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中國農產品生產和需求都將持續增長,預測到2023年糧食、肉、蛋、奶和水產品產量分別為61999萬噸、9885萬噸、3315萬噸、6077萬噸、8692萬噸,需求量分別為70971萬噸、11371萬噸、3600萬噸、6300萬噸、8523萬噸,部分農產品存在一定缺口。與上年模型預測結果相比,本報告調高了未來糧食需求量和糧食產量;調高了畜產品和水產品需求量,調高了肉類和水產品產量,調低了奶類和蛋類產品產量;調低了棉花和糖料產量,調高了油料和水果產量。
2013年中國農業增長的實際情況
糧食產量登上新臺階,其他農產品生產發展穩定。2013年中國糧食生產大豐收,其他農產品生產有增有減。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突破6億噸大關,再創歷史新高,實現自2004年以來“十連增”。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全國糧食總產量60193.5萬噸,比上年增加1235.6萬噸,增長2.1%。增產原因,根據我們分析,一是糧食生產價格持續上漲,拉動主產區及專業大戶糧食生產積極性;二是多項政策合力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是糧食作物結構不斷優化調整,高產優質糧食作物比重增加,北方農區降水增多,促進糧食單產增加;四是依靠科技應對災情,抗災奪豐收。這一增產為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良好開局提供了重要支撐,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013年棉花減產,油料和糖料增產,蘸菜和水果生產穩定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全年棉花產量為631萬噸,下降7.7%;油料3531萬噸,增長1.6%;糖料13759萬噸,增長2.0%。根據我們估計,2013年全國水果產量24135萬噸,增長0.3%。
2013年中國主要畜產品和水產品生產均增產。根據國家統計局報告及我們分析估計,今年豬肉產量5493萬噸,牛羊肉1081萬噸,蛋類2876萬噸,奶類3649萬噸,水產品6172萬噸。與2012年相比,豬肉增產2.8%,牛羊肉增產1.7%,蛋類增產0.5%,奶類減產5.7%,水產品增產4.2%。畜產品和水產品產量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雖然生豬生產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等對畜牧業生產發生影響,但農產品生產價格總體上保持穩定并有所上揚,畜牧業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加上政府扶持與科技推動,農牧業生產專業化和區域化程度提高,畜產品和水產品大部分品種保持增產勢頭。奶類減產,有國家加強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管理、牛奶生產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和奶農大量減少等多方面原因。
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提高,主要農產品需求快速增長。2013年中國農產品消費增長較快,農產品消費結構升級,農產品消費總量加快擴大。估計全國各種主要農產品消費量為:糧食國內總消費63578萬噸,其中用于榨油的大豆6947萬噸,谷物及其他糧食56632萬噸;食用油消費1395萬噸,食糖消費1013萬噸,蔬菜食用消費41955萬噸,水果食用消費11280萬噸,豬肉消費5641萬噸,牛羊肉消費1306萬噸,家禽消費2016萬噸,禽蛋食用消費2883萬噸,奶類食用消費4795萬噸,水產品食用消費6489萬噸。
與2012年相比,農產品消費普遍呈現增長趨勢。其中,糧食總消費增長1.1%,食用油增長1.8%,食糖消費增長0.8%,豬肉增長1.9%,牛羊肉增長1.9%,家禽增長3.4%,禽蛋食用消費增長2.5%,奶類食用消費增長2.8%,水產品食用消費增長3.0%。主要原因是,全國人口持續增長以及農產品供應增加,農產品消費價格增長持續回落,而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城鎮化發展較快,城市居民食物消費結構改善加快,農村居民食物消費水平快速提高,糧食的非直接食用消費(飼料用糧和加工轉化等)和動物蛋白消費快速提高,居民在外消費增加等。
“十二五”以來中國農業增長中出現的新情況
進入“十二五”時期以來,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中國農村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對未來農業增長有長期影響。
中國糧食等農產品進口快速增加,國內市場價格普遍超過國際市場價格,對整個糧食供求關系和農業資源配置產生重要影響。據分析,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國內有缺口,還包括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差異。這種進口對國內農產品市場價格和整個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將產生重要影響。
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分化加劇,農業生產資源要素結構有所變化。近幾年農村土地流轉加快,農業生產方式、地區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快變化,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農村發展出現了明顯分化。一方面,農業經濟中的現代化因素和現代化程度在增加。另一方面,農業產業發展的弱質性仍然突出。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分化意味著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產品和地區將進一步增長,而缺乏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產品和地區的增長將減弱甚至進入負增長。
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需求均增長,農產品供求關系有所變化。從生產看,近年來農業生產持續高速增長,糧食產量再次登上新臺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業資源環境約束力口劇,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加強生態治理、讓農地休養生息任務更加緊迫,農產品產量潛在增長率下降,距離產量峰值的距離越來越近。從消費看,農產品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模式多樣化,保障市場穩定供應的任務突出,市場環境有所變化,農產品消費的潛在增長率也將下降,消費總量距離消費量峰值的距離越來越近。
農產品價格變化的不確定性增加,保護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收益更加困難。目前國內外糧食價格比較接近,棉花和食糖的國內價遠高于國外價,今后國內價格快速增長勢頭有可能會出現拐點,或者盡管價格仍有增長,但增幅會明顯回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因素對農業生產發展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價格的不確定性,加上天氣的影響,必然帶來生產供給的不確定性,使實行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任務更加艱巨復雜。
國家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對農業生產經營的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健全市場體系,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農村改革將走向深入,將激發社會農業投資與技術進步的積極性。
2014-2023年中國農業發展趨勢展望
基本假設和預測方法。未來10年,是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期,與農業預測相關的一些基本情景假設是:中國GDP年均增長6.52左右。這一增長速度屬于中高速增長,相當于上一個10年經濟增長率的約60%-70%;人口將繼續增長,但人口增長率平穩回落,年均增長為0.4%;城鎮化率持續提高;農村勞動力工資和化肥價格將持續提升;國家實行農業支持政策,加大農業科技進步投入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糧食價格穩定變化,其他農產品價格波動將增大;天氣因素,按照正常氣候年景計算;未來各省份農產品生產的增長率存在差異,但增長率的變化存在一致性,變化方向與1996年至今的平均變化趨勢一致。在預測方法上,主要是建立一個農業發展長期預測模型,在去年課題研究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長期增長”課題組,2013)的基礎上,利用截至2013年年底的最新統計數據和相關資料進行預測。
未來10年糧食需求量與產量變化。糧食所包括的品種有谷物、豆類和薯類,其需求包括食用口糧和飼料用糧、加工轉化、種子用糧等非食用糧食部分。未來10年,中國糧食需求量將持續增長。到2023年,預測全國糧食(包括榨油大豆)總需求量為70971萬噸,比2012年增加8095萬噸,增長13%。其中用于榨油的大豆需求量約10704萬噸(包括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谷物及其他糧食需求量為60266萬噸。分用途看,口糧需求約為24024萬噸,飼料糧需求26829萬噸,加工轉化需求18862萬噸,種子需求1255萬噸。未來10年,中國糧食產量也能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趨勢。到2023年,預測全國糧食總產量為61999萬噸,比2012年增加3042萬噸,增長6.5%。分品種看,稻谷產量為21567萬噸,小麥產量為13112萬噸,玉米產量為24131萬噸。
與2012年模型預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長期增長”課題組,2013)結果相比,本次預測調高了2014-2022年糧食需求量,主要原因是按照更新的統計數據和信息修正了基礎數據,同時隨著人口城鎮化的加快和居民收入的增長,飼料用糧和加工用糧數據有所提高,同時調高了2014-2022年糧食產量,主要原因是糧食主產區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推進高產創建取得成效顯著,玉米等高產作物的產量及比重將加快增長。
未來10年畜水產品需求量與產量變化。未來10年,中國畜產品和水產品需求將持續增長。到2023年,全國肉類總需求量預計為11371萬噸,比2012年增加2440萬噸,增長27%。其中,豬肉需求量6628萬噸,牛羊肉需求量1574萬噸,家禽需求量2807萬噸,分別在2012年的基礎上增長20%、23%和44%。全國禽蛋需求預計為3600萬噸,奶類需求6300萬噸,水產品需求8523萬噸,與2012年相比分別增長28%、35%和35%。
未來10年,中國肉類、家禽和水產品產量也會繼續增長。到2023年,預測全國肉類產量為9885萬噸,與2012年相比分別增長18%。其中豬肉產量6044萬噸,牛肉產量698萬噸,羊肉產量485萬噸,分別比2012年增長13%、5%和21%。全國禽蛋產量預計為3315萬噸,奶類產量6077萬噸,水產品產量8692萬噸,分別比2012年增長16%、572和47%。
與2012年模型預測結果相比,本次預測調增了2014-2022年畜產品和水產品需求量,主要原因是,隨著人口城鎮化的加快畜產品和水產品消費將增長,同時調高了2014-2022年肉類和水產品產量趨勢值,調低了2014-2022年奶類和蛋類產品的產量,主要原因是畜牧業生產區域結構變化加快,奶類和蛋類生產風險有所增大。
未來10年其他農產品產量變化。未來10年,中國主要經濟作物產品生產將穩定增長。到2023年,預測全國棉花產量853萬噸,油料產量3739萬噸,糖料產量16951萬噸,水果(含果用瓜)產量為32266萬噸,與2012年比,分別增長25%、8%、26%和34%。
與2012年模型預測結果相比,本次預測調低了2014-2022年棉花和糖料產量,主要原因是國內價格大大高于國際市場,國際競爭加劇,中國有可能對農產品生產價格支持政策進行一定調整,會影響生產發展;同時調高了2014-2022年油料和水果產量,主要原因是油料價格形勢轉好拉動生產發展,部分地區加快水果產業發展。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長期增長”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