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生:翻過這座山,前面就是平地
我的父親母親系列(之一)
人生:翻過這座山,前面就是平地
講述人:文杰
寫作者:卓爾
漫畫/余寧山
一“照”鐘情
父親母親的生日我是記得的,但他們的結婚紀念日我不知道,也從未聽他們說起。至于結婚時的情景,家里更無一點紀念的痕跡,父母甚至連一張年輕時的合影都沒有。小時候我參加過親戚家兒女的婚事,在湘西是有一整套的儀式的,我曾經好奇地問過我媽,“你是怎么出嫁的?”可她居然輕描淡寫地說:“嫁就嫁了唄。”至今,我也想像不出父親母親的成親場景。不過家里有兩件東西讓我印象很深,一是一把剪刀,二是一面鏡子,小時候,我只要拿這兩樣東西在手上,不論是曾祖母、祖母還是爸爸,都會發出警告:“你莫弄壞了,那是你媽的陪嫁!”那把剪刀、那面鏡子如今還在,或許只有它們才清楚父母的結婚場景。
父母年輕時沒有合影,但相冊里有兩張他們各自的單人照,母親梳著兩條大辮子,劉海十分整齊地快遮到眼睛了,大大的眼睛,小白圓領的衣服襯著一張帶點羞澀微笑的臉。小時候我和妹妹常常對著照片比較誰更像母親一點,父親總會插上一句:“你倆都沒你媽年輕時好看。”舊照片里的父親也是帥得不行,一頭濃密的頭發,挺拔的鼻子,父親一米八的個子,說起年輕時的父親,母親總是說:“瘦,像根竹竿。”可父親年輕時曾是體育老師,我怎么也想像不出,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瘦。
父親很小時候便沒了父親,與曾祖母、祖母相依為命,祖母是小縣城里知名的老師,父親中師畢業回家教書。母親有四個哥哥、三個姐姐,外婆生下她后甚至沒有多少力氣帶她,她是在哥哥姐姐們的呵護下長大的。我的兩個舅舅曾是老師,雖然我不知道父親母親是怎樣認識的,但我想他們的相識肯定與祖母、舅舅都是老師有關,可以肯定的是那兩張單人照便是他們認識前互換的禮物。“爸爸媽媽肯定是‘一照鐘情’。”我和妹妹向父母求證時,他們都只笑而不答。
知識改變命運
父親年輕時在張家界(當時叫大庸)一所小學當老師,母親初中畢業,婚后在龍山縣城郊一個生產隊務農。“那時候你爸爸回家一趟要走一天的山路。”可不管怎么辛苦,回家總是父親的期盼,家里除了母親,還有曾祖母、祖母。我出生后,父親調到龍山縣華塘壩的一所中學,離家近了,父親每周都回家,他回校時,我總是跟他的腳,很多時候我都成功地跟他到了學校并住上一星期。在父親的學校里比在家好玩得多。他教我打球,帶我一起到附近的田里摸田螺改善伙食,和同樣“跟腳”住在學校的同齡孩子捉麻雀,如今那些時光像在童話里。
隨著我們姐弟三人的出生,如何吃飽穿暖成了父母的追求。父親會到河邊挑石頭,從河邊挑一方石頭到馬路邊,可以掙一塊錢;冬天,母親會到收過的白菜地里挖菜根,泥糊糊的菜根拿到河里洗干凈可以喂豬。春天打豬草、夏天撿煤、秋天撿谷子,我和弟弟妹妹也常常做各種事,不過,我們做這些事總是有報酬的,不管怎樣節省,一毛、五毛的零花錢,父母總是在我們做完這些事后付給我們。
日子在求溫飽中熬到1977年,恢復高考的政策讓父親看到了人生的曙光,他花了一年的時間準備,1978年便以全縣最高分考上中央民族學院(現在叫中央民族大學)。那一年,我正好上一年級,全家歡天喜地地準備著父親上北京,以至于我啟蒙這樣的人生大事都湮沒在那一片歡天喜地里。
父親上北京后,母親支撐起全家,兩個老人、三個孩子,母親挑上了雙肩。
每天天微微亮,母親便起床,第一件事是挑水,兩大桶水注滿水缸,接著做早飯,上工。面朝水田背朝天辛苦一天后,晚上是沒完沒了地剁豬草。剁完豬草,母親還要接著納鞋底,不論日子多么艱苦,大年初一,全家都能穿上母親做的新棉鞋,我們三姐弟,還會穿上母親親手做的新衣服。
父親上北京讀大學后,為了節省路費,第一年春節沒回家。鄰居們有意無意地對著我們姐弟開玩笑:“你爸爸沒回家呀?不會不要你們了吧?”話傳到母親的耳朵里,母親笑笑:“他要是做陳世美,我就帶著他們三個上北京告狀去!”話是這樣說,但母親的脾氣變得越來越焦躁,以至于我們犯一點小事,她都會動手揍我們一頓。曾祖母時常警告我們:“不要那樣做,不然‘鐵匠’來了!”“鐵匠”是曾祖母給母親的綽號。
父親每周都有信來,我記得很清楚,信的開頭總是“太太、媽、金菊及三兒”,“太太”是他依了我們對曾祖母的稱呼。給父親回信總是我們三姐弟的事,而執筆的總是我。我總是先報告自己的學習情況,再寫母親的交代,最后為妹妹、弟弟捎上幾句他們對父親要說的話,祖母的回信是自己寫的單獨的一張紙。給父親回信的那個晚上往往是我們一家最為熱鬧的時刻。
雖然書信不斷,但母親揍弟弟的次數越來越多。祖母也面臨退休,在那個時代,老人退休家里人是可以頂職的,母親想頂祖母的職跳出“農門”,可是母親只是初中畢業。這時候,母親做出了一生中最不可思議的決定:拿起書本學習,考中師!
“你爸爸考得起,我也考得起!”母親咬咬牙對我們也是對自己說,“翻過這座山,沒準就是平地。”我記得她背古文、學函數,很吃力。家里來了一個有學問的親戚,她也不放過請教。那一年,母親夜晚再沒有剁豬草、納鞋底、踩縫紉機,雖然1980年過年我們沒穿新衣、新鞋,沒有吃上臘肉,但母親成功了!她翻過了擋在她人生前的一座大山,考上了中師,終于成了一名小學老師!
大學畢業后,父親放棄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機會,回到湘西一所大學教書,母親到了大學的附小教書。培養我們三姐弟成才成為他們人生的新征程。
幸福靠自己奮斗
“爸爸媽媽沒什么能耐幫你們,你們要靠自己!”從小,父母就在我們三姐弟耳邊放話。而我們從父母人生中看到的事實便是“知識能改變命運”。所以我們和妹妹、弟弟都拼命讀書,“只要是讀書,我們都供!”父母說到做到,我們三姐弟相繼上大學,又相繼讀研究生,父母沒讓我們在學習期間吃一點苦,甚至,我在工作后,父親還鼓勵我:“你考博士啰,我供你。”
父母在鼓勵孩子讀書上毫不吝惜,但對自己的生活卻吝嗇到了極點。在我印象中,家里從來不到外面買熟食、下館子,包括早餐,都是母親早早起床做饅頭,以前,家里沒有冰箱的,當天做當天吃,直到現在,父親母親還是吃自己做的早點。家里的剩飯剩菜從來不允許倒掉,哪怕菜碗里只剩下一點點油星子也要留到下一餐混在新鮮菜里。就是現在,父親母親還是極其節儉,我們三姐弟給他們買的衣服,只是整齊地掛在衣柜里,身上穿的總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舊衣,他們的道理很簡單:“又沒有破爛,為什么不能穿了?”
除了學習,父母對幾個孩子也是極其吝嗇的,不論是結婚還是買房,父母都一視同仁地不給一分錢。他們的道理很簡單:“工作了,靠你們自己!”不過,對于孫兒輩的學習,父母卻十分慷慨,誰得了一百分,誰獲了獎,誰成績到了前幾名,誰考上了重點學校,統統重獎!
這就是我的父親母親,我一生的榜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瑣憶
我的前半生 【 自傳體散文 】
各種中國人親戚稱呼圖
老屋里的父親母親
散文||懷念母親
沙漠草:我的媽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鄂温| 青浦区| 乡城县| 江都市| 琼中| 赫章县| 叙永县| 汾西县| 临桂县| 铜山县| 临夏市| 桐城市| 平江县| 祥云县| 四平市| 泌阳县| 上栗县| 油尖旺区| 星子县| 竹山县| 玉门市| 丰宁| 海城市| 博客| 沁源县| 庆元县| 宁陵县| 武定县| 休宁县| 乐清市| 上杭县| 开封县| 黄石市| 旌德县| 宜丰县| 集安市| 剑川县| 阳新县| 文成县|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