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老師和律師怎么看
□首席記者 何春林
9月1日起實施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明確賦予了教師懲戒權。學生犯錯后,教師可不可以懲戒?如何懲戒?“教師懲戒權”這個討論已久的話題,再次引起大家熱議。
走訪
懲戒已存在,多為罰抄、罰站
和全國各省市一樣,教師懲戒權在株洲家校圈中,一直是個熱議話題。
城區多家學校校長在接受采訪中說,懲戒在校園里確實存在,最常見的是罰抄、罰站。學校對懲戒權持歡迎態度,但教師們對懲戒權的使用非常謹慎,除非學生確實存在嚴重違規行為。
蘆淞區某小學一名副校長說,從教20年里,做過班主任,現在是學校管理者,他有過多次懲戒學生的行為,比如罰抄作業、罰站,“一個班50個學生,個別學生影響教學秩序,耽誤全班孩子,不得不管。”
大部分教師說,現在的學生太嬌貴,教師“打不得,罵不得”。孩子向家長告狀,家長往往就來學校找麻煩,教師就要被學校批評和處罰。實際上,教師如果面對調皮的學生,采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反而更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各方觀點
家長袁毅華:適度懲戒有利于學生成長
說實話,我小時候比較調皮,經常被老師懲戒。我不支持體罰學生,但適度懲戒有利于學生成長。現在的學生太脆弱了,家長太“護犢子”了。要知道,現在不管好,到了社會吃虧會更多。
家長劉勝:
懲戒不能傷了小孩自尊心
我孩子今年進一年級。說實話,我孩子心理比較脆弱,而且膽子小,有時候說兩句就會哭。我還真擔心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或者被老師懲戒。但話說回來,如果老師懲戒可以讓調皮的小孩子變乖,那對于乖巧、膽小的孩子也是一件好事。
我支持老師進行稍微帶點運動性質的懲罰,但不能說罵就罵,更不能打,尤其不能傷了小孩自尊心。建議老師還是說教為主,老師說的話比家長的話更有分量。
景炎學校學生發展中心主任李偉:
教師實施懲戒前須冷靜
我覺得教師懲戒權很有必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都會犯錯,需要教師不斷去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行使懲戒權,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不能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孩子激動時,教師更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等學生和自己冷靜下來時按規實施懲戒,才能科學有效用好懲戒權這一教育良方。
天元區建寧實驗小學副校長李慧玲:
需要的是“明確的獎勵,合適的懲戒”
家長一般有三類,一是“佛系型家長”,他們對于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以及教師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一種平靜如水的心態。二是“暴力型家長”,他們的觀點往往是這樣的:“老師,孩子要是不聽話,你放心大膽地打罵就是,我不會找你們麻煩。”第三種是“智慧型”家長,通過家校共育,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我覺得,賞識表揚是愛,批評教育也是愛。“明確的獎勵,合適的懲戒”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會用到的教育方法。表揚和批評、獎勵與懲戒,都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營養”。
當然,作為教育者,要以關愛、矯正為宗旨,讓學生懂得“為什么懲戒”“懲戒的目的是什么”。
需要明確的是,教育懲戒不等于放開體罰,作檢討、打掃校園或教室衛生、參加公益服務活動等,都是較好的懲戒形式。
市教育局學生工作科科長黃作軍:
家長應給予理解,教師不能濫用
關于教師懲戒權,我在多個場合講過自己的觀點。從古代私塾先生的戒尺,到現代學校的校規校紀、學生守則,教師懲戒并不是一個新名詞。同時,《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定,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要給予教師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段時間以來,在家長不理解、教師怕惹麻煩、現行法律不健全、無法把握懲戒之度等多種原因下,懲戒權很難有效執行。
去年7月9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按照《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關要求,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
目前,一些地方出臺條例明確教師懲戒權,這顯然是一個進步。當然,實施后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我們要明確一個觀念:教師懲戒權只是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的方式之一,家長應該給予理解,教師更不能濫用。
律師羅建文:
教育懲戒有利于“雙向保護”
通過立法明確教師懲戒權的內涵、范圍、程度、形式、程序等,有利于教師權益和學生權益的雙向保護。
我認為,通過實體性和程序性的立法明確教師懲戒權,有助于化解教育行政糾紛,尤其是涉訴紛爭。
從法律角度分析,適當的懲戒是教師合法行使教育權的一種方式。教育懲戒作為一種管理和教育學生的方式,不可不用,亦不可濫用,既要做到有法可依,也要做到有法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