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陳登輝)股市行情近來走勢強勁,不少投資者想入市卻信心不足,尤其是上周五A股指數大幅下挫,給很多新入市的股民當頭棒喝。銀行理財收益則依然表現平淡,想要有所投資,又不想虧了本錢,不妨考慮一下穩字當頭的國債。記者了解到,今年第一批的兩期憑證式儲蓄國債已開始發行。
根據國家國債發行的有關規定,財政部決定發行2019年第一期儲蓄國債(憑證式)(以下簡稱第一期)和2019年第二期儲蓄國債(憑證式)(以下簡稱第二期)。第一期票面年利率4%,第二期票面年利率4.27%。
國債大家并不陌生,憑借其安全穩健的特性,國債往往受到中老年投資者的青睞。根據此前發布的2019年儲蓄國債發行計劃表,今年共發行9批國債,第一批的兩期國債發行期為2019年3月10日至2019年3月19日。
國債有憑證式國債、電子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前兩者都是儲蓄國債,可以提前支取,靠檔計息;記賬式國債只能在證券市場流通,普通老百姓買的一般是儲蓄國債。
從利率來看,此次發行的兩期國債,收益與去年最后一批憑證式國債持平。對比定期存款,國債收益仍有優勢。同樣投入10萬元,3年期國債(電子式)的到期收益比3年期定期存款多3750元,5年期國債(電子式)到期收益比5年期定期存款多1800元。
這兩年不少銀行還推出了大額存單,收益不俗且安全性高,那么國債與大額存單哪個更有投資價值?業內人士表示,考察投資品應該從收益率、安全性、流動性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國債有國家信用背書,安全性比大額存單高。不過,大額存單的風險也很低,屬于一般性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也很穩健。
此次發行的國債仍然分為3年期和5年期,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呢?按照去年的利率,5年期的國債利率要比3年期高0.25%,雖然收益更多,但期限也要長2年。如何選擇,要充分考慮資金的流動性,畢竟提前支取會不劃算。
銀行工作人員提醒市民,投資者購買兩期國債后,可到原購買機構辦理提前兌取。但發行期最后一天(即3月19日)不辦理提前兌取。投資者提前兌取兩期國債按實際持有時間和相對應的分檔利率計付利息,具體為:從購買之日起,兩期國債持有時間不滿半年不計付利息,滿半年不滿1年按年利率0.74%計息,滿1年不滿2年按2.47%計息,滿2年不滿3年按3.49%計息;第二期國債持有時間滿3年不滿4年按3.91%計息,滿4年不滿5年按4.05%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