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花是鳳仙花屬 的一種奇特的小草本植物。由植物學家E.D·胡克于1901年發現并確認, 美麗的花朵形狀像一只鳥,
盛開的形狀像一只鸚鵡。顏色豐富,由紫色、白色、棕紅色、深粉紅色、紅色和白色混合,別稱泰國鸚鵡花、鸚鵡香脂花。
由獨立的5個不等的花瓣組成。種子靠果實裂開的彈力彈出、傳播,當成熟的果莢被碰觸時,會突然地裂開將種子射出。
鸚鵡花在泰國當地的植物園可以看到,它的花色粉紫,夾雜有綠色和深紅色,像羽毛色彩多樣的鸚鵡停在空中或草地上。
我國各地庭園廣泛栽培,泰國鸚鵡花如鶴頂、似彩鳳,姿態優美,嫵媚悅人。
在印度、中東等地稱為海娜,其本身帶有天然紅棕色素,中東人很早就種植這種植物,用它的汁液來染指甲和修飾自己。
據記載,埃及艷后就是利用指甲花來染頭發的。著名的印度身體彩繪,也是用它來染色的。
關于鸚鵡花,還有一個歷史傳說。有個叫鳳仙的姑娘,與一個叫金童的男子相愛。不料縣官的兒子看到鳳仙亭亭玉立,前來調戲。鳳仙和金童與母親和父親遠走他鄉避難,眼看怕被追兵追到,鳳仙與金童跳入萬丈深淵,二人死后變成山澗邊美麗的花,后人于是把此花命名鳳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