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豐富的心理危機干預熱線接線專家薛愛蘭(資料圖) 記者 謝慧 攝
記者 楊凌凌
“我不想活了”“我已經決定離開了”……當一個陌生人的生死問題,以這樣的開場白從電話那端傳過來時,你會說什么?
在株洲,有這樣一條心理危機干預熱線,這樣一群醫務工作者,她們的使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在重大災難或事故發生后,讓回避者慢慢面對現實,讓絕望的人們重新樹立起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熱線開通兩年來,接受求助電話累計500個。成功救下了兩名即刻想自殺或已開始實施自殺行為的人。
兩年來接到500個求助電話
2018年,株洲開設了首條政府公益性心理危機干預熱線0731-22203333。
熱線設在市三醫院,由十名來自市三醫院的心理學專家組成。該院精神疾病防治辦公室主任薛愛蘭,是熱線負責人。
薛愛蘭從醫多年,擅長于解決情感性精神疾病和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她介紹,熱線開通至今已接到求助電話累計500個。從打電話的人群來看,17-35歲的青壯年居多,這個年齡段往往事情多,求學、找工作、戀愛、婚姻,都是人生的大事,自然情緒波動比較大。
“有時,就是電話里的一句話,真就拉回了一顆絕望的心,成功化解一場危機。”薛愛蘭說,能主動打電話來的人都是在猶豫,他們是有救的,作為一名心理醫生,就是要盡最大可能地去勸解。
接線員一通安撫電話救了她的命
兩年間,這條熱線曾接到兩個即刻想自殺或已開始實施自殺行為的人來電。
其中,一人已經寫好了遺書,另一人打電話時已站在了樓頂。所幸,他們的生命最終都被這個電話挽救下來了。
“我不想繼續了。”2019年10月,一個女子來電,這是她不斷重復的一句話。聽到這句話,接線員心中“警鈴大作”。
接線員聽到電話里有些明顯的風聲,猜測女子是在室外高處,果然女子說自己正站在樓頂。面對這樣的情況,經驗豐富的接線員懂得如何去安撫,她先與她聊了幾句,“我知道你很難過,可以和我說說發生了什么嗎?”“如果沒有心理問題,我相信我的家庭生活會很美滿。”女子說她愛自己的丈夫,同時又固執地認為如果沒有自己,丈夫會活得更好。
“你是否愿意給我幾分鐘?”接線員一邊安撫她的情緒,一邊報警定位。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里,接線員運用心理學上的共情、鼓勵、支持等策略,讓女子敞開心扉。最終,警察找到了該女子,女子也放棄了輕生的舉動。
每當能成功處理一個危機電話,薛愛蘭和同事們的內心都無比釋然。“人有時候想不開,就像卡在某一個地方了,把自己困住了,這時外界的一個點撥或許會讓其看看前后左右,跳出那個牛角尖。”
關注疫情影響下的心理健康“次生災害”
勸退有自殺念頭的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阻止未來更多悲劇的出現。
薛愛蘭說,其實大部分人的自殺念頭,都是在遭遇一個短暫性危機的時候出現。如果他能渡過危機,可能以后都不會再出現自殺的念頭,“這是真正可以挽救一條生命的時候。”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據統計今年1-8月,熱線來電400多個,是去年的6倍。來電者中,一線醫護人員占比約10%,被隔離人員占比約15%,在家隔離人員約5%,其他情況占比約20%。來電求助內容方面,疫情期間的家庭矛盾、失業問題、學生學業壓力等都有明顯增加。
“這種突發事件中疊加的經濟困難,容易產生絕望和無助的情緒。心理援助熱線的存在,就是希望能夠引導他們發泄出來這些極端情緒,然后再去幫助他們尋找更加現實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薛愛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