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探究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點
一、知識精要
(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點
1.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開辟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人民民主的新紀元。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適合我國國情,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包括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等在內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2)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即真實性內容與多樣性形式的統一,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4)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
【重點難點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①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領導核心。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通過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實現的。
②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們黨領導人民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建立人民政權,就是要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這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當家作主的權利,黨的領導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會主義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離開了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政治和法律制度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
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制為依托,才具有可靠的保障;法律只有以民主為基礎,才具有至上的權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與法制建設相統一。我們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歸根到底也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2)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也是憲法和法律所確認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權利的主體。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一方面,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貪污賄賂和瀆職等各種犯罪行為,維護法律秩序,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大多數人享有的民主,不僅真實體現了人民主權原則,使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達和反映,而且能夠通過人民行使選舉、監督、罷免等民主權利,保證社會公職人員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服務。
(3)堅持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選擇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形式。在國體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保證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性質;
在政體上,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在政黨制度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在民族關系上,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各少數民族的民主權利和利益;在民主結構上,在堅持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時,實行基層群眾自治,保障城鄉基層廣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權利。這些民主制度,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并不斷發展的,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原則同中國國情的統一,內容真實性與形式多樣性的統一,民主與效率的統一,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4)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黨和國家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礎上正確集中各方意見,協調不同利益,集體行使權力,科學作出決策,保證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實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它既尊重多數、保護少數,反對把個人意志凌駕于集體之上,同官僚專制主義根本不同,又反對把民主與法制相割裂,同無政府主義和極端民主化劃清原則界線,從而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集中力量辦大事,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二是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三是堅持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四是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實踐中已經并將繼續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
【重點理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1)三者并舉不可或缺。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堅持黨的領導,民主政治建設就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不堅持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就無法實現。這三者一個都不能少,這是總結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教訓得出的必然結論。
實踐充分說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完全可行。它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的科學結論。它表明我們已經初步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框架。這個基本框架既與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模式有著本質區別,也不同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思想的新貢獻。
(2)三者關系必須認清。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有機統一的。
黨的領導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循序漸進的根本保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核心在于堅持黨的領導。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執政地位是通過黨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來實現的,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是通過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來體現的。黨領導人民推翻反動階級的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就是要組織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當家作主,維護自己的利益。人民是由許許多多個人組成的,各方面利益的要求十分廣泛,社會發展水平很難滿足所有人的各種利益要求,這就要求有一個代表人民利益的堅強的政治核心,始終著眼于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兼顧和協調各方面利益,團結各方面的力量,通過法制形式,領導、組織和支持人民掌握好國家權力,管理好國家、社會事務和各項事業。放棄了黨的領導,就是放棄了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領導核心。
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密不可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歸根結底是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是代替人民當家作主。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從根本上明確了人民享有管理國家和決定自己命運的最高權力。我國所實行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鮮明地體現了這種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和必然要求。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黨只有領導人民創造各種有效的當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使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因此,我們說,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是不矛盾的,而是一致的。
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一致的。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黨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憲法和法律都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律形式體現出來。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就是要善于將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統一體現在法律中,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不僅要帶頭守法,而且要監督執法。這就是說,無論是黨組織還是黨員,同其他組織、其他公民一樣,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由此可見,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不存在比高低的問題。如果說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不但要遵守憲法和法律,而且要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維護社會主義法治,從而保證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順利實現。
(3)三者統一,扎實推進。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各有其作用,三者有機統一的,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推進三者的有機統一呢?
首先,要把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作為根本。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一是必須明確黨的領導不是要黨包打天下、什么都管,也不是越俎代庖、直接插手。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獨立負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二是要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和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作用,保證權力的運用能夠真正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得到人民的監督。三是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通過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發展,充分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四是必須改革不適應社會主義法治要求的領導體制,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中,不斷提高依法執政水平。
其次,還必須把堅持積極穩妥的方針作為關鍵。民主政治建設是一個漸進過程,其發展程度同一定的經濟、文化狀況相關聯。不能指望“一鍬挖口井”、畢其功于一役。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一項重大的政治創新,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完善。既要增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使命感、緊迫感,又不能無視國情、急躁冒進。改革的方向必須堅定,但是方法、步驟必須穩妥;既要大膽,又要慎重。真正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那樣一種政治局面。
再次,必須把加強制度建設作為保證。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加強我國民主政治制度建設,要堅定不移地走適合我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是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健康發展、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關系到國家的興旺發達和社會的長治久安,也關系到人民的福祉安康。只要我們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就一定能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使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二)單元誤區辨析
l.人民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注意: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
3.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是領導與被領導、相互監督的關系。
注意: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是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4.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也是立法機關。
注意:國務院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制定有關行政法規,但不是立法機關。
5.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注意:最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6.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因此要依法行政,行使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職能。
注意:中國共產黨要依法執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職能,黨不能與政府相混淆。
7.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在朝黨、民主黨派是反對黨、在野黨,黨執政的目的是保證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注意: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他們是親密友黨的關系,黨執政的目的是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8.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注意: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政治上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在組織上是互相獨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9.人大與政協都是我國的國家機關、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都是選舉產生的。人大監督與政協監督都具有法律約束力。
注意:人大是我國的權力機關,政協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重要機構,不是國家機關;人民代表由選民選舉產生,政協委員則是經民卞協商推薦產生的;人大是運用國家權力進行監督,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人民政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一種民主監督,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10.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注意: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與政策、制度是不同。
11.當前,我國已建立了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民族差別已被消滅。
注意:各民族還存在大小、強弱、發展程度的差別、民族習慣。民族傳統的差別是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消除的。
12.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自治權由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法院和檢察院行使。
注意:民族鄉不屬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大和政府。
13.在我國,宗教狀況本質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目的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注意:建國后,我國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但宗教的本質沒有變,仍然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目的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探究提示
(一)聚焦人民民主 感悟我國的政治制度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內容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我國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這些政治制度包括: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相適應。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包括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在內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
●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項,說明它是如何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
在政體上,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在政黨制度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在民族關系上,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各少數民族的民主權利和利益;在民主結構上,在堅持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時,實行基層群眾自治,保障城鄉基層廣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權利。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先進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它保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保證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支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加強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有利于使黨的主張、人民的意聲相統一并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完善選舉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使國家的立法。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一制度的顯著特征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共產黨領導的根本任務是支持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執政的實質是代表工人階級及廣大人民掌握國家政權,它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多黨派參政擴大了各界人士的政治參與,拓寬了社會利益表達渠道,推進了民主政治的發展。這項政治制度也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及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自主權利。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治結合起來,有利于把黨和國家總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要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全面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加強民族自治地方人才資源開發和少數民族于部隊伍建設,使民.族關系更加和諧、民族團結更加緊密。
(4)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
實行基層群眾自治,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必須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堅持群眾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辦,依法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
(二)走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體味“有機統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每年春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按照法定程序舉行會議,依法履行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履行職權的程序和內容,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讓我們對此作出說明。例如:
1、從國家領導人的產生看“有機統一”
2008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選出新一屆國家機關領導人員。
根據憲法和有關規定,選舉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的程序包括推薦候選人、討論確定正式候選人、投票選舉等幾個步驟。
推薦候選人:
由大會主席團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提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人選,國家主席、副主席人選,中央軍委主席人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人選。
由國家主席提名國務院總理人選。
由國務院總理提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審計長、秘書長人選。
由中央軍委主席提名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人選。
討論醞釀候選人:
主席團提名候選人,必須經各代表團討論、醞釀協商后,再由主席團根據多數代表的意見確定正式候選人名單。
投票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單確定后,由代表在全體會議上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選舉或者表決。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選舉實行差額選舉,其他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的選舉均不實行差額選舉。
●從國家領導人的產生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黨的領導,主要體現在共產黨中央在人大選舉前提出國家機關領導人選的建議名單。
(2)依法治國,體現在黨中央的建議名單不是直接交全國人大代表選舉,而是通過法定程序,由人大主席團向全國人大會議提出推薦候選人,經過人大代表討論,醞釀協商后確定正式候選人,再經過人大代表投票選舉產生國家機關領導人。整個過程都嚴格按法定程序進行。
(3)人民當家作主,表現在無論是討論醞釀候選人,還是投票選舉國家機關領導人都是經過人大代表的參與,在這個過程中,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充分發揮了當家作主的作用。
總之,整個選舉過程都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過看“有機統一”
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2OO6年3月5日,國務院將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過看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黨的領導,具體表現在黨中央在人大會議之前提出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依法治國,體現在黨中央的建議并不是直接提交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審議,而是通過法定程序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并經過全國人大會議批準。整個過程都嚴格按法定程序進行。
(3)人民當家作主,體現在全國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權,審議、批準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建議提交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總之,綱要通過的整個過程,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理 解 測 試
【單項選擇題】(請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并將其序號填入括號內)
1.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C )
①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②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管理國家事務
③民主內容形式的統一 ④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多年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都是同期聯袂召開。據此回答2~4題。
2.“兩會”在同一時段里舉行便于( D )
A.人大和政協共同決定國家大事 B.加強中共對人大和政協的組織領導
C.人大和政協相互監督 D.發揮政協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作用
解析:選D。人大決定國家大事;政協是參政議政。民主黨派組織獨立。政協可以民主監督人大,但是人大無需監督政協,所以A、B、C都是錯項。
3.“兩會”的共同之處在于( A )
A.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B.其組成人員都是由選舉產生的
C.都享有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
D.都是我國的國家機關
解析:選A。政協成員是協商產生,不是選舉產生,政協也不享有立法權、決定權等,政協不是國家機關,故B、C、D均錯誤。
4.我國的人民政協與全國人大的根本區別是( D )
A.前者是我國國家機關,后者是我國國家機構
B.前者是民主選舉產生,后者是民主協商產生
C.前者是最高權力機關,后者是民主組織形式
D.前者是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后者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全國人大和政協的性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政協是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5.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問題,一般由黨中央提出方針、政策,國務院擬定實施方案,全國人大審議,人民政協討論,最后全國人大作出決定。這說明( B )
A.黨中央重視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B.全國人大、國務院、人民政協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協調一致開展工作
C.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方針、政策是通過國務院、全國人大、人民政協變成國家意志的
D.中國共產黨執掌國家政權,全國人大、國務院、人民政協是履行國家職能的機關
【問答題】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黨的十七屆。中全會通過的《中挪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推進黨內民主,必須以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為根本,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提高黨員對黨的事務的參與度。
材料二: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依據憲法精神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對《選舉法》進行的修改,實現了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代表,體現人人平等;實現了各地方在國家權力機關有平等的參與權,體現地區平等;實現了各民族都有適量的代表,體現民族平等。
根據材料,概述我國應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參考答案】(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黨要堅持民主執政,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建設。
(3)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國民主的真實性和廣泛性。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應該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內容展開分析,包括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國;完善一個根本政治制度,兩個基本政治制度,一個基層民主制度等。
7.在當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和資金要素條件較好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比項目、擴產能的意圖比較強烈。因此,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生產和出口及投資方面增長都比較迅速,這勢必導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對節能減排工作仍然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可以說,我國節能減排的形勢還是十分嚴峻的。
在節能問題上,不同部門有著不同的職責。結合材料,依照要求,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填寫下表。
| 應該怎樣做 | 為什么這樣做 |
中共中央 | | |
全國人大 | | |
國務院 | | |
人民政協 | | |
【參考答案】
| 應該怎樣做 | 為什么這樣做 |
中共中央 | 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 |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
全國人大 | 制定相關法律,監督法律的實施和國務院相應的工作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擁有最高立法權和監督權 |
國務院 | 堅持對人民負責、依法行政的原則,依法履行組織經濟建設職能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 國務院是我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
人民政協 |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
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
【參考答案】(1)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了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體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民主的實現。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各族人民和衷共濟,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5)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擴大了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9. (2007年高考四川文綜38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完善法律制度,夯實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
材料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立法工作。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發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權利、推進社會事業… … 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本屆全國人大通過的《物權法》,其立法工作歷時13 年,先后召開過100 多次座談會,收到了l萬多件意見,經全國人大常委會7次審議,充分反映了國情民意,符合憲法的基本原則。
(2)結合材料二,運用政治常識,說明《物權法》的制定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統一。(10分)
【參考答案】①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立法工作,《物權法》的制定體現了黨的政治領導。
②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段餀喾ā酚扇珖嗣翊泶髸贫?,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③ 《物權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可見,《物權法》的制定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因三者的統一。
10.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的出臺,前前后后經歷了20年的時間。1987年到2006年,歷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共收到222件關于制定監督法的代表議案,參與聯名代表4 044人次。
材料二:制定監督法的總的原則是:按照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提出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擬定實行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的監督法”的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憲法為依據,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2006年6月,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胡錦濤總書記主持會議,就制定監督法聽取意見。
材料三:2002年8月,監督法草案提請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對監督法草案進行第二次審議,2006年6月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監督法草案進行了第三次審議。2006年8月27日,監督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高票通過。
請你結合上述材料,分別從根本保證、本質要求、基本方略的意義上,闡明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參考答案】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對國家的領導是通過憲法和法律來實現的。從材料二中看到,監督法總的原則是按照黨的建議制定的,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
(2)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優勢。材料一中提到的代表議案以及參與聯名代表的人次,表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體現了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法律歸根結底是人民意志的體現。
(3)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從三則材料中可看出監督法的制定過程表明法律就是黨的意志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保證人民群眾充分行使民主權利。
總之,上述材料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