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北湘江東岸的長沙新港,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轉運卡車在港區來回穿梭,本地產品在新港中轉,經過鐵路、公路、水路三種方式,走向海內外。
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最新確定的24個全國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中,依托公鐵水空的立體交通網絡,長沙名列其中。未來,長沙將著力打造國際化航空樞紐、全國鐵路樞紐、全國內河水運樞紐和全國公路運輸樞紐“四大樞紐”,形成“聚中部、通全國、聯全球”的國家交通物流中心。
圖/長沙晚報記者 羅杰科 王志偉 鄒麟 余劭劼 劉軍
文/長沙晚報記者 吳鑫礬
坐上剛開通的石長鐵路動車組,一路以160公里的時速疾馳,不到兩個小時就能抵達益陽、常德,長沙至益陽、常德開啟“動車時代”。自此,在長沙坐上動車組列車,2小時內便能抵達岳陽、懷化、衡陽等省內11個市州。
今年3月,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第二跑道正式啟用,長沙進入“雙跑道”時代。
2009年底,長沙首次迎來動車組列車的場景還宛如昨日,如今,準點、舒適、貼地“飛行”的動車組列車,已成為長沙市民出行的首選。在京廣、滬昆組成的高鐵黃金十字上,市民只需在列車上小歇一會,就能踏上北、上、廣等20個城市的土地;在長株潭城際鐵路上,灰白相間的CRH6F型動車組穿梭于三市之間,30分鐘三地連城。
集地鐵、長短途客運、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功能及寫字樓、購物中心、商業街等商業功能于一體的湘江新區綜合交通樞紐。
速度更快,時間更短,出行更爽!憑借集高鐵、航空、水運、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于一體的公鐵水空立體交通體系,無論是人或物,在長沙都有更爽的體驗。
長沙磁浮快線是全球最長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線,是我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鐵路。
即使目的地在國外也不用擔心,如今長沙的航線網絡已走出亞洲,輻射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從長沙起飛,你可以一站直達法蘭克福、洛杉磯、悉尼、墨爾本、俄羅斯、埃及。同時,如今的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已邁入雙跑道時代,可供目前最大客機空客A380起降運行。未來,隨著機場東擴工程全部完工后,機場將打造一座集高鐵、地鐵、磁浮、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
近年來,長沙加速過江通道建設,福元路大橋、湘府路大橋、營盤路隧道、南湖路隧道等近十條過江通道,承擔起加速湘江兩岸往來交通的重任。
更重要的是,去年5月投入運營的長沙磁浮快線將高鐵、機場兩大樞紐串聯起來,開啟長沙空鐵聯運一體化交通模式。在長沙火車南站,高鐵、地鐵、磁浮、公路客運等多種交通方式零距離換乘。在高鐵站內就能坐上地鐵、出租車到城區逛一逛,或是直接換乘班線客車前往周邊縣市,或是搭上磁浮快線直達機場航站樓。
芙蓉南路中信新城段高架橋上,城際列車從先鋒站附近疾馳而過,與相鄰駛向尚雙塘站的地鐵1號線列車并駕齊驅。
從空中到地下,長沙的美越來越立體。和北京、上海、武漢相比,長沙地鐵規劃雖然起步晚,但卻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著。2014年,地鐵2號線一期通車,兩年時間,地鐵1號線也通車了,兩條線路形成的地鐵十字聯通城區東西南北,連接起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等樞紐,開啟一小時換乘生活圈。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有效改善了長株潭地區生產生活用水和湘江通航條件,湘江成為對接長江經濟帶的“黃金水道”。
即使習慣了自駕,在長沙開車也是幸福的。七橋二隧穿江而過,一江兩岸5分鐘即達。以80公里的時速行駛在萬家麗路高架橋上,僅20分鐘就能從城南來到城北,暢通無比的駕駛感足以讓人忘了路怒癥。
隨著城際鐵路建設的不斷推進,進一步加速了長株潭城市圈的融城步伐,長沙火車站已經成為動車、城鐵、地鐵交會的客運綜合樞紐。
在長沙的公鐵水空立體交通體系中,湘品也能快捷地通達全球。
隨著長沙中低速磁浮快線的正式運營,高鐵與磁浮在這里交會,長沙火車南站作為中部交通樞紐的功能定位日趨明晰。
長沙近年來不斷推進城市快速路改造,提升城區通行效率。圖為改造后的萬家麗快速路,極大地緩解了城東南北交通壓力。
在城北湘江東岸的長沙新港,一輛輛滿載鋼材的卡車在港區來回穿梭,這是華菱衡鋼的鋼管,它們從衡陽走鐵路運至廣鐵集團長沙貨運中心霞凝物流車間,再由汽車運至2公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