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左上方藍色字關注 生物幫
微信號:bio1000
人們常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男性和女性的大腦連接真的存在根本性差異么?兩個研究團隊從相似的神經成像數據中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
此前人們普遍認為,大腦的解剖結構和功能不受性別的影響。2013年年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發表的一項大腦成像研究顛覆了這一觀點。賓州大學的Ruben Gur等人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大腦連接模式存在顯著的差異。
然而,這項研究很快便遭到了質疑。批評者們認為,作者并沒有提供效應量(effect siz)數據,難以證實兩性之間存在所謂的“根本性”大腦連接差異。此外,Gur等人可能忽視了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興趣愛好或腦部大小的差異。
統計數據和實際意義
Gur等人通過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獲得了428名男性和521名女性(共949人)的大腦連接圖譜,這些人的年齡在8-22歲之間。研究顯示,在兩個腦半球內部男性的大腦連接比女性多,但在兩個腦半球之間女性的大腦連接更多。他們由此得出結論,人類的大腦結構存在根本性的性別差異。
批評者們指出,這篇文章沒有給出支持這一結論的效應量(effect siz),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可能并沒有實際意義。Gur回應稱,任何人都可以用這篇文章的數據來計算效應量。
于是,牛津大學的Gerard Ridgeway計算出了這項研究中的效應量,但他認為這一數據并不足以支持Gur的結論。他指出,平均起來兩性之間的大腦連接差異可能并不大。然而加州大學的Larry Cahill強調,效應量小并不意味著不重要,“大多數生物醫學研究是基于統計學顯著性,而不是效應量。”
腦部大小
有研究者認為,Gur等人沒有排除可能引起大腦連接差異的其他原因,比如說與性別有關的經歷或者腦部大小。
今年十一月份,蘇黎世大學的Jürgen H?nggi發表文章指出,Gur等人觀察到的大腦連接差異和性別關系不大,是由腦部大小造成。H?nggi等人研究了69名男性和69名女性的大腦連接模式,發現腦部大小與連接模式存在明顯關聯。較大的大腦,腦半球內部的神經連接更強。在腦部大小相當的群體中,性別和連接模式并沒有明顯的關系。H?nggi在被PNAS拒稿之后把文章發表在了Frontiers of Human Neuroscience上。
墨爾本大學的Cordelia Fine也相信,大腦連接差異主要受到腦部大小的影響,與行為上的性別差異并沒有太大關系。
針鋒相對
Gur并不認為H?nggi等人的數據能支持他們的結論,“用這么小的樣本量來解釋大腦連接和腦容量的關系是沒有意義的。”Gur補充道,自己在進一步分析中考慮了腦部大小,而性別的影響依然存在。
Cahill指出,就算H?nggi的結果成立,也不能否定男女之間的連接差異。性別是決定腦部大小的最大因素,平均而言男性比女性高,腦袋也比女性大。不管怎么說,性別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大腦連接。但H?nggi堅持認為腦部大小對連接模式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