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27日訊(記者 陳煥明 通訊員 陳暄)記者今日從市城鄉規劃局獲悉,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公布的全國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和第三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長沙市均榜上有名,成功入選。
城市設計: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繼北京等第一批20個試點城市之后,又將長沙、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
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通過城市設計,統籌城市建筑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體現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力推動建立城市設計管理制度,結合試點推動開展城市設計,要求各地分層次、有重點地做好城市設計。通過總體城市設計,保護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優化城市總體格局,讓城市與山水林田湖等綠色空間有機融合。通過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立體規劃、精細管理城市空間,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體現城市精神、特色、魅力。
長沙實踐:在全國率先開展都市區控規城市設計全覆蓋工作
記者了解到,長沙在2015年初開展了《長沙市城市設計導則》的編制和研究工作,構建了與法定規劃相協調的城市設計體系,即由“總體城市設計-控規城市設計-街區城市設計-專項城市設計”所構成的“3+1”的城市設計編制體系,并對各層次城市設計的編制內容、編制深度、成果標準進行了規范。
同時,長沙在全國率先開展都市區范圍控規城市設計全覆蓋工作,將1097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圍劃分為44個城市設計編制單元,開展了控規城市設計編制工作。從人的需求出發,在城市設計中重點落實“四增兩減”的政策要求(增綠地、增設施、增開放空間、增支路,減中心城區居住人口密度和開發強度),完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落實專項規劃、慢行設施等的相關要求,對于品質長沙建設提出空間控制、引導要素要求。通過本輪城市設計,增加配套設施2065處,增加綠地489.82公頃,增加開放空間與廣場88.37公頃,增加支路160條。
下一步,圍繞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品質長沙”,展現現代化大都市的國際品質和湖湘文化標識的目標要求,探索城市設計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繼續深化和完善各層次城市設計的編制和管理工作,構建健全的城市設計制度。
城市雙修: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
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關于將保定等38個城市列為第三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的通知》,繼三亞首個試點城市和福州等19個第二批試點城市后,又將長沙、保定等38個城市列為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至此,我國“城市雙修”試點城市達到58個。
開展“城市雙修”是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要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
住房城鄉建設部明確了六方面試點工作任務:一是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新方法;二是探索推動“城市雙修”的組織模式;三是先行先試“城市雙修”的適宜技術;四是探索“城市雙修”的資金籌措和使用方式;五是建立推動“城市雙修”的長效機制;六是研究形成“城市雙修”成效的評價標準。
長沙實踐:重點推進青山綠水藍天等 “十大行動”
長沙市將主要以區域統籌“城市雙修”工作,以流域為核心開展生態修復工作,以老舊城區為重點推進城市修補工作。試點重點推進青山綠水藍天、舊區體質改造、交通暢行、城市造綠、文化星城、拆違控違、設施完善、海綿城市建設、璀璨都市、魅力長沙等 “十大行動”。
通過“城市雙修”工作,到2020年長沙將基本恢復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延續城市肌理和歷史文脈,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基礎設施短缺、公共服務不足等“城市病”,進一步強化長沙“山水洲城”的城市特質、彰顯精美長沙的城市品質,建設“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城市更精致、生活更美好”的品質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