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掌上長沙
2018-08-24 22:36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24日訊(記者 姚碧姿)作為吃貨的天堂,長沙的街頭巷尾餐飲店密布,美食眾多,想在星城的餐飲行業站穩腳跟,難度系數可想而知。可就是有這樣一家店,自1989年開業至今,歷經3 次搬遷,在長沙美食行業風云變幻的30年間,牢牢地圈住了長沙人的味蕾。它,就是長沙老口子心中屹立不倒的“湘春酒家”。近日,這家本土老長沙湘菜館將首個品牌旗艦店開進了九龍倉,換上一襲新中式典雅風“外衣”,給食客們呈上了一份誠意滿滿的驚喜。
從市井小店到品牌升級店
是沖擊,還是考驗?
坐落在九龍倉三樓的湘春酒家,全新的店面設計風格讓這個具有年代感的名字煥發了新的生機。
黑色實木背景,中國紅貫穿始終,高空間、大景深的鏤空雕花隔斷、木雕的六角宮燈、錯落有致的方窗,新店既兼具傳統中式風格的古典優雅,又有現代風格的簡約時尚,散發著新中式風格的獨特魅力,讓人感覺溫馨又舒適。
從市井小店到品牌升級店,對湘春酒家而言,是沖擊,還是考驗?關于這個問題,湘春酒家老板盧五明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堅持,“湘春酒家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能一直經得住新老顧客的口味檢驗,背后其實是我們用一碗一碟、一筷一勺扎扎實實沉淀下的三十年的經驗,是我們對傳統的理解,對地道長沙菜的堅持與傳承。品牌升級了,但是我們的食材、口味、品質永遠不會改變?!辈惋嬓袠I摸爬滾打三十年,見過了太多品牌的變化和網紅店的更迭,他從來沒懷疑過自己的判斷。
湘春酒家,長沙最早的個體戶酒家
1989 年,一張招牌,一間門面,幾張桌子,盧氏姐弟共同創立的傳統湘菜家庭式酒家——湘春酒家在外湘春街5號誕生。
盧五明從小好吃、也愛研究吃,小時候家里經常會搞些肉餅子、肘子蒂、酸菜蒸肉之類的“硬菜”,他就喜歡圍在灶邊,看母親怎么做。稍大些,盧五明就開始自己做了,“早上起來炒飯啦,打豆腐腦湯啦,到外面田里捉了鱔魚啊,都是自己回來搞”。20多歲從國企下崗后,身懷一手好廚藝的他,開始做小時候吃到的最傳統地道的家常菜,沒想到,一做就是30年。
“店的位置有點偏,門面不大,只有 3米寬,但是它深,像一個小巷子一樣,分成了三截?!?980年代末,雖早已是長沙主城區的原長沙北門(湘春門)外的外湘春街比起長沙城南傳統的商業區,位置并不占優勢。
盧五明回憶,湘春酒家開張時,周邊還沒有其他餐館,但也經常會接待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的應酬和親戚朋友的聚餐,店里生意還不錯。
因為盧氏姐弟的家常菜貨真價實,味道好,性價比又高,外湘春街的這個像是小巷子一樣的酒家很快就在周邊圈了很多粉,口碑也迅速從外湘春街傳遍整個長沙。
一碗“蒸肉餅子”,蒸出了30年的傳承
長沙人對肉餅子可謂情有獨鐘,幾乎早餐店和湘菜館都有它的身影。
“我做的蒸肉餅子至少賣出去100萬份!30年味道從來冒變過?!北R五明說,吃過的人都說他家的蒸肉餅子入口即化,連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和剛長出牙齒的小孩子都吃得有味。
新鮮的農家土雞蛋和瘦肉當天采購,當天用完,絕不過夜。肉餅和雞蛋加入高湯里烹制,湯和肉餅的分量都很扎實,比例也剛好。湯勺一放進去,肉餅就斷開了,舀一點湯和餅,滑溜溜,一不小心又進了碗里。落口即溶的感覺,甚至不需要咀嚼,滿口鮮美,就算筷子功力再好也抵不過這比果凍還 Q 的肉餅。
豬油燒賣、扎魚、川豆紫蘇鱔魚、臘排骨、三鮮鍋巴也是湘春酒家 30年經典老菜。
豬油燒賣皮薄料足,豬油香味撲鼻,咬上一口,便能看到顆顆飽滿發亮的糯米;川豆紫蘇鱔魚將川豆和紫蘇的香味交織融合,肉質細膩而不肥膩,清爽軟爛;臘排骨蒸的到位,輕輕一咬就能骨肉分離,脆骨爽脆有韌性;三鮮鍋巴韻味十足;扎魚酒香四溢;豆芽韭菜清脆爽口……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么湘春酒家會有數十年的老顧客經常光顧,為什么會有一代接一代的年輕人帶著他們的父母和孩子在這里家庭聚會,把這里當作“第二個家”?
正在大快朵頤的食客們說:“一恍惚,好像這個城市什么都沒變,而自己,還是那個在課堂上喜歡邊轉筆邊開小差的調皮伢子?!边@家店的味道能帶你穿梭回曾經熟悉的那段時光,隔一段時間來一次湘春酒家,品品老長沙家常菜的味道,很親切。
30年傳承,這里是否還是你印象中的味道,或許,你可以去那里坐坐,嘗嘗蒸肉餅子、臘排骨,吃上一道三鮮鍋巴,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