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總有人喊著要釋放孩子的天性。
似乎“天性”就是做人最根本的依據。但從對“天性”的解釋“一個人出生就具有的秉性,具有一個外界難以改變的卻可以引導善惡的趨向,亦稱本性”來看,天性即一個人天生的秉性,但又是可以引導的。既然可以引導“向善”或者“向惡”,那么教育就必須要主動進行,不能“唯天性”論。
事實上,很多采取“釋放孩子天性“方式養育孩子的家庭,得到的結果并不是孩子得到了完美的發展,而往往成為家里“野蠻的,無禮的,缺乏教養的,無法無天的小霸王”。
所以網上又有人說,一味的釋放天性的教育,就是“垃圾教育”,感覺這種說法真的很現實,很悲催。
網上有個案例:
某電影院里,大家在認真觀影,只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來跳去,時不時大笑一聲,從進場到現在,鬧了差不多半小時,他的媽媽就在旁邊。旁邊的一個大人有點受不了,對孩子的媽媽說“能不能管下你的孩子,太吵了。”孩子的媽媽頭也沒回,說“孩子天生就這樣啊!”然后繼續觀影。后來孩子不滿足在位置上呆著,離開座位跑來跑去,跑累了卻發現找不到媽媽了——太黑了。孩子畢竟膽小,喊媽媽,喊了幾聲媽媽也沒注意到他,他見沒回應就哭,一位男子沖他吼:“你媽媽死了”孩子嚇的愣在那里,不敢動彈。
這里孩子明顯缺乏規則意識。原因肯定和媽媽有關——作為媽媽,她不可能不知道看電影最基本的公德要求,但誤以為按照成人的規則來對孩子進行教育違背了孩子的“天性”,于是就放任孩子折騰。
很顯然,電影院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在家怎么折騰自己的家人可以忍受,但電影院這樣的場合是公共場所,是大家花了銀子來欣賞電影的,你家孩子在電影院里折騰,肯定影響到了人家的利益,這個時候矛盾就開始產生,激化的可能性就開始出現了。
當時有人好心提醒了,老班不得不為那人點贊,那人是真的對這母子好。這個時候媽媽如果醒過來,能接受人家的好意并說聲謝謝,然后悄悄教育一下孩子,讓孩子遵守規則,是最好的結果。
偏偏這媽媽的水平真不咋樣,甚至可以說不識好人心,竟然拿“天性”來應對,這個時候那人發現無法溝通,就放棄了對這對母子的勸戒——除了自己,沒有誰會為你買單。
神說“欲想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沒有了規則約束的人就像泛濫的洪水,遲早要出問題的。這個孩子也不例外。當他座位上折騰完了又開始到處跑,跑累了找不到媽媽又開始哭,終于有人受不了自己好好看電影的權利被剝奪,自己的好心情被破壞,自然會吼出來:“你媽媽死了!”
這句話聽起來很難聽,但這背后表達出來的對媽媽不作為的憤怒略見一斑——對影院不負責,對觀眾不負責,對自己不負責,對孩子不負責……真是“不作不死啊!”
孩子從來沒有受到這樣的打擊,所以面對吼聲嚇的楞在那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如果一味的釋放孩子的天性,孩子不受約束不受挫折,當他面對不同的聲音的時候,一定是手足無措的,一定是極端恐懼的,一定是極其受傷的。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以后走的路能夠更安全,更平坦,做父母的不能無條件釋放孩子的天性,要幫孩子建立一些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不同的場合和時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遵守基本的規則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