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榮
近日,家長圈中一則信息廣為流傳:從今年9月份起,全國大中小學將新增3門必修課:書法、編程、勞動課程。對此,前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負責人回應,就書法、編程課程而言,還未收到正式通知,但我市已將勞動教育納入高中必修課、初中綜評內容。(詳見本報8月6日A03版)
提筆忘字,相信現在很多人都遇到過。2018年,有調查機構對北京、上海和廣州等12城市進行相關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有過提筆忘字。究其根本原因,是在電腦、手機普及的時代,人們過于依靠以字母為基礎的輸入法,而不是傳統的一筆一畫漢字書寫。筆者認為,在合理、適度的基礎上,書法應該納入學校必修課。
書法對應的是漢字。漢字是中國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載體。中國這個泱泱大國為什么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有漢字。
但上述數據,從某種維度上說明,我們書寫漢字的能力在退化。要扭轉這種局面,將書法納入學生必修課,是有效的方法。
當然,在將書法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的過程中,要防止矯枉過正。
一是不能增加學生負擔。要在學生的主課與書法課之間,找到平衡點。可以將書法課融進語文課之中,學生抄生字、學古漢語,都可以結合書法教學來完成。
二是不能把學生教成寫字匠。學書法不僅是把字寫好看了,更要讓學生掌握藝術規律,通過書法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擔起傳承的重任。
三是要拋棄功利思想,久久為功。學生學書法過程中,可以比賽,不必考試,更不能出現在升學中因此加分的現象。讓學生學書法,最終目的,不求人人是高手,但求人人能“比劃幾下”,如果能讓大部分人形成人生習慣,就更好。
時至今日,不管書寫手段如何變化,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應該保留一點本民族的東西,作為中華文化的最有效載體,我們對漢字的書寫藝術,就更不能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