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基·洛克1952年生在紐約,一個混雜法國與愛爾蘭血統的家庭。他爸爸菲利浦·安德烈·洛克愛好健美,喜在家里擺弄肌肉,導致家里每天肉光四射。米基六歲時,這爸爸跟許多不負責任的美國混子一樣,拋妻棄子溜了。米基的媽改嫁去邁阿密,把孩子們一起帶了去。在邁阿密少年俱樂部,米基第一次嘗試練習自衛術,而且定下了志向:我要去打拳擊!很難說清這個志向的緣由。也許因為被親爹拋棄,他需要自衛;也許因為他對父親的憤恨,需要一個地方發泄;也許因為他父親的健美生涯,讓他迷上了強硬的肌體。12歲上,洛克就打了他第一場業余拳擊賽:112磅的飛量級。17歲,他參加了140磅中量級比賽,對戰世界最頂級中量級拳手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被打到腦震蕩。19歲上,他又一次腦震蕩后,的醫生警告他至少得休息一年。21歲,他退出了拳擊場:他的業余拳擊賽紀錄,至此27勝3負。 與此同時,在新英格蘭,另一個身藏法國與愛爾蘭血統的中量級拳擊手正冉冉升起。弗雷迪·羅奇,小米基·洛克八歲,十來歲就稱霸新英格蘭業余拳擊的AAU聯盟。18歲上,羅奇成了職業拳擊手。那時節,他的教練是偉大的埃迪·福奇——你知道,福奇先生門下,布滿了以下名字:喬·弗雷澤、肯·諾頓、拉里·赫爾墨斯、特雷沃·貝里克——世上一共有五個人擊敗過不朽的阿里,四個人就出自福奇門下。實際上,福奇先生還教出過20世紀90年代初橫行天下、讓霍利菲爾德初嘗失敗滋味的里迪克·鮑。羅奇的拳擊生涯走得順利:職業生涯前10場,他全部贏下;22歲那年,1982年夏天,他26勝1負,即將迎來人生最輝煌的夜晚。他要挑戰拉斐爾·洛佩斯,爭奪世界之巔的頭銜。那晚,他的倆兄弟分別出場,贏下了墊賽;但在壓軸的挑戰中,羅奇輸了。因為他勇猛果決的作風——實際上,福奇教練門下弟子都喜歡迎著暴雨般的拳頭,逆流而上——羅奇很早就有了帕金森氏綜合癥的先兆。福奇教練勸他見好就收,退出拳壇,但羅奇是個拗性子。他找來老爸,當作陪練,試圖繼續挑戰世界之巔。直到26歲上,1986年,他輸掉6場比賽里的5場后,才知道自己確實無從逆天。他退役了,26歲:戰績合計40勝13負。他歷練過羽量級、超羽量級和輕量級,三度挑戰世界拳王的資格,始終差了一招。 退出拳擊舞臺后,洛克找到了另一片天地。他跟妹妹借了400美元,去紐約跟桑德拉·西卡特學表演,還找到了自己的父親。1979年,他出演斯皮爾伯格的《1941》,踏入電影業;之后的故事眾所周知:他演了《體熱》,演了《午餐》。1986年,他34歲,與金·貝辛格演完《愛你九周半》,聲名大噪,成為80年代好萊塢電影最迷人的叛逆英雄;下一年,他演了傳奇的《天使心》。很多年后,阿德里安·林恩說道: “如果洛克拍完《天使心》后就死掉,他會變成比詹姆斯·迪恩更大的傳奇。” 但米基·洛克的心別有所系。80年代后期,他寫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本,不出意外的,描述了一段拳擊手生涯;他身上殘留著拳擊場的影子:老舊的更衣室,幽暗的過道,牙套,拳擊手套,鮮血,冷水,嗜血的觀眾們,拳擊鐘聲……他的魅力,部分來自他體內蠢蠢欲動的乖戾,讓導演阿蘭·帕克都認為“與他合作猶如惡夢,因為你不知道他下一步想干嘛。”的確沒人知道。1991年,米基·洛克39歲了,做了這么個決定:回到拳擊場,去當個職業拳擊手。于是,他去找了弗雷迪·羅奇。 那時候,羅奇已經從拳擊場退役了五年,帶著帕金森氏綜合癥的癥狀,輕抖著手,當了五年的拳擊教練。米基·洛克為什么找上他?天曉得,也許因為他們都有法國與愛爾蘭血統。洛克認了真:他在洛杉磯找了處拳擊館,外加全套裝備。米基·洛克在西班牙、日本、德國巡回打拳,他正式比賽的成績是6勝2平不敗。但代價是:鼻子骨折、腳趾骨折、舌頭撕裂、顴骨骨裂,以及多次腦震蕩之后的短暫失憶。在此期間,他放棄無數片約,包括《雨人》,包括《沉默的羔羊》。實際上,昆廷·塔倫蒂諾名動天下的《低俗小說》里,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那個藏金表、掄武士刀、干掉約翰·屈伏塔的拳擊手角色,原本是給他的。 1995年,米基·洛克重新開始演戲,但好萊塢已經快遺忘他了:他從來就不是個好合作的演員。他年輕時被世界追墓的容貌和魅力,都被歲月和拳擊損毀了。好萊塢一半惋惜一半冷酷,覺得他的拳擊生涯實在甚無意義:放棄了黃金生涯,落了一身傷病,以及難以目視的傷痛。但洛克離開拳擊前,至少做了一件仗義之舉,而且對拳擊界影響深遠:洛克,把他洛杉磯的拳擊館,外加全套訓練裝備,全數贈給了羅奇。如此,羅奇有了一個自己的拳擊訓練基地。 很多年后的今日,羅奇成為了拳擊史上最偉大的拳擊教練之一。他擔當了曼尼·帕奎奧的教練,一直陪伴帕奎奧那八次世界冠軍之旅;2007年5月5日,金童奧斯卡·德拉·霍亞與梅威瑟那場世界之戰前夕,特意來找羅奇請教過。他還把維吉爾·希爾培養成世界冠軍,把英國人阿米爾·卡汗捧到了2009年世界WBA輕量級拳王和2011年IBF輕量級拳王。他培養了多達27位世界冠軍,2003、2006、2008、2009年都拿到美國首席拳擊教練的頭銜;他被選入世界拳擊名人堂,2008年被WBC授予終生成就獎。如果到此為止,這像命運的一次詭異相逢:洛克因為拳擊,毀掉了本該不朽的演員生涯,卻成全了羅奇,使他成為當世最好的拳擊教練……但是,等等。 2008年,米基·洛克56歲上,拍了一部電影:《摔跤王》。這部電影,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做:他,一個80年代出道、遭遇厄運、肌體被搏擊摧殘的電影明星,扮演一個80年代出道、遭遇厄運、肌體被搏擊摧殘的摔跤明星?實際上,他去試鏡時,伊利亞·卡贊說: “那簡直是三十年來最出色的試鏡!” 美國人拍體育電影的問題,從來是一樣的:他們。他們產出的東西,或者是《太空大灌籃》這樣的娛樂爆米花,或者是《光榮之路》這樣政治正確的勵志片。偶爾想抨擊一下,卻很難深入骨髓。職業體育總在報告一些美麗的事實,比如,自從車王塞納因事故過世后,F1的安全大大提高;比如,隨著對鏟球的嚴罰,1992年世界足球先生巴斯滕被鏟到28歲就受傷退役的事越來越少了;比如,NBA的醫療水準越來越高;科學訓練、膳食管理、一切都對運動員的身體有好處……但另一面,有些事是永遠不會讓我們知道的。當我們想起腦損傷時,總是會想起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身患帕金森氏綜合癥的阿里顫巍巍的舉起火炬。然后你會想: “好吧,那是過去的事了——以后不會了!” NFL從來不愿意正面承認,橄欖球運動對球員腦部健康的損害。一如唐金作為拳擊業的大吸血鬼,也從來不回應那些“泰森后期的狂躁,和他年輕時高密度比賽頭部受擊有關”的評論。2011年8月31日,前NHL球員貝拉克自殺后,加拿大媒體認為冰球里大量碰撞導致的抑郁癥是關鍵。如果你注意一下,會發現2009年自殺的愛爾蘭拳擊手薩瑟蘭、2006年自殺的NFL明星沃斯特都是高對抗運動的參與者。如果你再稍微去搜索一下職業摔角退役運動員的境遇,會看到一長串的恐怖故事:安眠藥、止痛片、用人造關節行走、有超過七十個職業摔角手在五十歲前就死去了。2007年6月25日,史上最偉大的摔角手之一,克里斯·班瓦在家里殺掉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隨后上吊自殺——在他死前,他忍受了無數腦震蕩,用強化劑和止疼片折磨自己,最后失去了心智。 這一切殘忍,但是真實。事實是,越是激烈對抗的運動,越是充滿了傷病、落差、頭腦重傷和大量你說不出名字的藥物。橄欖球如此,摔角、拳擊、冰球亦是如此。職業體育里充滿各類讓人傷心的事,傷病、未老先衰、經濟壓力、數之不盡的利益糾紛,它們隨時可能成為導火索,讓龐大黑暗的抑郁疼痛壓到你身上,就像魔鬼附體。米基·洛克了解這一切。他自己經歷過這一切傷痛,他的教練羅奇有帕金森氏綜合癥。 這部電影表達了一切:作為摔角手,嘗試面對嚴酷的賽程,超負荷的身體折磨和各類藥物,終于把職業摔角手折磨至死。米基·洛克在其中的表演如有神助——或者,都根本不必表演,只要本色演出即可。他的尊嚴、痛苦、滄桑和被剝奪的一切,都在電影里展現出來了。憑這個角色,他拿到了2009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拿到了英國電影學院獎和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實際上,2008、2009年,他憑這個角色,橫掃了英語媒體可以頒出的絕大部分獎項。再之后,如我們所知,他出演了《鋼鐵俠2》,而且在《敢死隊》里有一席之地——你知道,能在《敢死隊》里出場,就意味著“這家伙在電影史硬漢名人堂上從此占一席之地了”。 這差不多,就是迄今以來的故事:米基·洛克的拳擊生涯,他曾經的挫敗,他被荒廢的90年代,他的痛苦和被剝奪的一切,最后成就了他。拳擊史上最偉大的教練,和好萊塢史上最好的拳擊運動員,各自命運里的相逢,相似的敗北和痛苦,最后在彼此的命運交錯后,成就了各自的一次鳳凰涅磐——嗯,許多時候,命運的確比電影故事要傳奇得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