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長沙晚報
2021-05-12 9:6
今日是“5·12”國際護士節。
提到護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身著白衣、頭頂燕尾的女護士,她們有著溫柔的心和不懼臟累的手。你可知道,在白衣天使萬花叢中,還有那耀眼的一抹綠葉嗎?那就是醫護隊伍中不可或缺的“暖男”和“特種兵”——男護士。

制圖/戴瑩芳
據了解,目前長沙市共有臨床一線護士4.2萬余人,其中男護士1300余人。
男護士常年駐守在“急、難、險、重”的護理崗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們奔赴一線,成為“最美逆行者”,他們的抗疫精神,充分彰顯了南丁格爾精神。今日,我們將聚光燈投向四位“男”丁格爾。
相關新聞鏈接>>音頻海報丨“男”丁格爾的A面與B面
蘭
“李蘭娟院士通過視頻祝福我倆白頭偕老”
眭浩文:湖南省腫瘤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
【我的工作】
我今年27歲,從事護士工作5年多,還有小半年,就要當爸爸了,我的妻子張秀娟也是同一家醫院的護士。護士這份職業確實辛苦,但苦中有樂,我從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收獲了愛情。
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是病情危急的腫瘤病人,護士在不多的空隙間騰挪輾轉,嚴密監測病人生命體征變化,及時告知醫生,調節藥物泵入劑量及呼吸機參數,并做好每一條護理文書。最多的時候,我要監護四五個病人。一個8小時的班下來,整個人都“虛脫”了。
自己雖不是服務員,但愿意全心全意為患者做好服務。翻身、拍背、擦洗、理發、吃喝拉撒……有時感覺自己像個“貼身保姆”,有時感覺自己像個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全能戰士”,幫助患者全力抗擊病魔,擊退死神。
【愛的述說】
2016年畢業后,我去福州一家醫院工作,在朋友的生日會上認識了同院的護士張秀娟,我在愛的路上追逐。2017年2月,一心想回家鄉湖南工作的女友秀娟考入湖南省腫瘤醫院,我追隨愛情而來。兩人上班的地方相距只有200米,卻難得見上一面。這期間,我想,一定要給女友一個不一樣的求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我馳援湖北黃岡。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重癥監護病房推行6S管理,既讓病房干凈整潔,更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為搶救患者爭取了寶貴時間。
這時,在前線“戰友”的幫助下,我通過網絡視頻向女友隔空求婚成功。2020年6月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30對醫護新人在海南博鰲舉行集體婚禮,我們倆便是其中一對,李蘭娟院士通過視頻祝福新人新婚快樂,白頭偕老!
男
抗疫歸來,幸福添丁“旋凱”寶寶
王小亮: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手術科護士長
【我的工作】
我今年35歲,在護理工作上堅守12年。清晨7時半走進手術室,20時離開,一天超過12小時在手術室工作,比“996”更辛苦。然而,如果工作沒完成,回到家也不安心。我一刻不離手的是“急診手機”,24小時隨時響鈴,這是醫院各個科室與手術室的生命紐帶。
我每天最關鍵的工作便是手術排程。醫院有20個手術室,在手術時段里,面對手術突發以及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為科學合理安排好手術室和手術時間,每天有3個多小時用于溝通、交流。7歲以下的幼兒、70歲以上的老人優先安排,突發急診手術一刻不能耽誤。
【愛的述說】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時,醫院征集第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支援武漢,我第一個報名,當時我的妻子二孩懷孕已7個月。
我于2020年2月24日進入武漢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在方艙醫院,穿著防護服,大家缺氧嚴重,步履蹣跚。僅僅從一樓走到二樓工作區,就不停地喘息,呼吸不暢導致許多醫護人員處于半昏睡狀態。當看到女同事在生理期,工作起來特別費力,我便成了醫療隊倒班最多的人之一。一天,湘五病區接到通知要馬上接收一批新病人。我立馬出發,趕去加班。從一樓物資入口處拎回一壺25千克裝的消毒酒精,顧不得防護服里身體已濕透,往返多趟取床上用品,趕在新病人入住前鋪好了21張床。
2020年3月10日,休艙!出發前,我曾對懷孕7個月的妻子說:“等我回來,生了女兒叫王凱璇,生了兒子就叫王旋凱。”2020年4月24日,兒子王旋凱出生了!
攔
“不要攔我,我們眼里不分男女只有患者”
周歡芳:長沙市第三醫院重癥監護室護士
【我的工作】
1993年9月,我出生于湖南婁底一個小山村。很多患者第一次看到我的名字,都以為是女護士。特別是女患者見到我竟然是個小伙子,驚訝之余不免有些抗拒。我常打趣地說:“不要攔我,醫護人員眼中,不分男女,只有患者。”
那一年,我考取了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選擇了護理學專業。我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過。為了方便照顧家人, 2019年初,考入長沙市第三醫院。
在長沙,我找到了另一半,在醫院實習的重慶女孩徐財茗,我倆學的都是護理,有共同語言,組建了幸福家庭。如今妻子也在附近的護理院做護士。再過兩天,我就要做爸爸了。
【愛的述說】
2020年1月30日至3月10日,我在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奮戰了一個多月,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在抗疫一線,我記得病房有一位年輕媽媽,生下寶寶才一個多月,便確診了新冠肺炎。她和婆婆住同一間病房,而她丈夫是隨后確診的,所以住在樓下的病房,小寶寶不久也確診了新冠肺炎。
我每次為寶寶做核酸檢測都小心翼翼,但還要給寶寶做常規的抽血,起霧的面屏、護目鏡妨礙了我的視野,第一針沒有抽中。當時,我緊張得直冒汗,雖然這位年輕媽媽很心疼寶寶,但還是說:“沒關系,毛毛還小,有難度,給您添麻煩了!”
我鼓起勇氣又試了一次,成功為寶寶抽血。最后,一家四口都康復出院了。看到病人出院的那一刻,我們最有成就感!
喃
“不要在我的工作地見到你哦”
余泳洋:長沙市第一醫院手術室護士
【我的工作】
我是一名85后,初心就是當一名男護士,13年來一直在手術室工作。“五一”前夕,我的二寶女兒出生,有兒有女,我感恩一切;然而為了抗疫,我在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隔離病區過了兩個春節,對家人我深感內疚……
2020年1月20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我是首批17名自告奮勇進入救治中心隔離病區的醫務人員之一。此外,我還參加過2015年中國(湖南)援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醫療隊、2017年湖南抗洪救災醫療隊等公共衛生救治工作。
疫情期間,我對隔離病區的分區跨線、消毒隔離異常敏銳,每日嚴格做好病區消毒、殺菌工作,對新進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病人離院后,我必須對隔離病房環境做全面、細致的消毒,“敵人(病毒)”躲在暗處,我得像偵察兵一樣做到'火眼金睛’。
【愛的述說】
2020年8月6日,手術室進來一名年輕女聾啞患者,因溝通障礙,她內心萬分恐懼,拒絕麻醉師脫衣袖……這時,我拿出準備好的消毒手機,用彈幕與患者溝通:“你不用緊張,麻醉消毒需要你配合,不舒服就用手示意,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一條條手機彈幕,使患者理解、安心,手術順利完成。患者被送出手術室時,緊緊抓住我的手不放……
最初選擇當護士,源于2004年初一個早晨,父親看央視《朝聞天下》,報道中提到國內男護士缺口很大,后來高考我就進了長沙醫學院護理專業,畢業后在長沙市第一醫院工作至今。2018年8月,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要怪我喃喃細語,在手術室,希望我的每一次出現,能給病人消除恐慌、帶來平靜;我更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不要在我的工作地見到你哦!
采訪手記
“男”丁格爾,南丁格爾!
“從小,沒有誰真正告訴我怎么做男人,而'男子漢,不許哭’的聲音卻如雷貫耳!”采訪之余,“男”丁格爾們私下悄悄說。
在中國社會,男人是不屈的象征。做兒子得傳承父母希望;做丈夫望妻兒生活富足;做爸爸得是孩兒學習的榜樣。有淚不輕彈、有痛不能說、有事自己扛,只因你是男人。“做人好難,男人更難。”
但恰恰是這種“難”,造就了男人。迎難而上,不畏艱難,累了,哭了,痛了,依然腳跺大地,蒼天一聲嘯,甩甩頭,然后還是爺們!
母親、妻兒的召喚,是出發令,歲月不停歇;病人痛苦的呻吟,家屬殷切的目光,就是戰斗令。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救死扶傷,大愛無疆。慢慢地,除了愛家人,又愛上每一個病人,于是,“男”丁格爾,在全社會生發出“南丁格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