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留學君為大家推薦一位逆襲高手:馬鴻旭。初中時,他在100天內從年級600名一躍進入年級前10,考入全省重點高中;高中時從奧賽班轉入實驗班,成績墊底,又在高三絕地反擊,一舉考入武漢大學。2013年,他在大學生大型益智節目《天才知道》第一季獲得全國總冠軍;2015年,他全獎拿到了加州伯克利的Offer。
今天,他來分享他的英語學習經驗。
拿到加州伯克利的全獎博士Offer,我終于長舒一口氣,這也宣告著我的2015申請季順利閉幕。從一年前的G、T、GPA三平,到如今獲得Dream School的Offer,作為典型學渣的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學英語的經歷。
▲今年4月收到伯克利的offer
談到英語,這大概是我人生目前為止最為頭疼的一件事。高中時期我就對英語產生了一種不可名狀的排斥力。那時候,我做題基本靠語感,選擇題正確率極其符合概率統計學,常年保持在25%左右。好在我們省的英語卷子極其簡單,簡單到本來考全國Ⅱ卷,但由于全國Ⅱ卷里的英語試題太難,我們省又自己獨立出了一份簡單的自命題卷子。
導讀
一、首戰六級314,可我真的盡力了
上了大學之后,四級第一次靠著高中的底子考了430分,為此還興奮好久請室友吃了頓自助餐。大三時,由于保研的強制要求是通過六級,所以為此還特意裝模作樣地買了參考書,報了X東方,背了單詞,做了模擬,寫了作文。考試當天,也是撐滿全場才出來。發榜當天,室友先刷出來了個414,被我們調侃了好久“命運不濟”。隨后刷出自己只有314分,整個人都不大好了。
后來了解道,據說六級考試只寫一個名字,也有270分。要是肯下些功夫,把答題卡放在地上踩上幾腳,也基本能拿到310的分數。
盡管后來2戰擦邊過了6級,拿下保研名額。但研一時以此英語基礎揚言出國,備戰GRE(課程)和TOEFL倒是頗需要一些勇氣。
二、我需要先冷靜一下,畢竟我只是一個學渣
備戰開始,也曾嘗試逛遍無數英語出國論壇,以求獲得某類獨門訣竅快速提升,但讀罷各類經驗貼之后發現,各路大俠探討的都是“絕世武功”的切磋,研究的都是練哪本武功獲得了什么樣的提升。而我當時基本屬于棍棒不分的狀態。
如今坐在書桌前,書柜上放著的還是那本被翻破封面的單詞書。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僥幸斬獲Berkeley全獎博士還拿了公立學校為數不多的Fellowship,也算是有些經歷可說。想必很多人也都曾在各大論壇探尋過英語學習的經驗,但卻很少有人從一個徹徹底底的英語學渣開始談起。
三、英語學習得分三個階段來
我的英語學習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的完善,記語法和背單詞。
第二個階段是GRE的備考階段,因為GRE的單詞和TOEFL的單詞對于我來說都是“基本不太認識”,所以對于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說,先準備GRE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策略。
第三個階段就是TOEFL的備考階段。在背GRE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很多對于英語構詞的體會,再看TOEFL單詞竟然有了一種看故事會的感受。可聽力、口語是真的需要多下很多功夫的。從2013到2014年,我一共考了2次GRE,3次TOEFL。最后拿到GRE152+170+3,TOEFL 103的分數。和學霸比,這當然不是高分,但對于一個英語學渣來說,也頗有一段掙扎的經歷。
四、從詞匯到閱讀,就要不斷給自己打雞血
第一階段,我用了大概2個多月的時間,每天除了正常的上課和科研之外,我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英語的學習上。
2013年暑假,恰巧是武漢最熱的一段時間,我每天早晨5點半起床,收拾妥當出門去圖書館,路上聽著單詞錄音,路過食堂買最先出爐的一屜包子,用1個list錄音的時間吃完正好到達圖書館門口,伴隨著圖書館前廣場上幾位老人緩慢的太極拳,背上1個半list等到8點開門進入圖書館。
除了吃飯時間,我一般會一直背單詞到晚上10點閉館,隨后回宿舍做一個當天單詞的Quiz。
那時候背單詞已經成為我生活的全部。記得一次理發時,Jason老師甩動了一下焦黃的頭發,跟我說了句“來,把頭抬起來”。于是,我指揮發型師把本放在腿上的單詞書架在了面前的梳妝臺上。發型師倒像個見過世面的人,冷冷一笑說“高三?”我說“嗯,麻煩幫我翻個頁。”
那時候遵循的是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把每個list的單詞都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如果一天偷懶,之前的所有記憶訓練計劃全盤皆輸。也曾為此幾近放棄,甚至癲狂。一天最多時,新學習加復習的單詞超過6000個。一度路過賣熟食的攤位,第一個反應竟然是perishable,而且還反應起來它上面的詞是periphery,下面的詞是permeable。
本以為背好了單詞,看懂了文章就可以憑借我多年以來的文學功底毫不費力地直指考題命脈。奈何GRE于英美國家的native speaker來說也是極具挑戰的考試。看懂只是太粗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梳理清楚考題內部的邏輯關系。
五、口語練習:從改變東北味混搭武漢味的口音開始
對于先GRE的同學來說,TOEFL的閱讀基本可以當作茶余飯后的消遣。但聽力和口語卻成為了新的挑戰。于我自己來說,當時大概屬于綜合了東北話和武漢話的發音元素形成的混搭風格。
口語和聽力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聽力不好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你根本不知道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以至于即使這詞你背過甚至可以熟練的掌握用法,但它從你耳邊經過的時候,你卻認不出來。第二個階段是隨著你的發音的糾正,可以逐漸聽懂一些單詞,但由于發音和實際的單詞釋義沒有在你的大腦中形成一個快速的響應通道。
比如當聽到equator這個詞,大概先想到equ的詞根和相等有關,噢對,是赤道。然后再在腦海中描繪出赤道的畫面。而此時等你反應過來這個單詞的釋義,整句話都可能已經說完了。那就要求我們在做聽力和口語的訓練時,著重強調語音和事物的聯系。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人和你說apple,你的第一個反應不是中文的蘋果,而是一個紅色的圓形水果,那么這個單詞就基本上滿足了你聽說讀寫的要求。
六、回過頭看:咬緊牙關,挺一挺就過去了
當初備考GRE和TOEFL的時候會覺得,整個申請的過程中,最艱難的挑戰就是語言考試,邁過了這道坎就可以坐等加州的陽光普照在自己的身體上。然而,申請結束才發現,語言考試只不過是一個開始,但我們卻可以在這項初始任務中,學習到很多關于時間規劃、計劃執行、學習能力甚至人生選擇的思考和進步。如果你現在正處于申請初期與語言考試搏斗之時,別忘了咬緊牙關,堅定一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