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家長少用“恐嚇教育”,多些用心陪伴
漫畫/余寧山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岳霞
熊孩子犯錯了家長該怎么辦?近日,有媒體接連報道孩子犯錯被家長送派出所受教育事件:偷拿超市游戲卡、偷偷充值買游戲裝備、偷偷把同學遺留手表藏在自己書桌里等都被自己父母拉到了派出所“投案自首”。孩子犯錯需要家長出動這種“終極大招”?此教育方式近日也在網絡引發熱議,有家長點贊,也有網友認為方式極端不可取。
父母送孩子到派出所“受教育”
“快點睡覺,不然警察叔叔來抓人了。”這樣的戲言出現在不少家庭教育語錄里。不過,現在有了“升級版”。
近日,四川宜賓一名9歲男童被父母送到派出所“自首”,原來孩子喜歡超市的游戲卡,偷偷拿走幾包后沒付錢;北川一小男孩從3歲開始就沉溺于網絡游戲,并持續偷偷摸摸充值購買游戲裝備,7年時間花掉了近10萬元。束手無策的父母難于管教,直接把孩子送進派出所;溫嶺松門,一5歲女娃因偷藏了同學遺落在其家的電話手表被媽媽帶到派出所“自首”;9歲的小雪趁上網課的時間,偷偷玩手機游戲,未經父母允許往游戲里充了錢,其父一氣之下帶她到派出所讓她去投案“自首”“進監獄”……
根據媒體報道,家長把孩子們拉到派出所“自首”的初衷,是讓他們深知錯誤的嚴重性,“下重藥治病”。不過這教育方式,也引發了網友各種不同的觀點。
網友熱議,教育觀針鋒相對
有網友表示,“帶孩子去派出所讓民警鄭重地講清楚法律規范問題,比簡單的罵、打的方法都要好。孩子也容易接受這樣的教育!”“老祖宗在古代就有弟子規教育我們: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媽媽的教育三觀很正。”“在不影響警察叔叔工作的前提下,我個人是很支持這樣的教育方式的。”
有網友質疑“教育手段是否恰當”,“孩子偷東西,父母不會正確教育和引導,帶到派出所會給孩子幼稚心靈留下可怕陰影,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
親子咨詢師“晴天媽媽”表示,“初心很好,方法有誤!”她認為5歲孩子物權意識還不清晰,很難明確“別人的”“自己的”有什么區別,父母生活中強化邊界感,引導孩子承擔責任就好了,每個孩子長大都會有一些“越界行為”,上綱上線也要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過度懲罰,傷心更傷親子關系。
專家建議家庭教育不要“一拉了之”
到底要不要把孩子拉到派出所?“9歲的小雪趁上網課的時間偷玩手機,并未經父母允許往游戲里充錢”的微博下,兩千多條評論,90%以上都是為這種“教育”方式和這個爸爸點贊。而記者采訪的專家,則一致表示并不認可。
瀏正街小學高級語文老師李娟娟,曾獲“長沙市‘九芝’優秀班主任”稱號,是有著幾十年工作經驗的班主任。她認為,家長把孩子送去派出所進行教育,簡單粗暴,也會給警察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負擔。“像這些情況,家長完全可以曉之以理,并持續觀察,督促孩子改正。另外也需要家長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花點心思培養孩子好的興趣愛好,抵制游戲的誘惑。”李娟娟認為。
“孩子出問題考驗著這個家庭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孩子出了問題,父母把他們推向社會,還跟他們‘撇清關系’,這是對孩子更大的傷害。”湖南警察學院管理系心理學專家楊慶飛博士認為,這時父母要做的是跟孩子站在一起,用心陪伴,長期教育。
兒童教育專家王人平則表示,這個階段,孩子表現出強烈的物品占有欲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千萬不要去定義孩子自私、霸道,甚至扣上“偷”的大帽子。“我建議遇到類似的事,父母重點的是去關注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動機和真實需求,才可能找到針對性的辦法,提升孩子的某種能力和品質,而不是僅僅針對結果,去懲罰或恐嚇孩子。智者畏因,愚者畏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