文章的開頭即起到了總領全篇并引出下文的作用。
如《只要翻過那座山》的開頭即是此類:“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p>
開頭用一句話總領全文,點明后文。
4.總結全文,升華主旨
部分文章在結尾處從內容、結構或情感的角度對全文進行總結,并通過議論或抒情對文章的主題進一步挖掘,使之更加接近事理的本質。
梁衡《母親石》的結尾:“我知道在東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涼的西北卻有這樣一塊溫情的望兒石,一塊偉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所有慈母的愛,也照出了所有兒女們的慚愧。”
首尾呼應,而且總結全文,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贊頌母愛偉大的同時,警醒天下兒女多關愛母親
5.照應前文,首尾呼應
某些文章的結尾或者與文章的標題、開頭相照應,或者與前文的某一部分相應合,從而使文章顯得結構緊湊、渾然一體。
如莫懷戚的《散步》的開頭寫到:“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結尾則是:“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兩段在情節、人物、內容上均構成了照應,使文章顯得嚴密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