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君 昨天
文/昌言
二、庸國歷史
庸,古國名,出自帝顓頊,據載曾隨同周武王滅商,為牧誓八國之一。民間有“上古東方斯巴達”之稱。春秋時,是巴、秦、楚三國間地位較高實力較大的國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公元前611年,為楚、秦、巴三國所滅。
1.背景
古庸國所處的長江中下游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發祥地,與黃河流域的古殷商之地一樣,同是中華文化之搖籃。古庸國曾經盛極一時,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一帶),《括地志》載:“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山南有城,長十余里,名曰方城。”
牧誓
庸作為國名首見于《尚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由此可見,庸國是當時武王討伐商紂聯軍的主要部分,排在蜀,羌等國家的前面。
當時庸國的疆土比早期的周宗姬封侯國還大。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時,最大的宗姬國不過百里,小者僅五十里,而古庸國,則是一個橫跨長江至漢水這樣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
庸國包括麇(jūn)、儵(shū)、魚、夔等附屬小國,其東部含古麇屬地,東南部含鄂西及湖南張家界市及慈利、桑植等縣,今巴東、興山、秭歸、建始等縣,是古代夔國的領地,當然也是庸國所屬。歷史上著名的屈原就是秭歸人,其先祖就是庸國的一位國君伯庸。
2.疆域
事實上,商湯至周早期的庸國疆土還應包括現今的荊州市及荊門市的南部到今鐘祥一帶。楚國國都原本在丹陽(今湖北襄陽市保康縣、另有河南淅川說)。今天所說的楚國都城郢(現荊州市北紀南城),原本應為庸國所屬,后被楚國侵占。庸國的南部包括今天重慶的東北地區,含萬洲、開縣、梁平以北各縣。《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四川首州府,周庸國地……四川大寧、奉節、云陽、萬縣、開縣、梁山(今重慶梁平)皆其地也。”庸國的西部應包含現今的陜西省漢中市大部分屬地。《華陽國志·漢中志》說:“(漢中)本附庸國,屬蜀。”也就是說,漢中原本是庸國屬地。庸國的北部包含今天的湖北鄖西縣、陜西旬陽縣及商洛東部。鄖西縣古稱上津縣,隸屬金州(今安康市)。《太平環宇記》、《輿地紀勝》都說,金州“于周為庸國之地”。在史書的記載中,陜西商洛一帶在夏商時期的歸屬并不明了。大概其東部部分地區也屬于庸地。據《魏書》記載:“皇興四年置東上洛,永平四年改為上庸郡。轄商、豐陽二縣。”上庸郡就是商洛東部丹鳳、商南、山陽一帶。名為庸郡,可能與曾經是庸國屬地有直接的關系。
《華陽國志》
華中科技大學著名學者張良皋經過多年考證,認為庸國勢力范圍最大的時候,北抵漢水,西跨巫江,南接長江,東越武當,面積在4萬平方公里以上。
3.興盛
庸國在春秋之前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其建國歷史具有連續性、穩定性。庸國在夏時,或最遲在商時就已經成了較為統一、相對穩定、中間無間斷的國家。如果從夏時算起,就有1700多年的歷史,如果從商算起,也有1100多年的歷史。
《史記·周本紀》載:周文王死后,他的兒子發繼位,是為武王,遷都于鎬(在灃水東)。這時,商紂王正在對東夷用兵,損耗很大,國內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據《牧誓》,在這種情況下,周武王聯合西土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族和方國,并親率“戒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
庸列于八國之首,應為西土大國。古籍中庸、墉為兩個國家,庸立國早于墉。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周天子把國都附近的地區劃為王畿,由王室直接統治。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分封給許多諸侯,各建邦國。牧野一戰勝利后,周武王將商的王畿劃分為邶(朝歌以北)、墉(朝歌以南)、衛(朝歌)三個區,并由武王之弟管叔鮮駐衛、蔡叔度駐墉、霍叔處駐邶分別進行統治并監視武庚,史稱“三監”。武王罷兵之后,仍回到鎬。可見庸建國先于墉,在商朝即有之,而墉始于西周的劃分王畿。西周“分土封侯”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為周王的同姓(姬姓)親屬,二為功臣,三為古帝王之后,實際上是其他一些較強大的部落和方國首領。《荀子·儒效篇》曰:“周初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參加武王伐紂、列為西土八國之首的庸國是否封侯,未見史料明確記載,但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料記載中可以確認庸仍為西土大國。
庸國疆土如此之大,在春秋前期少有。疆域廣大的庸國并非是徒有其表,其國力也非常強大,地位、聲望都很高。說“楚之附庸”,說庸人就是楚人,有的歸其為“諸巴之一”,其附屬之說實屬對歷史的誤讀。相反很多西南少數民族國家附庸過庸國。
4.國力
庸國在商朝時期,湖南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歸集在庸國的麾下,這與庸國在當時的政治軍事實力和威望是分不開的。
庸國不僅國力強大,其爵位也很高。《禮記·王制》說:“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儀禮》說:“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姓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曰叔父,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庸國國君世代為侯伯,其他諸侯國“雖大,爵不過子,故吳、楚及巴皆曰子”。周時分封制度是嚴格的,非伯者不能稱其為諸侯,故楚子威逼周王室給其封號,“欲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庸為伯爵,說明其地位很高,也充分證明庸國的強盛。
關鍵詞:每日一讀,一往情深,庸輝華夏,理君博士
上庸君(shangyongjun1)與頭條號、百家號、搜狐號、網易號、微博、簡書等多家新媒體同步,每日呈獻每日一讀、一往情深、庸輝華夏、理君博士等美文,供大家樂讀與評論。敬請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