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建房的時候,都要先請風水先生看看這塊地的風水。中國人對風水很看重,好的風水之地代表著積極美好的一面:
新疆的伊犁,被稱為中國的八卦城。新疆的伊犁河上游城市特克思,是以八卦的布局建成的,以中心城市公園為基心,向周邊輻射,俯瞰整個城市像是一面八卦陣,因此人們稱之為八卦城。這座城市是南宋時期公元1230年,由我們道教的龍門教教主邱處機應當時的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邀請來建立的。后來在1992年,邱處機的后人也是一個風水大師,他又把這個城市進行了改建,就成了現在這個面貌。八卦城已經成為中國研究城市走向風水的一個重要歷史性的標志。
八卦奇城世界獨有,特克斯整個縣城根據《周易》八卦“后天圖”方位設計建成,城中心向外輻射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條大街,由從內向外四條環路聯通,縣城方位坎北,離南,震東、兌西,神奇的《易經》方位學說以有形方式規模宏大的再現于此,登城中心30米高觀景塔可飽覽八卦城全貌。
昆明有句話說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勢鎖煙霞。昆明的氣候四季如春,昆明風水也很不錯。曾經有一首詩,非常清晰地描述了昆明的狀況,這首詩是乾隆年間的一首詩:“五百里滇池奔來言底,批巾按及,喜茫茫空軍無邊,北走蜿蜒,南下高速,高人遇勢,何妨選勝登籬”。這是清朝的一個道人寫的一首詩,說昆明的幾個面,東面像神駒一樣,像一屁駿馬奔騰。在西面像一屁揮舞靈動的大鳥。北面像長蛇一樣的蜿蜒曲伏。昆明東面是金馬山,西南是碧雞山,左環右抱,這是左青龍、右白虎,這是其二。省政府前面是五百里滇池,背山面水,左右環抱,這就構成了一個最典型的風水格局。此其三。整個格局坐北朝南,靠山面水,背陰向陽,此其四。
風水之中,無玄武之來龍氣脈則不尊,不面向水則不富,無左右青龍白虎環抱則不穩。唐南詔國,宋大理國,一直半游離于中央政府之外,昆明城四者皆備,元代遷省府于昆明,始真正完全歸屬于中央,從此少有戰禍,穩固至今。
溫州也是一個風水極佳的城市,溫州山如北斗,城似鎖。溫州是中國風水第一人的所在地,第一個寫葬書的郭浦建的,在晉朝的時候他流難到溫州,受溫州當地邀請來建了一個州府,他根據溫州的地理地貌結合地質的實際情況來建設的。因為溫州的北岸的土是比較松軟的,受沙石的沖刷,地基不穩,所以他把整個城市建到南面。
溫州這個城市實際上是坐南面北的一個城市,但是他根據溫州周邊所有的山勢山形設計了溫州城,周邊的山勢山形正好是北斗七星的形狀。還建了64個泉、5個水塘,5色5水來調整這個城市的結構。溫州是相對封閉的,環山而建的,說這樣做不單可以有好的風水,還能避免戰禍,果不其然,兩次大的浩劫,第一次是方浪起義,而圍困溫州46天沒有攻下,最后撤兵了。還有抗日戰爭時期,當時溫州作為一個橋頭堡、根據地,免除了日軍的侵襲和對城市的侵襲。溫州避免了戰亂。
溫州市為了紀念他,其中有一個山腳西公山,后來改成郭公山。這是有據可查的。
衡陽有句話叫三道水口鎖大江。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第一峰——回燕峰就座落在衡陽市的市中心。衡陽有一個很著名的建筑物也是現在修成公園了,叫石鼓江山。有點像溫州,也有點像青島的戰橋,青島戰橋是海面上。也就是它在石鼓上建了一個塔。其實古老的風水里面怎么去勘測和相地有這么一個流程,第一個叫尋龍,第二是點穴,第三是查砂,第四是問水,第五是切相。是分了五個方位,也就是說如果根據整個城市找到龍脈,找到穴眼之后一定要把它鎖住,就是鎖住城市的命脈。也就是在水口的位置會做一些寶塔、建筑物,做一些很特殊的東西來鎖住,而衡陽是很特殊的,三座寶塔分別鎖住了衡陽三個河眼,這是很特殊的城市,也是一個風水城市。
雜志上寫的天意一半,人為一半。深圳的風水好,人杰地靈,地理好,所以各位占了一個風水寶地。從地理上來講,澳門只是娛樂,深圳是旅游、娛樂、工業都可以并相發展。更重要的是有這一群熱于奉獻、熱于投入的深圳人,你們一定會越過越好,因為生命和生活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深圳是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南和香港一河之隔,北有梧桐山,龍自東北而來,而西南的蛇口和水口,與大嶼山相連, 加上圈內海灣重疊,島嶼齊步,猶如靈龜下凡,美不勝收,是一個好風水。
深圳北羅浮山脈,是一條象征性很強、形象逼真,盤視環護著深圳的巨龍。此龍身北頭南為火龍,深圳市區內的連花山為龍頭正前方的神龍的吐液,也為龍吐珠翠,形象似火,也可稱南龍吐火。筆架山為龍獻書案,大頭嶺為左龍吐珠,鳳凰山為龍鳳搶球。南山區的大小南山,東角頭的蛇口山,形似元寶,為右虎獻寶。深圳中心區的正南方、香港地域內的雞公嶺、鳳形山為朱雀,和深圳大腦殼玄武山遙望相對。
香港界內、深圳東南方、龜頭嶺、紅花嶺為深圳的左前護砂。青山嶺為右前護砂。深圳水庫左的梧桐山脈為左護龍。深圳地盤風水好就好在:左有青龍護架,右有白虎盤踞,后有玄武納氣,前有朱雀爭鳴,外有旁龍助威,反砂抱環,及其群山聚勢納氣,形成富貴內蓄之勢。加至深圳地盤五處明堂寬闊,深圳河、深圳灣之水呈圓形環抱深圳南方,是玉帶環腰,圓水主富的形象特征。
北京是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北京是以故宮為中心修建的左右非常對稱的城市建筑群,是三朝:元、明、清,歷時幾百年不倒。北京的風水是很不錯的。這里面尤其要提到的是我們曾經在明朝的 時候崇禎年間,1635年,當時就有出版物,當時叫《地經景物略》記載的黃城西,墓陵深,秋冬令令,儼然一排古墓臨森。當年北京周圍松林叢密,道路上只容一個人騎馬單行,茂密的山林帶來了豐盛的水源,釣魚臺、金魚池、常年是泉水,許多地方是泉從地涌。而如今北京這個形勢簡直是日轉急下。污染問題、風沙問 題,為什么?有城市建設和改遷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我覺得是人類,整個環境大發展、工業革命之后,尤其是我們的生態和我們的工業的發展不均衡,沒有大家陰 陽的平和,所以導致了一種失衡。
北京面南背北、依山朝陽,背靠著高大的燕山山脈和蒙古高原,面向廣大的中國核心大平原,顯得穩固而開闊。北京東邊遼東、膠東兩大半島把持渤海口,西邊以太行山脈為護佑,的確是有點天子居北而監察天下的意思,風水似乎的確比其他幾大古都更勝一籌。
北京為帝君之地,古時每個朝代的著名風水師都會成為了帝王的國師,指引朝代發生和軍事謀略,所以紫禁城的風水是經歷了世世代代的著名風師規劃和布局的,精密細膩的建筑風格與配合奧秒的風水理論都能做到天人合一。
杭州:自秦設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五代吳越國和南宋都在此定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古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古時杭州曾稱“臨安”、“錢塘”、“武林”等,杭州的杭字本意是船,專指大禹治水乘坐過的船。杭州歷史悠久,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五代時期吳越國和南宋都城,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西安: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
西安位于關中盆地,南屏地勢磅礴的秦嶺,東近險拔峻秀的華山,西臨冬夏積雪的太白,北連渭水。風調雨順,氣候溫和,是中原地區難得的宜居之地。由于統治者的苦心經營,漢唐時期長安城附近更是形成了“八水繞長安”的格局,漢唐的國力也因此蒸蒸日上。然而,隨著氣候的變化,環繞長安的八水也逐漸干涸,雖然仍不失為一塊宜居之地,其風水也已經大不如前。
洛陽: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被聯合國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有“十三朝古都”之稱,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被稱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雒陽、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稱伊洛。洛陽地處中原,境內山川縱橫,西依秦嶺,過函谷關是陜西的關中平原,東臨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勢甲于天下”之說。
單是“天府之國”四個字,就可知道,這是一個如何的寶地,生出了多少的寶貝,才成得了這人間天堂配的上這“天府”二字。
成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3000年左右的建城史,近150年的建都史,歷史上曾九次成為地方封建王朝的都城,城址有擴展而無遷徙,城名千古未改。
從地理位置看,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內海拔387米至5364米,東界龍泉山脈,西臨崍邛山,西部是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丘陵、山區三分天下。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度很小,可以說平坦無垠,非常適于耕作。
如此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使成都擁有無比優越的生存條件,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工,岷江水患變成水利,成都平原更是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謹的天府之國。
開封:古稱東京、汴京(亦有大梁、汴梁之稱),簡稱汴,有“十朝古都”、“七朝都會”之稱。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