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第六章 健康傳播方法與技巧

第六章  健康傳播方法與技巧

1.  什么是傳播?

2.  什么是健康傳播?

3.  傳播的要素是什么?

4.  什么是傳播模式?

5.  五因素傳播模式的內容是什么?

6.  傳播如何分類?

7.  人際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8.  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際傳播形式有哪些?

9.  人際傳播基本技巧有哪些種?

10.  說的技巧有哪些?

11.  傾聽技巧有哪些?

12.  反饋技巧有哪些?

13.  非語言傳播技巧有哪些?

14.  大眾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15.  大眾傳播媒介的選擇原則是什么?

16.  影響健康傳播效果的因素與對策有哪些? 


第六章  健康傳播方法與技巧

 

1、什么是傳播?

 

傳播是一種社會性傳遞信息的行為,是個人之間,集體之間以及

個人與集體之間交換、傳遞新聞、事實、意見的信息過程。

 

1、 什么是健康傳播?

 

健康傳播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運用各種傳

播媒介、渠道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而制作、傳遞、

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

 

2、 傳播的要素是什么?

 

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具有明顯的過程性和系統性。傳播是一個有

結構的連續的過程,這一過程由各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構成要素

組成;這個系統的運行不僅受其內部各要素的制約,而且受到外部環

境的影響,與環境保持著互動的關系。一個基本的傳播過程,主要由

以下要素構成:

(1)傳播者,又稱傳者,是傳播行為的引發者,即在傳播過程

  71

中信息的主動發出者。在社會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可以是個人,也可

以是群體或組織。

(2)受傳者,訊息的接受者和反應者,傳播者的作用對象。同

樣,受傳者可以是個人、群體或組織。大量的受傳者稱為受眾。

(3)信息與訊息,就一般意義講,信息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

切內容。訊息是由一組相關聯的有完整意義的信息符號所構成的一則

具體的信息。訊息是一種信息,通過訊息,傳受雙方發生意義的交換,

達到互動的目的。

(4)傳播媒介,又稱傳播渠道,是訊息的載體,也是將傳播過

程中各種要素相互聯系起來的紐帶。

(5)傳播效果,是傳播對人的行為產生的有效結果。具體講,

指受傳者接受信息后,在知識、情感、態度、行為等方面發生的變化,

通常意味著傳播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傳播者的意圖或目的。

 

3、 什么是傳播模式?

 

傳播模式即是指傳播過程的模式。為了研究傳播現象,傳播學者

采用簡化而具體的圖解模式對復雜的傳播現象進行描述,以解釋和揭

示傳播的本質,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傳播過程模式。英國傳播學者麥奎

爾(D.McQuail)等曾整理分析了 48 種傳播模式。其中被譽為傳播學

經典的是美國的哈羅德·拉斯韋爾(H.D.Lass well)提出的五因素

傳播模式。

 

4、 五因素傳播模式的內容是什么?

 

1948 年,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

( H.D-Lass well)提出了一個被譽為傳播學研究經典的傳播過程文字

模式,即“一個描述傳播行為的簡便方法,就是回答下列 5 個問題:

(1)  誰(who)?

  72

(2)  說什么(says what)?

(3)  通過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

(4)  對誰(to whom)?

(5)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拉斯韋爾五因素傳播模式在傳播學史上第一次把復雜的傳播現

象用五個部分高度概括,雖然不能解釋傳播的全部內涵,但已抓住了

問題的主要方面。該模式的提出為傳播學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并在

此基礎上形成了傳播學研究的五大領域(圖 6-5-1)。

 

圖 6-5-1 拉斯韋爾五因素傳播模式

 

5、 傳播如何分類?

 

人類的傳播活動形式多樣,可從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從傳播的符

號分,可分為語言傳播、非語言傳播;從使用的媒介分,可分為印刷

傳播、電子傳播;從傳播的效果分,可分為告知傳播、說服傳播、教

育傳播;按照傳播的規模,可將人類傳播活動分為五種類型:

(1)自我傳播。又稱人內傳播,指個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頭

腦中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如獨立思考,自言自語等。自我傳播

是人最基本的傳播活動,是一切社會傳播活動的生物學基礎。一般講,

自我傳播屬于心理學的研究范疇。

(2)人際傳播。又稱親身傳播,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直接的信

息交流。人際傳播是人際關系得以建立的基礎,也是人與人之間社會

關系的直接體現。

(3)群體傳播。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群體是將個

人與社會相連接的橋梁和紐帶。群體傳播是指組織以外的小群體(非

組織群體)的傳播活動。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是影響個人健康的社會

  73

心理因素。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是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手段。良好的

人際交流和群體交流可通過榜樣示范、社會支持和群體輿論等作用促

進傳播雙方在態度、行為上的改變。例如,兒童早期行為習慣的養成,

大多來自家長言傳身教;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

受到同伴的影響,因此,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是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的

重要的社會心理因素。

(4)組織傳播。組織是人類社會中結構順序嚴密、有明確的目

標、制度,有嚴格分工和統一指揮的管理體系的社會結合體。組織傳

播是以組織為主體的信息傳播活動,現代社會中,組織傳播已發展成

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即公共關系。

(5)大眾傳播。指職業性傳播機構通過報刊、廣播、電視、書

籍、電影等大眾傳播媒介向范圍廣泛、為數眾多的社會大眾傳播社會

信息的過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眾傳播是當今社會最為發達、發展最為迅速

的事業。1970 年以來,對大眾傳播媒介的占有與利用,已成為社會

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在信息社會中,社會的核心資源是信息,大眾

傳播媒介在向人們公開、迅速、大量地提供信息的同時,也在通過輿

論導向、公眾人物的示范、社會教育、發布廣告等形式改變人們的健

康觀念,引導健康行為乃至健康消費。

在大眾媒介高度發達的今天,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依然是人們最

基本、最常用和最靈活的傳播手段。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社會動

員中,組織傳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內外實踐表明,多種傳播手段的

綜合運用,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最有效的干預策略之一。

 

6、 人際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人際傳播是信息在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傳播,其主要形式是面對面

的傳播,也可借助某種有形的物質媒介,如書信、電話、電子郵件等。

人際傳播的主要社會功能是:①獲得與個人有關的信息。②建立與他

  74

人的社會協作關系。③通過人際傳播,達到認知他人和自我認知。因

此,人際傳播是進行說服教育、勸導他人改變態度的良好手段。與其

他傳播形式相比,人際傳播具有以下特點:

(1)是全身心的傳播,即人要用多種感官來傳遞和接受信息。

因此,有人稱之為真正意義的“多媒體傳播”。

(2)是全息傳播,即信息比較全面、完整、接近事實。人際傳

播是面對面的,多媒體的,可以通過形體語言、情感表達來傳遞和接

受用語言和文字傳達不出的信息。可以說,人際傳播是最真實的傳播,

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傳播形式無法代替的。

(3)以個體化信息為主。情感信息的交流在人際傳播中占了很

大部分。

(4)交流充分,反饋及時。人際傳播過程中,交流雙方互為傳

者和受者,可及時了解對方對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從而根據對方

的反應來隨時調整傳播策略、交流方式和內容。

 

7、 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際傳播形式有哪些?

 

(1)咨詢。健康教育或醫務工作者為來詢者答疑解難,面對生

活中的各種健康問題,幫助其澄清觀念,作出行為決策。

(2)交談或個別訪談。通過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傳遞健康信息,

幫助教育對象學習健康知識,改變相關態度。

(3)勸服。針對教育對象存在的具體問題,說服其改變不利健

康的態度、信念或行為習慣。

(4)指導。通過傳授知識和技術,使教育對象學習和掌握自我

保健的技能。

 

8、 人際傳播基本技巧有哪些種?

 

傳播技能是指在傳播活動中為有效地達到預期目的而采用的方

  75

式方法。熟練掌握運用自如的傳播技能便成為傳播技巧。人際傳播是

通過語言和非語言交流來影響或改變教育對象的知識結構、態度和行

為的雙向交流的過程,主要包括說的技巧、傾聽技巧、提問技巧、反

饋技巧和非語言傳播技巧。

 

10、說的技巧有哪些?

 

掌握談話的技巧,就是要使用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和能夠接受的

方式,向教育對象提供適合個人需要的信息。

(1)內容明確,重點突出。一次談話緊緊圍繞一個主題,避免

涉及內容過廣。

(2)語調平穩,語速適中。

(3)適當重復重要的概念。一般在一次交談過程中,重要的內

容應重復兩三次,以加強理解和記憶。

(4)把握談話內容的深度。應根據談話對象的身份、文化層次

及對疾病的了解程度選用適當的醫學術語,必要時使用當地語言和老

百姓的習慣用語。

(5)注意觀察,及時取得反饋。交談過程中對方常常不自覺地

以表情、動作等非語言形式表達他的感受,要注意觀察其情感變化及

其內在含義,這將有助于對其談話的深入。

(6)適當停頓,給對方以提問和思考的機會。

  

11、傾聽技巧有哪些?

 

傾訴與傾聽,共同構成了交流的基礎。傾聽是通過有意識地聽清

每一個字句,觀察和了解每一個字句的表達方式,借以洞察說話人的

真正含義和感情。只有了解了教育對象存在的問題、對問題的想法及

其產生的根源,才能有效地進行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這些,傾聽是

必不可少的。

  76

(1)主動參與,給以積極的反饋。在聽的過程中,采取穩重的

姿勢,力求與說話者保持同一高度,雙目注視對方,不斷用點頭、發

出“嗯、嗯”等鼻音或重復關鍵詞語的方法,表明對對方的理解和關

注。

(2)集中精力,克服干擾。很多原因會打斷聽的過程,如環境

中有噪音,談話中有人來訪等,除了這些客觀原因,還有分心、產生

聯想、急于表態等主觀上的心理因素。對外界的干擾,要聽而不聞,

即使是偶爾被打斷,也要盡快把注意力集中回來;對于主觀因素,要

有意識地加以克服和排除,培養健康的心理機制。

(3)充分聽取對方的講話不輕易作出判斷,也不要急于作出回

答。聽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分析,抓住要點。不輕易打斷對方的講話,

但對離題過遠或不善言表者,可給以適當的引導。

(4)提問技巧。提問是交流中獲取信息,一加深了解的重要手

段。一個問題如何問,常常比問什么更重要。有技巧的發問,可以鼓

勵對方傾談,從而獲得所期望的信息。提問的方式可分為五種類型,

每種提問都會產生不同的談話效果。

①封閉式提問:這種提問方式比較具體,要求對方簡短而確切的

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有”或“沒有”以及名稱、

地點、數量等一類問題,往往是為了證實一種情況。如,“您有多大

歲數了?”“你昨天去作體檢了嗎?”,適用于收集簡明的事實性資料。

②開放式提問:這類問題比較籠統,能誘發交談對方說出自己的

感覺、認識、態度和想法,有助于談話者真實地反映情況,并有助于

病人的心理宣泄,表達他們被抑制的情感。其常用句式為“怎么”、

“什么”、“哪些”等。例如,“你今天感覺怎么樣?”“你平常給孩子

添加哪些輔食?”

③探索式提問:又稱探究式提問。為了了解教育對象存在問題或

某種認識、行為產生的原因,常常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提問,也就是

再問一個“為什么”。如“你為什么不去作體檢呢?”適用于對某一

問題進行深入的了解。

  77

④偏向式提問:又稱誘導式提問,提問者把自己的觀點加在問話

中,有暗示對方作出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的傾向。如“你今天感覺好

多了吧?”更容易使人回答:“嗯,好多了。”在了解病情、健康咨詢

等以收集信息為首要目的的活動中,應避免使用此類提問方法。但可

以用于有意提示對方注意某事的場合,如“你今天該去作體檢了

吧?”。

⑤復合式提問:指在一句問話中包括了兩個和兩個以上的問題。

如“你經常給孩子吃水果和蔬菜嗎?”水果和蔬菜是兩類食品,是否

經常吃則又是一個問題。此類問題使回答者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

且易顧此失彼。因此,在任何交流場合,都應避免使用。

     

12、反饋技巧有哪些?

 

反饋及時,是人際傳播的一個重要特點。反饋技巧是指對對方表

達出來的情感或言行作出恰當的反應,可使談話進一步深入,也可使

對方得到激勵和指導。常用的反饋方法有:

(1)肯定性反饋。對談話對方的正確言行表示贊同和支持。祈

求得到他人對自己的理解和支持,是人們在袒露情感、表明態度和采

取新行為時的一種普遍心態。在交談時,適時地插入這樣一些話:“是

的”、“很好”,這種肯定性反饋會使對方感到愉快,受到鼓舞而易于

接受。在技能訓練、健康咨詢、行為干預時,運用肯定性反饋尤為重

要。除了語言外,也可用點頭、微笑等非語言形式予以肯定。

(2)否定性反饋。對對方不正確的言行或存在的問題提出否定

性意見。為了取得預期效果,否定性反饋應注意兩個原則,一是首先

肯定對方值得肯定的一面,力求心理上的接近;二是用建議的方式指

出問題所在。如“你這樣說有一定道理,但是……”,而不要直截了

當地一棍子打死。否定性反饋的意義在于使談話對方保持心理上的平

衡,易于接受批評意見和建議,敢于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

(3)模糊性反饋。向對方作出表示沒有明確態度和立場的反應。

  78

如說“是嗎?”“哦。”適用于暫時回避對方某些敏感問題或難以回答

的問題。

 

13、非語言傳播技巧有哪些?

 

非語言傳播技巧指以動作、姿態等非語言形式傳遞信息的過程。

美國學者雷·伯德惠斯特爾(L.Birdwhistell)認為,人際交流中大

約 65%的信息是通過非語言形式傳播的。非語言傳播常常是人的心理

活動的自然反應,因此,表情、眼神、語音語調等都有著豐富而真實

的信息內涵。非語言傳播形式融會貫通在說話、傾聽、反饋、提問等

技巧之中。

(1)運用動態體語。即通過無言的動作來傳情達意。如用手勢

來強調某事的重要性;以皺眉、點頭的表情來表示對病人的理解和同

情;以注視對方的眼神表明在認真地聽,表明對對方的重視和尊重。

(2)注意個人的儀表形象。儀表服飾、體態、姿勢等屬于靜態

體語,與行為舉止一樣,它能夠顯示人的身份、氣質、態度及文化修

養,有著豐富的信息功能。在與群眾接觸時,衣著整潔大方,舉止穩

重,使人易于信任,易于接近。

(3)恰當運用類語言。指說話時的語音、語調、節奏以及鼻音、

喉音等輔助性發音。在交談中適時適度地改變聲調、音量和節奏,可

有效地引起注意,調節氣氛。

(4)創造適宜的時空語。首先,安排適宜的交談環境,安靜整

潔的環境給人以安全感和輕松感;其次,與交流對象保持適當的距離。

人們在交往中的人際距離是在無意識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人們之間已

經建立或希望建立的關系,并常常受到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等社會因

素的影響。談話雙方的相對高度也是創造交流氣氛的一個要素。大人

習慣于和小孩彎下腰說話,和臥床病人談話時最好坐下,一般來講,

人們處于同一高度時,較易建立融洽的交流關系。

 

  79

14、大眾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在現代社會,大眾傳播對人的行為和社會實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

響。大眾傳播具有如下鮮明的特點:

(1)傳播者是職業性的傳播機構和人員,控制著傳播的過程和

內容。

(2)大眾傳播的信息是公開的,公共的,面向全社會人群,且

傳播速度快,擴散距離遠,覆蓋區域廣泛。

(3)傳播材料的統一成批生產和重復利用,可保證信息的標準

化和規范化。

(4)受眾為數眾多,分散廣泛,是匿名的,自由的。

(5)信息反饋間接延緩,且缺乏自發性。

(6)大眾傳播媒介是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分發系統和設備,決

定著信息的物理形式、時空范圍、速度和數量。

 

15、大眾傳播媒介的選擇原則是什么?

 

根據預期達到的健康傳播目標和信息內容,恰當地選擇傳播媒介

是取得預期傳播效果的一個重要保證。在選擇傳播媒介時,應遵循如

下原則:

(1)針對性原則。針對目標人群狀況,選擇傳播媒介。針對性

是指媒介對目標人群和訊息表達的適用情況。如對低文化層次人群,

不宜使用文字材料;對需喚起公眾意識,引起普遍關注的訊息,如關

于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宜選擇大眾媒介;而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采用人際傳播手段效果會更好。

(2)速度快原則。力求將健康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最通暢的渠

道傳遞給目標人群。一般講,電視、廣播是傳遞新聞信息最快的媒介。

(3)可及性原則。根據媒介在當地的覆蓋情況、受眾對媒介的

擁有情況和使用習慣來選擇媒介。

  80

(4)經濟性原則。從經濟實用的角度考慮媒介的選擇,如有無

足夠的經費和技術能力來制作、發放某種材料或使用某種媒介。在實

際工作中,通盤考慮了上述 3 個原則后,這一原則將具有決定性。

 

16、影響健康傳播效果的因素與對策有哪些?

 

健康信息的傳播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其傳播效果受多種因素

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影響健康信息傳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傳播者、

信息、媒介、受者和環境。

(1)  傳播者因素

傳播者是健康信息傳播的主體,具有收集、制作與傳遞健康信息,

處理反饋信息,評價傳播效果等多項職能。因此,傳播者的素質直接

影響傳播效果。為了確保健康傳播效果,傳播者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①樹立良好的形象。

②收集、選擇對受者有價值的信息。

③確保信息的準確、鮮明、生動、易懂、適用。

④根據受者的特點,選擇正確的傳播渠道。

⑤及時了解受者對信息的反應及傳播效果,不斷調整傳播行為。

(2)  信息因素

健康信息是指與人健康有關的信息,泛指一切有關人的身體、心

理、社會適應能力的知識、技術、觀念和行為模式。健康信息是健康

傳播者傳遞的內容,同樣直接影響傳播效果。因此,健康信息應具有

以下特點:

①符號通用、易懂。即信息傳遞過程中所使用的符號必須是通用

的、易懂的,以避免傳而不通。

②科學性。科學性是健康信息的生命,是取得健康傳播效果的根

本保證。

③針對性。健康信息的選擇、制作、傳遞必須針對受者的需求和

特點。

  81

④指導性。健康信息應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告訴受者如何

運用健康知識、技能,使受者自愿采納健康的行為方式。

(3)  傳播途徑因素

所謂的傳播途徑是指信息傳遞的方式和渠道。在健康傳播過程

中,傳播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傳播途徑對傳播效果會產生直接

影響。常用的健康傳播途徑:

1)口頭傳播:如演講、報告、座談、咨詢等。

2)文字傳播:如報刊、雜志、書籍、傳單等。

3)形象傳播:如圖片、標本、實物、模型等。

4)電子媒介傳播: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幻燈、投影等。

(4)受者因素

健康傳播的受眾是社會人群,他們因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對

健康信息、傳播途徑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健康傳播者在制定傳播信

息、選擇傳播途徑時,應重點考慮受者的心理特點及動機。

①受者的心理特點。受者在接觸信息時,普遍存在著“5 求”的

心理。

1)求真:信息真實可信。

2)求新:信息新穎引人。

3)求短:信息短小精悍,簡單明了。

4)求近:信息在生活、地域、情感、認識、知識等方面貼近受

者。

5)求情厭教:要求與傳播者情感交流,討厭過多居高臨下的說

教。

②受者對信息的選擇性。

1)選擇性接受:受者一般選擇與自己觀念一致、自己需要、關

心的信息接受。

2)選擇性理解:受者對信息的理解受其固有的態度、信仰影響。

3)選擇性記憶:受者對信息的記憶也是有選擇性的。人們往往

容易記住自己愿意、喜歡記憶的信息。

  82

③受者的動機。受者不僅選擇性地接受信息,還會因各種原因主

動地尋求和使用信息。受者尋求信息的動機主要包括:消遣、填充時

間、尋找情報、解決疑難或滿足社會、心理的需求。

(5)環境因素

健康傳播的效果還受傳播活動發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

響。

①自然環境。如傳播活動的地點、場所、距離、光線、溫度、環

境布置等。

②社會環境。如社會經濟狀況、文化習俗、社會規范、政策法規

等。

以上 5 種因素均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傳播者和受者的心理與行

為,從而影響健康傳播的效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傳媒學術網——“網絡媒介”是媒介形式的全新整合
傳播學教程筆記(詳細版)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傳播學知識點
什么是5W理論_
淺論媒介對信息傳遞的影響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武清区| 定安县| 当雄县| 滕州市| 镇沅| 宁蒗| 潢川县| 法库县| 黔西县| 静安区| 都江堰市| 苏尼特左旗| 星子县| 永平县| 海门市| 剑阁县| 顺义区| 南平市| 老河口市| 邳州市| 濮阳市| 雅安市| 曲靖市| 油尖旺区| 开原市| 连云港市| 舒城县| 沙湾县| 夏河县| 芮城县| 安新县| 唐海县| 洮南市| 广宗县| 旅游| 南和县| 元氏县| 麦盖提县| 蒲城县|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