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嘌呤合成過多,或者尿酸的排出減少,都會造成尿酸在體內堆積,開始形成結晶。
尿酸鹽結晶的危害:
一、在關節,引起痛風
關節的白細胞會把結晶當做“異己”,從而發動“攻擊”,在這個過程中,使關節處受到牽連,引起炎癥,出現痛風。
主要特點:
痛風發作非常急促,使患者在半夜驚醒,發病的關節會有嚴重的疼痛感,并伴有炎癥,出現水腫;
持續幾天或者幾周后,這些現象會慢慢消失;痛風常見的發病關節是腳部的大拇指,然后是手部、膝蓋、肘部等的關節。
二、在腎臟,引起腎臟疾病
結晶落在腎小管或者腎間質,引起腎臟組織炎癥,或者落在集合管、腎盂、輸尿管等,引起尿路堵塞,引起腎臟疾病。
主要特點:
尿酸高引起的腎臟疾病,再起會有明顯的高血壓和氮質血癥,并且這類人群中有25%的人伴有尿路感染;
病情發展至中期時,尿常規會有明顯的變化,患者會出現低蛋白血癥,還有患者會有腰酸、乏力、頭昏等狀況。
等到了晚期,高血壓、浮腫、低蛋白血癥的癥狀會變得更加明顯,表現有腎功能不全,最后發展為尿毒癥、腎功能衰竭的嚴重地步。
易使尿酸升高的“壞習慣”,希望你一個不占
習慣1、海鮮加啤酒
海鮮加啤酒,痛風跟著走。
海鮮雖有“營養之王”的稱號,但卻是尿酸的“幫兇”,因為其中的嘌呤含量比較高。
而啤酒屬于發酵型酒類,在谷物的發酵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嘌呤,喝了啤酒,導致尿酸升高;
兩種高嘌呤食物加在一起,尿酸升高,痛風就會跟著你走。
習慣2、過于懶惰
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外賣、智能電器也讓人們越來越懶惰。
整天不是躺著就是坐著,不僅導致身體的機能逐漸退化,消化代謝的能力慢慢變差,還會導致肥胖。
肥胖又反過來使尿酸水平更高,引起疾病發生。
習慣3、亂吃藥
有很多患者,在痛風發作時,自己買點藥吃,草草了事。
長期這樣下去,不僅不能幫助降低尿酸,還可能因為藥物的毒性,給腎臟帶來壓力,由此引起尿酸水平更高,使病情更嚴重。
因此,尿酸高者和痛風患者,切忌亂吃藥。
降低尿酸,試試這4個方法
方法1、注意飲食
通過飲食調整,降低尿酸水平。
多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飯、饅頭、面食等;在烹飪時,盡量采取煮、蒸、汆等方式,避免煎炸。
多吃含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蔬菜中,盡量減少攝入龍須菜、菜花等。
冬瓜:排尿酸,利尿、清熱、化痰;
櫻桃:能抑制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泄;
芹菜:其中的黃酮,能促進關節健康,減少尿酸合成,但芹菜攝入多會有殺精的副作用。

方法2、適量喝茶
適量喝茶能抑制嘌呤合成、促進尿酸排泄。
嘌呤過高是痛風的最大病因之一。它的最終產物是尿酸,當嘌呤過高,就會升高血尿酸濃度。
而尿酸過高時,就會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軟組織和腎臟中,引發痛風、關節腫大。
研究發現,菊甙、黃酮可以抑制嘌呤合成,溶解尿酸、促進尿酸排出,從根本上改善痛風,人體需要從植物中獲取。
主要來源:云臺冰菊
每日泡服云臺冰菊即可滿足菊甙、黃酮的攝入,減少嘌呤合成,降低尿酸含量。

方法3、適量運動
建議選擇游泳、太極拳、慢跑、快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
這些運動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尿酸排出,還能起到一定的減肥效果。
每周運動最少4次,每次運動20~30分鐘,但要避免造成關節損傷,以免使病情惡化。
切記:患者病情活動期,保持靜養,暫停運動。
方法4、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自己的尿酸水平值,控制疾病發生率。
剛開始,可以2~3個月檢查一次,如果尿酸值水平處于穩定的狀態,之后,就可以間隔半年檢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