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節:自我意識的了解與提升》教案
【新知識點】
1.中國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現狀。
2.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特點。
3.高中生自我意識品質的分析及提升。
【重點難點】
★了解我國高中生自我意識發展方面的不足。
★分析并掌握高中階段自我意識品質提升的方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安排】
1.引入新課
從故事“點亮自我的價值”切入,引導學生對自身進行探索和思考,過渡到本節主題“自我意識”。
2.教學實施
教師:這次課,我們從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的對比中,了解一下自我意識所涉及的幾個方面,以及中國高中生在諸方面的表現。促使學生意識到,中國高中生雖然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態度積極,但不夠主動,對工作和參與社會鍛煉的意識不強,有待改進。
從理論角度,講解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特點,引導學生對自身和自我意識有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針對高中生自我意識發展的不平衡一,不夠完善的現狀,引導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找到提升自我意識品質的辦法,并實踐之。
3.作業設計
評價:了解了自我意識的概念及特點,來做本節后的習得訓練,看看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是不是和同學。家人一致,不一致的話,想一想,問題出在哪里?還需要怎樣改進?
【教學過程】
一、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自我意識發展對比
(1)中國高中生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自我滿意度較高,幸福感較強,僅次于美國高中生,比韓國、日本高中生高。
高中生階段青少年的自我概念逐漸清晰,自我意識迅速提升,他們開始關心自己的容貌,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但青少年對自身特性的重視,大多受文化差異的影響。在集體主義和重視社會趨同性的東方社會(如中、日、韓),高中生更關心容貌和外在形象,而在美國這樣崇尚個人主義的西方國家,審美存在多元化,因此容貌沒有成為高中生們特別關注的自身特性。調查顯示,中6、韓三國報告自己非常關心和比較關心容貌的高中生都超過了一半,其中中國68.5%、日本66%、韓國83.2%,而美國僅為33.4%。
調查結果還顯示,四國高中生中,美國高中生對自己最滿意,其次是中國高中生。韓國、日本兩國高中生對自己的滿意度相對低一些。其中,美國高中生對自己滿意的為85.2%,中國為69.2%、韓國為57.2%、日本為43.6%。不過,中國高中生認為自己幸福的比例同美國差別較小,兩國的比例均高于日韓。其中,中國和美國分別為82.7%和83.8%,日本和韓國為77.4%和73.3%。這說明大多數中國高中生對自己比較滿意,與日韓兩國的高中生相比,他們對自己有著更加積極的評價。這種比例低于美國,可能是由于中國人更加尊奉謙虛的原則,在評價自己時,他們會相對低調,而美國人更加強調自我意識和個性張揚,他們會更傾向對自己做出高的評價。
可喜的是,絕大多數中國高中生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他們雖然對自己做出了相對保守的評價,但這并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幸福感,中國高中生認為自己幸福和比較幸福的為82.7%,美國為83.8%,兩者相差無幾。而日本和韓國高中生報告自己幸福的分別為77.4%和73.3%。高幸福感對于高中生的身心發展非常重要,這表明他們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2)中國高中生生活態度比較積極,具有較強的集體主義傾向,但對待生活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識。
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高中生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準則,對人生有了自己的設想,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目標和態度。調查發現,與其他三國高中生相比,中國高中生最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態度相對積極,對成功的渴求比較高。只有41.2%的中國高 中生認為“能過上普通的生活就滿足了”,這與韓國高中生(48.4%)比較接近,遠低于美國(71.7%)和日本(66.3%)??梢?,他們中大多數人并不想有了夠生活的錢就悠閑度日。這可能與他們生活的時代背景有關。我們國家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充滿機遇,充滿競爭和挑戰,這樣的大環境使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也給他們帶來更多信心和希望。
調查還發現,韓國高中生對生活最具有自主意識,他們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希望他人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數據顯示,四國高中牛大多比較贊成“不管別人怎么想,自己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這一觀點,其中尤以韓國學生最突出(92.5%),其次是美國(78.6%)、日本(74.8%)、中國(72.4%)。
對“比起為他人還是多為自己考慮的好”這一觀點,美國的支持率最高(88.2%),其次是韓國(69.6%)、中國(48.8%)、日本(47.6%)。從這一點來看,中日韓三國高中生比美國高中生會更多為他人考慮。這可能與文化差異有關。東方文化重視集體主義,提倡合作和相互依賴,強調感情聯系,而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獨善其身,管好自己的事展首要的,因此美國高中生會認為要更多先為自己考慮。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中國高中生更具有集體主義傾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于其他三國而言,中國高中生對金錢和打工的意識是最低的(45.8%),日本最高(70.7%),美國其次(63.3%),韓例第三(52.2%)。與此對應的是他們對于金錢的興趣,中國高中生對于金錢感興趣的比例為64.9%,也遠低于其他三國(日本90.1%,韓國90%,美國78.1%)。這可能與中國高中生課業負擔繁重、學習任務緊張有關,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打工。同時,大多數中國父母也缺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和理財能力的意識,不愿意讓孩子分散學習精力。擔心孩子的身體和安全、不忍心讓他們過早分擔經濟壓力也是重要原因。另外,學校和社會也沒有把高中生打工作為鍛煉社會能力的方式。作為即將成人的高中生,適當參與社會工作,進行社會實踐,對于未來的發展是很有益處的。因此,社會應多為高中生創造機會,同
二、高中生自我意識特點
1.自我意識中獨立意向的發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識到良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要求獨立的愿望日趨強烈,但是,這種獨立性要求是建立在與成人和睦相處基礎上的,與初中時期的反抗性特點有所區別。多數高中生基本上能與其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種肯定的尊重的關系,反抗性成分逐漸減少。
2.自我意識成分的分化
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兩個部分。正是由于這種分化,才形成了他們思維或行為上的主體性,產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斷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體驗,同時也出現了自我矛盾。
3.強烈地關心著自己的個性成長
高中生十分關心自己個性特點方面的優缺點,在對人對己的評價時,也將個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4.自我評價的成熟
高中生能獨立地評價自己的內心品質、評價行為的動機及效果的一致性情況等,其自我評價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主客觀的辯證統一。
5.有較強的自尊心
高中生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贊賞時,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反之,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成”
6.道德意識的高度發展
總之,高中生在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識的諸成分上都獲得了高度的發展,并趨于成熟。
三、高中生自我意識品質分析及提升辦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要求獨立的愿望日趨強烈,但是,這種獨立性要求是建立在與成人和睦相處的基礎上的,與初中時期的反抗性特點有所區別。多數高中生基本上能與父母或其他人保持一種肯定的尊重的關系,反抗成分逐漸減少。
高中生強烈地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十分關心自己的優缺點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受到肯定和贊賞時,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反之,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高中時期是自我意識迅速增長的時期,但是咱我意識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自我的發展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和挫折。如果這些矛盾處理得當,便有助于促進心理發展;若這些矛盾處理不好,則會產生種種心理障礙,嚴重損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1.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距離過大
在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逐步分化出現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最初自我是統一的,“我就是我”。但是后來人發現“我又不是我”,自我出現了矛盾。我們在社會交往中看到,有些人學習成績好,受到老師的重視、同學的敬重,或者人緣關系好,朋友很多,大家都愿意和他親近。通過學校教育或閱讀文藝作品,也知道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英雄模范人物,于是在自我意識中便產生了“我要像他們一樣”,“我要做個好學生”,“我要成為作家”等等觀念。這些關于自我的未來的設想也就是理想的自我。理想自我是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主要包括自我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的位置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現實的自我,是指個人當前發展所達到的實際的自我狀態,即自我在能力、品德、業績等方面的實際表現。
在進人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識顯著發展。我們經常將自我與他人,特別是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就突出出來了,如果發現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距離太大,就會感到痛苦和不安,處理不好,可能引發許多心理問題。
實現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統一,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即積極的統一和消極的統一。積極的統一是用正確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理想自我去改正、完善現實的自我,使個性得到升華。消極的自我意識統一,是降低或放棄正確的理想自我,以達到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統一。有些青少年缺乏改變現實自我的勇氣,為了解除自我意識的矛盾、強調客觀原因,不做主觀努力。有的甚至改變現實的自我去符合錯誤的“理想”自我,與壞人壞事同流合污,做了壞事還心安理得。這種消極的自我意識統一,是個性的退化,危害極大,應盡力防止。
2.自主性缺乏或不足
自主性的發展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個性成熟的一個標志。沒有獨立自主性,也就沒有責任感,沒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到了少年期,我們更希望成人不要把我們當作“小孩”看待,處處進行監護,要求聽話。這一切都是完全正常的。
但是,也有一些同學的獨立自主意識很差,對成人、父母、教師過分地依賴,在沒有成人監護的情況下,就害怕發生危險和遭受失敗。這些是在心理上長不大的孩子,膽子小,不自信,在學校里難以適應學習的要求,將來在社會上也很難適應復雜的工作和生活的環境。要使自己逐步成長為具有獨立自主人格的人,需要
3.自我菲薄與自我陶醉
對自己的能力、性格、體格、容貌等深感不足,叫自我菲薄或自卑。有這種思想情緒的人,常常對自己多有不滿,覺得一切都煩人,做什么事都不順心,周圍充滿暗淡、沉悶的氣氛。不少男孩和女孩都為自己的身材、容貌而感到焦慮不安。有的人試圖通過穿著打扮、濃妝艷抹等去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少數人想通過參加團伙,或者采取吸煙、賭博、打架、斗毆等反社會的行為去引起別人的注意和重視。有自我菲薄或自卑感的人,往往性格比較孤僻,不大愿意與他人交往。
克服自我菲薄或自卑感的主要方法,首先是正確地分析自我、認識自我,并且接受自我;其次要多創造成功的機會,樹立起自信心;此外樹立正確的理想和價值觀等都有助于克服自卑。
與自我菲薄相反的自我陶醉,是有些人過高地評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的結果。這些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孤芳自賞,不求進取。他們也許確實存在某些長處或優點,但由于沾沾自喜,不愿做進一步的努力,長處和優點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4.沉迷于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或自我反省是自我意識的一個方面,是正確認識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過分的關注,即沉源于自我分析,就有使自己脫離現實、自我孤立的危險。
有些同學在鏡子面前消磨很多時間,或者對自己的裝柬、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等等過分注意,想得太多,就會由于過于敏感而患得患失,疑神疑鬼,引起失眠,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精神疾病。這樣的同學應多與他人接觸,多參加集體活動和體育運動,使他從狹小的自我中擺脫出來。
5.極度的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人在觀察事物或考慮問題時,以個人主觀形式去對待有關事物,不能設想他人觀點、他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心理狀態。
在一定的程度上,原有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等有助于人更迅速、更正確、更深人地認識事物。但是,如果一切從自己的觀點、看法出發,完全不考慮事情的客觀性,只要求客觀事物符合自己的主觀愿望,這就是自我中心主義。
自我中心主義的同學,自以為自己具有無窮的力量,自己是完全正確的、無所不能的、完全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設想來改造社會和世界,使之達到理想的境界。這種想要使別人乃至整個社會適應于自己的觀點,而不考慮他人的意見、觀點、態度、利益等的自我中心狀態,其認識的根源是過高地評價自己,把個人的觀點、利益等擺在不適當的地位。顯然,這是自我意識與客觀實際發生偏離的一種表現。
克服自我中心主義的方法,是使這樣的同學(主要是高年級的中學 生)回到現實中去,通過社會交往和集體活動,來檢驗自己的理論、觀點,發現其缺陷,并正確認識個人力量和集體力量的關系。
【思考與討論】
1.高中生自我意識特點的特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1)自我意識中獨立意向的發展;(2)自我意識成分的分化;
(3)強烈地關心著自己的個性成長;(4)自我評價的成熟;
(5)有較強的自尊心;(6)道德意識的高度發展
總之,高中生在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識的諸成分上都獲得了高度的發展,并趨于成熟。
2.高中生自我意識品質分析及提升辦法。
【參考答案】(1)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距離過大。實現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統一,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即積極的統一和消極的統一。積極的統一是用正確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理想自我去改正、完善現實的自我,使個性得到升華。消極的自我意識統一,是降低或放棄正確的理想自我,以達到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統一。
(2)自主性缺乏或不足。要使自己逐步成長為具有獨立自主人格的人,需要
(3)自我菲薄與自我陶醉??朔晕曳票』蜃员案械闹饕椒?,首先是正確地分析自我、認識自我,并且接受自我;其次要多創造成功的機會,樹立起自信心;此外樹立正確的理想和價值觀等都有助于克服自卑。
(4)沉迷于自我分析。應多與他人接觸,多參加集體活動和體育運動,使他從狹小的自我中擺脫出來。
(5)極度的自我中心??朔晕抑行闹髁x的方法,是使這樣的同學(主要是高年級的中學生)回到現實中去,通過社會交往和集體活動,來檢驗自己的理論、觀點,發現其缺陷,并正確認識個人力量和集體力量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