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膠東喜餅
原料:
面粉350克左右(16塊喜餅的量,我做的喜餅偏??;不必嚴格按照克數,可根據面團軟硬程度適量增減。)、6個雞蛋、100克花生油、白糖65克(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增減)、酵母6克、牛奶50毫升。
做法:
酵母50毫升加大約30度左右的牛奶稀釋,靜置3分鐘;
在盆中加入雞蛋、花生油和白糖。
加入酵母液,混合后用筷子攪勻;
先將少量面粉加入盆中,攪成稀糊狀。
蓋上保鮮膜餳發,至表面呈現許多小氣泡狀,
這時候,再添加其余的面粉進去攪拌;一邊添加,一邊攪拌,直至全部攪拌成絮狀面塊(這樣會加快整個餳發的速度)。然后,揉成一團餳發幾分鐘。
最后,再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放在溫暖處餳發;
制作步驟圖,請自左向右觀看:
1、等到面團餳發至兩倍大小的時候取出.
2、反復揉勻到沒有氣泡;
3、 將面團分割成等大的16個面劑兒,然后把每個面劑再次揉成光滑的小面團;
4、用搟面杖分別搟成一厘米厚、直徑9厘米左右的薄餅胚,蓋上布放在溫暖處再次餳發。等餅胚餳發至兩倍厚,用手掂起來有輕盈的感覺就可以下鍋了;
5、電餅鐺內刷層薄油,打開開關,我選的烙餅功能,等鍋燒至溫熱。
6、用手試一下不燙手時,下入餅胚。
7、蓋上蓋烙制2-3分鐘即可。
8、如果烤的顏色深,可以適當切斷電餅鐺的電源片刻。
9、出爐即可食用。
二、陜西肉夾饃
白吉饃簡介:
白吉饃又叫白吉餅。它是陜西咸陽特有的一種烤餅。
制作好后的白吉饃(餅)形似“鐵圈虎背菊花心”,因它的兩面餅皮粘連較松,故,又俗稱為“兩張皮”。
白吉饃(餅)皮薄松脆,內心綿軟,既可單獨食用,也可夾雜肉類菜品一道食用。
白吉饃(餅)若夾上臘汁肉,則稱“臘汁肉夾膜”。
肉夾饃是陜西地方名吃。肉夾饃的“饃”通常都是由白吉饃(餅)擔當的。因既有餅香,也有肉味,比之單獨食用白吉饃(餅)來,其味道更為鮮美。
白吉饃與一般的燒餅做工不同。
第一,面要好;第二,和的面比一般的燒餅和的面要軟;第三,烙餅的的方法稍有不同。
一般的燒餅面坯為餅狀,而白吉饃的面坯為碗狀;烙饃時,要將碗狀面坯的碗底朝下進行烙制,這樣,烙出的饃火色非常漂亮。
烙制好的白吉饃白邊毫無火色,內側有一線若隱若現的火色線;火色線形成一個很周整的圓,圓圈內有火色自然形成的圖案,很漂亮。
出鍋的白吉饃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饃瓤綿軟可口;搭眼一看,饃的外型其形制、圖案就象一個漢朝的瓦當;白吉饃上不帶火色的地方不帶一點雜色,潔白如玉;白吉饃帶火色的地方,火色深度恰倒好處,色如褐翡。真是“特色得很”!
白吉饃的制作:
食材:面粉、
1、和面(醒面)——肉夾饃的面屬于半發面。面要和的比搟面條的面稍軟些。和面時,面中除了加酵母外,還要加適量的堿面,這樣,可以增加饃的香味。面揉好后醒10分鐘。
2、打饃(烙餅)——下面劑子(一兩50克一個)。先把面團(面劑子)搓成橄欖型的長條狀,再將長條狀的面用搟面杖搟開做成帶尖圓筒狀的面餅胚子待用。
3、打饃(烙餅)——干烙。把面餅胚用手壓平、搟圓,置入熱鍋中烙制(搟圓后的面餅胚為碗狀)碗底朝下先烙1-2分鐘后翻面,再烙另一面(翻面后,要用手掌按壓餅的中部凸出處,使之平實。)時間也是1-2分鐘。待兩面烙至金黃時,即成。
臘汁肉的制作:
食材:帶皮帶骨的五花肋條肉(或五花肉)
料理:冰糖、香料(包)、鹽、味精
1、傾泡肉——8小時;
2、炒糖色——鍋內倒入底油、放入冰糖(不停地攪動)、加適量開水(繼續攪動直至顏色紅亮為止)、
3、鹵制老湯(大骨湯)——倒入糖色、置入調料包(內有花椒、桂皮、草果、玉果、八角、香砂、砂仁、良姜、桂丁、丁香、草寇)、蔥、姜、倒入料酒、放入鹽、再加適量冰糖,最后,放入傾泡好了的五花肋條肉。【注意:水要一次性加夠?!?/div>
4、大火燉至肉皮上色后改小火,再燉2個小時,最后關火,加入適量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