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多了其實也是負擔,我每天起得特別早,我可能5點多就醒了,我很著急。因為不可能全部都做,一定要決定把哪些機會放棄,聚焦做一些自己真正擅長和喜歡的東西。”
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IT男神”李彥宏關于“機會太多”的一段言論,引發眾多圍觀和討論。
有網友戲稱:原來現在比有錢更加任性的,是擁有的機會太多,多到得花心思想著放棄哪個。但是事實上,要從眼花繚亂的機會中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沒有一顆果敢抉擇的心,又怎么能辦到?
作為第一個提出“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家,李彥宏一直以“技術改變世界”作為自己的人生信仰。從最早的超鏈分析、“框計算”,到圖像、語音搜索的突破,再到已具備2-3歲孩子智力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百度大腦”,男神不但外形逆生長,在技術領域更是令眾多同行只能“望其項背”,帶領百度一路狂奔在全球互聯網技術最前
李彥宏坦言,自己如今關注的,主要是如何借助技術更好的改善人類生活,更高效、更公平的為更多人謀取福祉。吼吼吼,都已經到了這個層面,也就難怪粉絲們會愛(wei)到(zhui)瘋(du)狂(jie)了!
話說回來,李彥宏“放棄機會”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古人說得好:“欲學其藝者,必先知道他讀什么書”(對,這個“古人”就是我~)。來看看男神都在讀什么書,你就知道未來互聯網的大趨勢在哪里了:
一、《奇點臨近》
——百度、Google、蘋果都追捧的未來版“九陽神功”秘籍
和最近火的一塌糊涂的美國科幻大片《星際穿越》一樣,《奇點臨近》這本書光聽名字就給人一種不明覺厲感。
實際上,書里探討的問題很現實:未來機器日益智能化,會否有一天機器大腦超過人類甚至最終控制人類?人工智能到底能帶來什么?《奇點臨近》為人類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審視自我的視角,揭示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現象作為一種“奇點”思潮,在全世界范圍內即將產生的深刻影響。
李彥宏之所以這么重視《奇點臨近》,也與他對互聯網技術的未來判斷有關。技術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是從量變慢慢達到質變。在李彥宏來看,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積累已經到了一定階段,現在正在處于爆發的狀況。技術正在改變互聯網,而互聯網正在對中國的經濟帶來巨大影響。這正是百度發力互聯網技術和人才、挖來人工智能大牛吳恩達、一年砸70億用于研發的核心原因。
二、《萬貨商店》
——最好的闡釋互聯網思維如何改變傳統商業的書籍
2013年“英國《金融時報》/高盛年度商業圖書獎”頒給了這本講述電商集團亞馬遜及其創始人杰夫·貝索斯成功之路的書。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從書本好書中最終“突出重圍”,除了“最扣人心弦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還在于其極具“啟迪性”。
亞馬遜是一家成功借助互聯網銷售幾乎所有物品的公司,其和互聯網產業一同成長,經歷了互聯網和傳統產業最深度的交融和碰撞但卻長期屹立不倒。對于如今已經被各行各業談論太多的“互聯網思維”究竟是什么,該書無疑最具啟發性。
李彥宏深信,互聯網將是傳統產業“浴火重生”的最強技術引擎,百度今年推出“直達號”也是這個思路。對于百度來說,有巨大的流量、先進的技術、充裕的資源,如今2個月40萬的速度又帶來了足夠多的商戶,表明其有能力構建一個能夠連接人與服務的龐大生態系統。傳統商戶借助直達號成功轉型的案例也不勝枚舉,比如一畝田直達號幫助新疆阿克蘇的農戶,把全村500噸滯銷蘋果賣向上海,成就了一筆325萬元的大單。李彥宏正在把直達號打造成“萬貨商店”。
三、《信息簡史》
——基本上屬于最好玩的互聯網“科普書”之一
對信息的存儲、獲取、操縱和傳遞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類的生存狀態。現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沒了我們,使人類日益深陷信息焦慮、信息過載、信息疲勞的困擾。但回顧歷史,這并不是件新鮮事,人們總是能想出應對手段。百度搜索、維基百科、Google便是人類的應對方式之一。而現在,百度、Google、微軟等公司都在發力“大數據”,這也預示著人類正在加速走向“信息時代”。
今年9月,李彥宏在給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課”時候就提到,現在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全球所有信息數據中90%產生于過去兩年。大數據在兩個方面表現出最重要的價值,一是促進信息消費,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二是關注社會民生,帶動社會管理創新。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在和百度開展大數據合作,將建成國內首個流感預測系統。
總體來看,上面三本書都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腦洞大開 ,不明覺厲!
從三本書的內容來看,男神李彥宏最鐘愛的還是技術。那些還在驚訝百度移動化在BAT中遙遙領先(移動端收入占比超36%,移動端流量超過PC端等)的小伙伴們其實已經果斷OUT了,人家現在是一手發力人工智能,一手全面連接傳統行業,然后還要借助大數據塑造人類生活全新格局,華麗麗的狂炫酷拽吊炸天。
最后,分享李彥宏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一段話來作為結束:
“我們需要有這種信心,甚至對我來講是一種信仰:對于技術的投資會獲得回報,不僅僅是給百度帶來回報,更會給整個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