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認為“有修養”就是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的同義詞,而“有修養”就是不會在人前發脾氣,或者哭出來。其實,那只不過是壓抑某些情緒而已,價值很低。
我認為當一個人擁有以下四種能力時,才算有足夠的情緒管理能力。
1.自覺力:隨時隨地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處于怎樣的情緒狀態,也就是總與自己的感覺在一起。
2.理解力:明白情緒的來源不是外界的人事物,而是自己內心的信念系統。也就是清楚了解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與規條里什么地方受到冒犯,因而產生情緒。這點也就決定了一個被環境所控制的人,如果產生了無力感,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人生放在自己的手里。因為信念系統是自己可以改變的東西,而外面的人事物則是一個人無法控制的。
3.運用力:認識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和意義,因而可以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基礎上運用它,去獲得更多的成功快樂。這使負面情緒總具備正面情緒的性質和價值。
4.擺脫力:當某種負面情緒不能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功快樂時,能夠使自己從這種情緒中擺脫出來,進入另外一種更有幫助的情緒狀態中。
那么到底應該怎樣對待情緒呢?
我認為應該把自己情緒感應的幅度盡量擴大。這樣,每天中每一件事給我們的喜悅、滿足、自豪、信心,我們便完全得到,心中充滿人生的意義和樂趣。偶然有一次,事情給我們“負面”的情緒,雖然強度很高,但是因為每天所得的喜悅、滿足、自豪、信心足夠多,我們也能承受了。正面情緒我們充分享受、完全擁有,負面情緒我們有這么多的方法去處理,就算人生里的事情一半順利一半不好,我們也會創造出成功快樂的人生。
人生里每次的經驗都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使我們更有效地創造一個成功快樂的未來。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會抱怨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因為問題總是不斷地出現。而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則不斷進步、享受人生、心境開朗、自信十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