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熱”一直是育兒圈里經久不衰的話題,科學實驗課、計算機編程近些年也迅速掀起熱潮,這讓媽媽們心里犯了難:
“見到奧數題我都頭疼,怎么輔導孩子啊?” “孩子做題目沒問題,可一到實際應用就糊涂了,這可怎么辦?” “計算機、奧數是不是都得報班呀?”
其實媽媽們大可不必憂心忡忡,“數理科學”、“邏輯訓練”這些看上去抽象的字眼對孩子來說并沒那么可怕。孩子的接受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得多,這些我們害怕的探索性學習反而會讓他們興趣十足!我們只需要在孩子的“計算性思維”訓練方面多投入一些,就能讓孩子學得輕松,理解得透徹。
看上去有些抽象吧?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到,它包括了數學和邏輯、推理和預測、問題解決能力等等。
美國有研究表明,那些從小就開始接觸思維訓練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豐富、創造力強,相應的訓練能幫助孩子提高智商。
“計劃全家人的旅行”——聽起來是一件非常龐大、繁瑣的事,多數家庭會選擇由媽媽或者爸爸一手包辦。但你是否想過可以請他一起參與計劃呢,這可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絕對是培養孩子計算性思維的好時機!
首先將這個龐大的“旅行計劃”分解成“訂機票”、“訂酒店”、“訂活動”三個簡單任務,然后每個簡單任務進一步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務。當每個小任務都解決好,整個大任務也就輕松解決了。
這一步,正是對應著計算性思維的“分解問題”能力。
哪幾點是可以引導孩子思考的?
· 日常對話——邏輯是計算性思維的重要部分
可別忽視了日常對話,這對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明辨因果關系是邏輯思維的基礎能力之一。比如,去公園的時候告訴孩子:
因為今天天氣很熱,所以你現在口渴了;因為你口渴了,所以你需要喝水。
孩子并不一定能理解這里的因果聯系,但父母在表達自己的過程中注重邏輯,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使之更清晰。
事實,包括太陽是熱的、蛋糕是甜的、A是字母表里的第一個字母、蜘蛛有八條腿;而觀點包括“我喜歡曬太陽”、“蛋糕很好吃”、“我不喜歡背字母表”、“我覺得蜘蛛很可怕”。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區分我們表達的是感情、觀點,還是道理、依據,這在分析問題和做判斷的時候非常重要,也是孩子日后思維發展的基石。
有了生活中點滴積累,孩子的理性分析、邏輯能力才能夠不斷建立。當孩子的計算性思維得到充分訓練時,把“數理化”課程統統拿下,當然都是小cas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