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傳統習慣的影響,我國的老百姓習慣了吃各種腌制的蔬菜,如東北的酸白菜、南方的泡菜及各種醬菜、咸菜和涼拌小菜等。腌制蔬菜起到保存蔬菜的作用,對于蔬菜短缺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但近幾年來,腌制蔬菜產生的“亞硝酸鹽”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那么,“腌制的蔬菜”到底能不能吃?
我們倡導盡量吃新鮮蔬菜,但科學腌制的蔬菜不是不能吃。
蔬菜本身含有硝酸鹽,在腌制過程中逐漸被細菌等還原形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致癌物亞硝胺的前體物質。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腌制過程的亞硝酸鹽變化有一個規律:隨著腌制時間的增加,亞硝酸鹽產生的量會逐漸增多,但達到高峰后,又會隨著腌制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少。因此,食用腌制蔬菜要避開亞硝峰。
傳統的酸菜和泡菜是很有營養價值的發酵蔬菜,良好的厭氧發酵工藝不會有危害健康的亞硝酸鹽水平。經接種乳酸菌和徹底的乳酸發酵后的泡菜和酸菜,亞硝酸鹽會在酸性條件下降解,也會在一些乳酸菌產生的亞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下酶解,使得腌制過程中大量的亞硝酸鹽被分解了,這樣的產品既有營養,又相對安全。因此發酵徹底的泡菜和酸菜是可以吃的,而發酵不徹底的腌制蔬菜則應盡量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